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猛虎”孫堅來了(3)(2 / 3)

孫堅當然知道其中的厲害。麵對董卓的一片“誠心”,孫堅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對於十惡不赦的反革命分子董卓,我沒啥好說的,不殺光他全家,我是決不罷休的。想與我和親?門都沒有!”旗幟鮮明,擲地有聲,這就是“江東猛虎”孫堅的回答。

隨後,孫堅率軍長驅直入,勢不可擋,一直抵達離洛陽僅九十裏的大穀。董卓隻好親自出擊,與孫堅在皇家陵園之間擺開戰場。或許是因為董卓挖了人家祖墳的緣故,連地下的帝王也不保佑他,一向很會打仗的董卓背運極了,大敗而回,隻好退守澠池,在陝縣集結兵力。

孫堅得勢不饒人,他一邊分兵威脅董卓,一邊劍指洛陽,而此時在洛陽城裏駐守的是呂布。猛虎對飛將,真正的巔峰對決!

若說呂布的武藝,民間一直傳說他是三國第一勇將。是不是第一不好說,但從他小時候的表現來看,應該是身手不凡,至少和孫堅是半斤八兩。但一番較量下來,呂布還是敗了。原來,呂布這個人有個不好的毛病——滑頭,他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典型的欺軟怕硬的主兒。而孫堅的性格恰恰相反,一打仗必玩命,就像吃了興奮劑的敢死隊員似的。如此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勢,閻王見了也發怵啊。正所謂“不要臉的怕不要命的”,因此,當滑頭的呂布遇到不要命的孫堅,隻象征性地抵抗了一陣子,就撒腿跑了,果然不負“飛將”之名。

這一戰之後,孫堅氣勢如虹,大有見誰滅誰的架勢。了解孫堅底細的董卓發現這仗不好打了,索性一走了之,自己先行退回長安,留手下人去對付孫堅。

洛陽城就在麵前,但展現在孫堅眼前的隻是一座空城,一座死城。皇帝哪裏去了?大臣哪裏去了?百姓哪裏去了?孫堅不由得潸然淚下,這難道就是戰爭嗎?

許多人認為孫堅攻下洛陽後,以他的生猛狀態,必將乘勇追窮寇,這些人裏也包括董卓,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在西去路上嚴密布防,打算做節節抵抗。其實,情況沒他想象的那麼嚴重,因為孫堅已經作出決定:急流勇退,撤軍!

一般情況下,撤軍無非是以下三種原因:打敗仗了,不得不撤;仗打不下去,隻好撤退;達到作戰目的了,趾高氣揚地撤軍。孫堅沒有打敗仗,也沒有達到作戰目的——董卓這條落水狗還生猛得很呢。他撤退是打不下去了,因為有人在他背後捅刀子。這個捅刀子的人不是袁術,而是袁紹。

原來,在孫堅進軍洛陽的時候,袁紹和袁術兄弟倆就鬧矛盾了。袁術本來推薦孫堅擔任豫州刺史,但袁紹一怒之下不予承認,反而另外委派一個叫周昂的人為豫州刺史,並率兵襲取曾作為豫州首府的陽城。就這樣,孫堅的豫州刺史還沒當上就宣布作廢了。

孫堅一聽這消息,一下子就心涼了:“老子在前線流血流汗、累死累活的,你們竟然在我後院放火,太過分了。老子還那麼使勁幹嗎?何況這仗也沒法打了,此時的洛陽已經是一座空城,再往西走,就是董卓的勢力範圍,老賊派有重兵把守,光憑我一個人,無論如何也是啃不動的。除非手下人全部變成猛虎。再細想,身後那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諸侯)都不給力,這仗打下去也沒多大勁兒了。現在,自己對國家、對自己都有了一個交代,夠可以了,急流勇退,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