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想要幹什麼?”王睿問道。
士兵的回答一下子讓他的心情輕鬆了許多:“我們這些小兵天天打仗,工資還不夠溫飽,所以我們大老遠地趕來,是請領導開恩,給我們多發點兒東西。”
“原來是為福利待遇問題啊,多大的事情啊,好說好說。你們表現好,我當領導的還會在乎這點兒東西嗎?庫房裏的東西你們看上哪樣隨便拿,別客氣啊。”王睿笑嘻嘻地回答。突然,他臉上的笑容僵住了,因為他發現了一個熟麵孔竟然也混雜在士兵隊伍裏麵,那個人就是孫堅。
王睿很驚訝:“士兵來請賞,你來幹什麼?”
孫堅接下來的回答讓他幾乎崩潰:“我奉令來殺你。”
“我有什麼罪?”
“你犯了愚昧無知的罪!”
這就是標準的莫須有了,但王睿知道沒法了,遇上孫堅這號冤家自己隻有死路一條了。孫堅是個充滿低級趣味的人,在死刑上也要玩點花樣,他叫人用黃金做了一碗珍貴的金粉營養湯,讓王睿服下。看來,得罪什麼人都可以,但武將是絕對不能輕易得罪的啊。
王睿之死是因為他和孫堅有過節,而南陽太守張谘和孫堅倒是沒什麼芥蒂,但也榮幸地成為孫堅第二個要清除的對象,因為在孫堅眼裏,張谘的某些缺點或許更讓他無法忍受,那就是吝嗇。
孫堅逼殺王睿之後,部下已有數萬人,但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正事,殺完人後接著就揮師北上討伐董卓。路過南陽時,他下公文給張谘,請他供應軍糧。張谘當然不樂意,但看到孫堅帶了那麼多人來,他還是有點兒心虛,便問手下人應該如何應對。
手下人的一席話讓他吃了一顆定心丸:“孫堅不過是鄰郡的一個太守,他無權調發我們的糧餉。”張谘一想,倒也是。你是長沙太守,我是南陽太守,大家都是太守,級別一樣,我憑什麼聽你指揮?再說你有好幾萬人呢,需要多少東西啊,叫誰拿出來也肉疼啊。所以,張谘很客氣地拒絕了孫堅的要求。
我不理你,識相的,過幾天就自覺走人吧。是啊,主人都不待見了,客人怎麼好意思久坐冷板凳呢?可孫堅明顯不是一個自覺性很強的人,他臉皮比城牆還厚,竟然賴著不走——糧食都沒借到,走什麼走,難道讓士兵餓著肚子行軍啊。
孫堅是一個很要強、很執著的人,他不達目的是不會罷休的。也不怪孫堅賴皮,要知道,東漢光武帝劉秀和其主要將領(二十八宿)大部分都出生在南陽一帶,且發跡於南陽,故南陽又被稱為“帝鄉”也就是說,它是一座特殊的擁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地方。而且東漢最大的郡就是南陽郡,它下轄37個縣,人口有240多萬。在現在看來,這個數字不算什麼,但在當時卻是了不得的。倒底有多不得了?讓我們做一個對比就知道了:三國時期,蜀漢的總人口才94萬(公元263年),東吳的人口也才230萬(公元280年)。這樣看來,南陽郡也算是富可敵國了,張谘這個太守比蜀漢的劉禪牛多了。
借你點兒東西還肉痛,太不地道吧。按照孫堅的脾氣,客氣過後,似乎就應該亮出凶器了。可奇怪的是,一向脾氣火爆的孫堅並沒有立即亮出凶器,而是做出了一個奇怪的舉動——登門拜訪。孫堅這個人似乎很懂禮數,去時也不打空手,帶了好酒好肉等一大堆禮品。見了張谘他顯得格外熱情,兄弟長兄弟短地招呼,東南西北地吹牛,既不談工作,也不提糧食的事情,好像過去的不愉快從未發生過一樣。
張谘心裏很是奇怪,他原先見孫堅一直賴著不走,也防著他狗急跳牆使詐,但沒想到這人真是夠傻夠天真,昨天的事情今天忘了不說,反而倒貼一筆禮金,專做虧本的買賣。既然對方傻得如此可愛,那就再忽悠他幾句,把他忽悠回家完事。
賓主雙方在酒桌上進行了愉快而坦誠的會談。當然,酒桌上說的都是連篇的酒話、鬼話加胡話,比注水豬肉還假。直到二人揮手告別,孫堅都是一臉笑意,一句正事也沒有提。
原以為來者不善善者不來,沒想到孫堅竟然如此大度,搞得小心眼的張谘非常不好意思。但他不知道,孫堅是個愛使詐的人,一切陰謀都隱藏在他那捉摸不定的笑容裏,讓人看不透。
孫堅可不是一個好惹的主兒。此次會麵後,孫堅已經改主意了,不僅要張谘的糧食,還要他的一切,包括地盤、軍隊和他的人頭!
俗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二天,有些感動也有點得意的張谘決定登門回訪孫堅,但他沒想到,自己將是黃鶴一去不複返了。
好酒好肉早就擺好了。孫堅依舊是一臉的陽光燦爛,熱情洋溢地邀請張谘入座。酒是好酒,菜是好菜,唯一不同的是,這是鴻門宴。看酒喝得差不多了,孫堅的秘書進來附在孫堅耳旁談工作,開始聲音很小,接著越來越激動,然後就抱怨:“我們到了南陽後,路沒有修好,後勤物資也沒有給我們備齊……總之,南陽的接待工作沒有搞好,罪過很大,應該把玩忽職守的人抓起來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