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梟雄董卓之死(1)(2 / 3)

董卓幹笑道:“你早點服我不就對了嘛!”接著,他拉起皇甫嵩的手,說:“你害怕了沒有?”

原以為這個吃了兩天牢飯的皇甫嵩會說幾句軟話,沒想到他不軟不硬地回答:“如果你以仁政治國,我沒啥好怕的;如果你濫用刑罰,那麼天下的人都會恐懼,不單我一個人!”

皇甫嵩是老實人。不過,還有一個人似乎比皇甫嵩更老實,那就是朱俊。由於朱俊和董卓並沒有個人恩怨,因此,董卓對朱俊的態度溫柔得多。董卓進京時,知道朱俊是實力派的元老,雖然也沒怎麼得罪他,但內心還是很防備的。但他不知道,朱俊遠比皇甫嵩更難對付。

後來,關東聯軍成立,來勢洶洶。董卓決定遷都長安的同時,決定放棄成見,搞好內部團結,就想拉朱俊做自己的副手。那時的朱俊是河南尹,董卓立即調他為交通部長(太仆),而且特別交代,別看現在隻是一個交通部長,表現好可以當副總理使用的。

沒想到這個朱俊不識抬舉,他接到任命通知後,第一句話不是感謝領導,而是拿董卓的拆遷方案開炮。使節好心地提示他:“朱俊,領導派我來是要你當交通部長的,不是要你反對遷都的。”朱俊回答說:“相國的副手我是絕對幹不了的,而且國家的當務之急不是遷都,這一點,我不吐不快。”

“遷都的事情我都不知道,你怎麼知道的?”

“是董相國告訴我的。”

使節沒法,隻好回去複命。董卓當然也不樂意一個成天就知道唱反調的人來當自己的副手,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董卓原先認為,這個朱俊雖然不會說話,但總體上還算是個老實人,可以放心使用。因此,當洛陽又奇跡般地回到董卓的手中時,他就把這座空城交給朱俊去打理。他的想法是:朱俊能守住,是他的福分;守不住,被敵人幹掉,那就更省心了,大不了出一筆撫恤金。所謂打死敵人除外患,被敵人打死除內患,怎麼算自己都不吃虧。但算來算去,董卓還是算漏了一點,朱俊還有第三條路可走——與關東聯軍結盟,裏應外合反對他。但朱俊從未幹過間諜,幹這種事還是有點兒心虛。因此,他在給各地將領寫信的同時,也怕董卓從背後打他的黑槍,便趕緊跑到荊州:一是去避禍,二是去借兵。荊州刺史劉表雖然是董卓任命的,但卻不是董卓的親信,一看朱俊來了,立即熱情款待。

其實,董卓並不知道朱俊的這些小動作。朱俊離開時連招呼都不打,董卓隻把他當自動脫崗處理,開除了事。這年月,想幹活的人很少,但想當官人絕對不少,董卓立即另外派來一位叫楊懿的河南尹駐紮洛陽。

眼看自己的地盤沒了,朱俊反應很快,立即帶兵驅逐楊懿,這算是和董卓徹底鬧崩了。考慮到洛陽已經是片瓦無存,連塊辦公的地方都沒有,朱俊將自己的駐地遷到了中牟縣。

在那裏,他號召天下英雄響應自己,都來造董卓的反,由他來當先鋒。接著他又說:“討伐董卓,我沒錢、沒人、沒兵、沒槍,還望大家多多支持。總之,我雖然能打仗,但沒物質基礎,沒有你們的支持,我也沒轍。”

朱俊鬥誌昂揚,但他忘了一點,這世上已經沒幾個英雄好漢了,那些將領的鬥誌早已被扔到爪哇國去了;再說大家也很忙(忙於搶地盤),討伐董卓實在沒空。結果,直到朱俊把嗓子喊冒煙了,也沒見人響應自己。

不過,有些人聽說有人肯為他們出頭,還是慷慨了一把的。最大方的要數徐州牧陶謙,他先是去信把朱俊大大地誇獎了一番,又給他帶來一份厚禮——表他為車騎將軍。除了精神鼓勵,陶謙也相當實在,還給了朱俊三千兵馬,作為物質支援。

在陶謙的帶頭作用下,其他州郡的領導也紛紛慷慨解囊,不過都非常小氣,隻是象征性地派了點兒人去,也算是為討伐事業盡了微薄之力吧。就這樣,朱俊總算是組織起了一支“多國部隊”。

聽到朱俊即將打來的消息,董卓也不含糊,考慮到朱俊也算是打仗的好手,董卓派他的女婿中郎將牛輔掛帥,組成強大陣容,討伐朱俊。

相比朱俊,董卓的幹部團隊還是很豪華的。如果把董卓的涼州軍團比作黑社會組織,老大就是董卓,而二當家就是他的弟弟左將軍董瑉(音同民)。接下來就是第二梯隊的一大群中郎將,如牛輔、董越、段煨、胡軫、徐榮、呂布,等等。中郎將下麵是第三梯隊的校尉,如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等。牛輔的能耐一般,但他的手下,如李傕、郭汜、張濟等人個個生猛異常,連很有才的賈詡都是他手下跑腿的。

相對於朱俊,董卓還有一個優勢就是人多,且久經考驗,十分強悍。朱俊的人馬表麵上看是支“多國部隊”,但實際戰鬥力也就相當於一支雜牌軍,而且怎麼算人數也不會超過一萬。

敵人既有質量,又有數量,戰爭還沒開打,結果似乎已經提前揭曉。但打不打得贏是實力問題,打不打是態度問題,全國人民都看著你,總不可能一槍都不放吧。初平三年春,朱俊帶著他的那支“多國部隊”迎戰凶悍的涼州軍團,隨即如同流星般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