至此,董卓的對手中,有骨氣一點的,如曹操、孫堅、朱俊,敗的敗,死的死,餘下的像袁紹、袁術之流基本上都是得了軟骨症的縮頭烏龜,實在不足為慮。
以前,董卓很相信士人,但經過這些事後,他的想法已經變了:皇帝是不能相信的,大臣也是不能相信的,其他的人都是不能相信的,唯一能相信的隻有自己!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呢?安全重於泰山,因此安全保衛工作不能不提前布置。董卓想到了一個最保險的辦法——修城。董卓是郿侯,封地在郿縣,也就是今天的陝西眉縣,離長安有二百多裏。於是,董卓花大力氣在自己的封地裏重新建了一座新城,老百姓叫它郿塢,董卓給它取了一個更加霸氣、更加響亮的名字——萬歲塢。
之所以將這座新城起名為萬歲塢,是因為這座城市的落戶居民成分單純得很,除了保衛董卓的軍隊,就隻有董卓一家人,其他人是無緣入內的。而且,一般官員經過郿塢的時候,就得像見了皇帝一樣,下馬行禮。
董卓對萬歲塢下了大力氣,這座新城完全按照首都長安城的標準進行施工,城牆有七丈高,寬也有七丈,它像一座堅固無比的超級堡壘,把董卓封閉了起來。雖說世界上再堅固的堡壘也有攻破的時候,但董卓是不會考慮這些的。
郿塢裏的工作、生活、娛樂設施一應俱全,於是,董卓足不出戶,就在裏麵遙控朝政。大臣需要彙報工作時,統統上他這兒聽取指示。有人會問:“他沒錢花了咋辦?”放心,俗話說“窮廟子裏有富方丈”。雖然董卓把持朝政才短短三年,但他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一個撈錢的好手。除了廣泛開展搜牢、搶劫、盜墓等一係列暴力犯罪活動外,董卓還饒有興趣地製造假幣——推出新版的五銖錢。
說來董卓造假幣也不是一時心血來潮,因為造假的原料都是現成的——12個金人(銅人),那可是秦始皇留下的寶貝古董。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宣揚自己的功績以及防止別人造反,他下令收繳天下兵器,集中於首都鹹陽加以銷毀。為了便於保管,特意將其鑄造成鍾和12個金人,置於宮廷之中。劉邦建立漢朝後,把這12個金人運到了長樂宮。每個金人重一千一石等於120斤,由於秦朝的一斤相當於現在的258克,也就是半斤左右,這樣算下來,一個金人相當於現在的6萬多斤。董卓看他們天天立在那兒怪可惜的,還不如變廢為寶,於是當機立斷,決定把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家夥砸掉10個,鑄成銅錢,支持國家的經濟建設。
一個金人6萬多斤,變成錢也就是滿滿的一大卡車啊。如果10個銅人全部變成錢,就是10車啊,董卓這回真是發了。更絕的還在後麵。漢末通行的五銖錢一枚大約重3.6克,但精於算計的董卓卻偷工減料,造出的錢是迷你超薄型,重量隻有0.6克左右,而且由於工藝把關不嚴,質量不過關,連上麵的“五銖錢”這幾個字都模糊不清,真比假錢還假。一般奸商造假,抓起來一刀砍了就是了,但國家一把手帶頭造假,你能怎麼樣?
錢是造出來了,後果卻極其嚴重,一時間物價飛漲,一石糧食竟要幾十萬錢的天價(穀一斛至數十萬錢)!挑一石銅錢竟然無法買回一石糧食!如此費事,要那些破銅錢幹啥?所以,老百姓幹脆不認錢了,包括正版的五銖錢也沒人相信了。這件事的影響是極其惡劣而深遠的,以至於後來的牛人曹操想恢複五銖錢也不行,他的兒子曹丕想恢複貨幣,也沒有成功。老百姓要買東西怎麼辦?拿東西來換,以物易物,等價交換。
這次金融改革,除了董卓自己,誰都沒有得好處。他趁機用這些破銅錢買了很多的糧食(也有些是搶來的),夠吃三十年。
通過幾年的巧取豪奪,董卓的財富如同滾雪球一般,越積越多,他儼然成為天下首富。董卓死後,皇甫嵩在抄他家時統計,他儲存在郿塢的黃金有二三萬斤,白銀八九萬斤,珠寶、綢緞更是不計其數。
董卓也知事到如今,奪取天下差不多是幻想。他的如意算盤是把自己奪取的這些東西作為起家的本錢。如果菩薩保佑,時來運轉了,就奪取天下;如果事業不成,就守著貪汙成果慢慢享受,安度晚年(事成,雄踞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
想得美!
他的確想得很美。董卓掌控朝廷,也不再顧忌什麼了,他決定給自己的親屬搞點兒福利。以前為了籠絡士人,董卓把好位置都給了他們,結果他們還是不買賬,想來簡直太虧了。有權不使,過期作廢。趁著手裏有權,董卓開始對自己的親屬進行突擊提拔,無論男女老幼都有封賞,連家裏的小孩子、嬰兒,董卓也提早為他們鋪好了路,給他們封侯拜爵,讓他們端起了金飯碗。
而且此時的董卓心理越來越變態,他的業餘愛好也越來越恐怖。他一直喜歡殺人,以前隻是拿那些反對派取樂,如今連自己手下的將士也不放過,語言稍不入耳立即殺掉,一點改過自新的機會都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