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天賜良機,浪費可惜啊,孫堅終於有機會展示自己鋒利的虎牙了。胡軫手下一個叫華雄的都督立即被孫堅幹掉了。當然,這個華雄不是《三國演義》中的那個擊敗孫堅,連敗數將,生猛無比,最後由關羽出馬才打破其不敗金身的華雄。真正的華雄也就是一個庸常之輩,武藝很稀鬆平常。而那時劉備、關羽和張飛都在公孫瓚手下打工,沒機會來酸棗會盟,哪來的什麼溫酒斬華雄呢?
孫堅取勝後,有些人不高興了,比如董卓和袁術。董卓是敵人,他不高興很正常;但袁術不是孫堅的敵人,他也很不高興就說不過去了。按理說,兩人是盟友,原先說好的由孫堅出麵打頭陣,他袁術提供後勤保障。孫堅好不容易取勝一回,軍功章也有他袁術的一半,他應該感到由衷的高興才是,但袁術卻感到無比的失落。因為在他看來,孫堅現在像一隻風箏,雖然很強,但線好歹是捏在他袁術的手裏的;一旦孫堅攻下洛陽,翅膀長硬了,那時想遙控他就不容易了,這才是袁術最憂慮的。
其實,他們之間是有矛盾的。長久以來,孫堅一直把袁術當盟友,而袁術卻不這麼看,他要孫堅當聽話的小弟弟,當服從命令的馬仔。在他眼裏,孫堅吃的喝的什麼都要他管,不是自己的部屬是什麼?這還不是矛盾的焦點,關鍵在於袁術是一個心眼比針眼還小的人,他希望孫堅這匹馬兒慢些走,別表現太積極,太搶眼,別把自己老大的光芒都蓋住了。所以,為了長久控製孫堅,袁術決定給孫堅玩一點兒饑餓療法,暫時斷了他的口糧,讓他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去。
手中沒糧心頭慌,孫堅這下慘了。他心急如焚地奔了一百多裏趕回魯陽,忍不住當場對袁術發飆:“我孫堅和董卓無冤無仇,我在前麵打仗,圖的是什麼?於公是為國除害;於私還不是為你們袁家保仇?你怎麼能聽從小人的挑唆來猜忌我呢?”一席話說得袁術麵紅耳赤、無地自容,隻能連連點頭稱是,表示這是一場誤會,自己一定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後顧之憂解決了,孫堅很快就回到了自己的軍營,因為他要去見一位特殊的客人——李傕,董卓手下的一員猛將。正值兩軍對陣之時,李傕卻不是來打仗的,而是肩負一項特殊使命——為董卓和孫堅兩家牽線搭橋來了。
董卓對袁術是比較忌憚的,相對而言,他對孫堅的態度就複雜多了,有點點喜歡,有點點害怕,有點點欣賞,也有一點點憤恨。作為曾經的戰友,孫堅的本事他是知道的,“江東猛虎”的名號可不是花錢買來的,他敢打敢衝,完全是一個亡命之徒。再加上袁術做後盾,攻進洛陽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想了許久,董卓終於想到了一個不讓孫堅進軍的辦法——收買。
說來董卓也不是第一次玩這招了,以前凡是遇到用“大棒”搞不定的人,這位仁兄都會揮舞著“胡蘿卜”讓對方屈服。事實證明,這一老掉牙的招數使用一次失敗一次,而這次也不會例外。
但比這招更老的是董卓那顆固執的心。董卓很執著,也很懷舊,他決心硬著頭皮把這一老掉牙的招數運用下去,因為他手中已經幾乎無牌可打了。如果僅憑財富、權勢就能嚇退數萬大軍,那真是太劃算了。為了保證這次多少有一點兒效果,董卓也是煞費苦心主打感情牌,具體說就是和孫堅結成兒女親家。玩弄感情畢竟是虛的,也得來點實惠的,他向孫堅保證,隻要孫家的人想當官的,不管是州牧還是太守,開個條子上來,他馬上就批。總之,為了和平,咱們就合作一次吧!
條件很誘人,實質很扯談。所謂的和親,就是董卓現在的名聲已經臭得不能再臭了,所以需要一個人(親家)來幫他分擔一些——我是反革命,你就是反革命的親屬,大家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至於封官,更是空頭支票,天下已經四分五裂了,董卓自己的地盤也越來越小,怎麼分給你?要當州郡長官還不容易,可以自己帶兵去搶地盤嘛。人不能如此寡廉鮮恥吧?但董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