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皇帝風光無限,但實際上劉宏這個皇帝當得實在窩囊,不但老婆保護不了,連兒子都保護不了,風什麼光?皇帝當不好,男人當不好,父親當不好,什麼角色都當不好,做人太失敗了。人混到如此地步,真還不如死了好。但劉宏不想死,他想當神仙,想當萬歲。對於立太子問題,他是不著急的,反正自己還年輕,瀟灑幾年再公布也來得及。當然,有些問題是他永遠不會想到的,比如他的日子賽過活神仙,而他兒子漢獻帝過的日子卻豬狗不如;他想長命百歲,他想當萬歲,他想當神仙,可上天很吝嗇,隻給了他33年的指標。這是命,他的命,國家的命,不得不認。
雖然漢靈帝覺得來日方長,且劉協還隻是不到十歲的小孩,但考慮到世事難料,還是應該提前布局,給他找幾個幫手。
自從黃巾軍鬧事後,漢靈帝開始意識到軍事問題的重要性。考慮到大將軍何進手握重兵,難於控製,漢靈帝決定自己另外組織一支新軍。於是,在中平五年八月,漢靈帝的精銳部隊——西園新軍正式成立。在這支萬餘人的部隊裏,一批元老級的人物紛紛退休,八個年富力強的少壯派軍官得以入選,分別擔任八支部隊的指揮官(校尉),所以大家也稱他們為“西園八校尉”。其中就有大家熟知的蹇碩、曹操和袁紹。
蹇碩被任命為上軍校尉。在大家的印象裏,宦官由於出身卑微,再加上從小挨了一刀,所以和常人相比,身體素質會差一點,聲音會細一點,文化水平會低一點,實在沒法和正常人相比,但蹇碩可以說是宦官中的異類,史書上說他“勇武有謀略”,也就是說他能打、能寫、能算,這在宦官隊伍裏算得上是高素質人才了。
別看皇帝給他安排的職務隻是上軍校尉,相當於現在的副部級,但他這個副部級是非常牛×的,比三公還頂用。實際上,蹇碩就是西園新軍的總指揮(特親任之,以為元帥),而且漢靈帝還特意規定,大將軍何進都得受他指揮。大將軍掌管全國軍隊,是僅次於皇帝的響當當的二號實力派人物,讓他聽一個宦官的指揮,這可是以前絕無僅有的事情。所以,很明顯,這一規定就是衝著何進來的。
如果說組建軍隊是國家的實際需要,那分權就是皇帝個人需要。對於皇帝而言,也的確有這種需要。其實何進這個人既沒啥能力,也沒多少野心,加上又是皇帝的大舅子,按理說用這種人最放心不過了,皇帝為啥突然間會使出這麼一手呢?隻有一種可能:為劉協當太子鋪路!
一邊分大將軍的軍權,一邊培養劉協的人馬,一步一步慢慢來,等把你玩成光杆司令了,事情也就辦得差不多了,然後順勢宣布劉協為太子,你何進沒了兵權,有什麼辦法?
這是一個不錯的人事安排,按照漢靈帝的想法,諸位年富力強的少壯派軍官在蹇碩的領導下,大家同心同德、精誠合作,以報效朝廷。但西園新軍的少壯派並不理會皇帝的苦心,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曹操一向看宦官不順眼,而且棒殺過蹇碩的叔叔,兩人差不多是仇人關係。合作,合什麼作?其他的比如袁紹,以前就是黨人的鐵杆粉絲,要他聽蹇碩的話,那簡直是做夢!至於其他幾位,雖然名氣小點,但都有一個共同點——痛恨宦官。雖然蹇碩是元帥,但要想指揮少壯派,的確太為難他了,還是慢慢來吧。
漢靈帝沒看走眼,蹇碩的確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好同誌。他對領導的意圖更是心領神會,上任不久,就準備對何進動手了。
中平六年四月,蹇碩聯合其他宦官向漢靈帝建議,讓大將軍何進去金城郡(今蘭州)討伐韓遂叛軍。這是調虎離山之計,目的是將何進趕出京師,朝廷的政局將完全在蹇碩掌握之中。
何進雖然出生於屠戶之家,天天和豬打交道,卻不是豬腦子,這點小把戲還是看得穿的。他不想去,但皇帝的話又不能不聽,於是他靈機一動,也想到一個辦法——拖。他對漢靈帝說:“派我出征,可以,但是軍隊人數不夠。我請求派袁紹去徐州、兗州調集軍隊,待大軍集合完畢,我立馬走人。”
這是明顯的拖延戰術,今日拖明日,明日何其多,最好是無限期推遲,反正咱就是賴著不想去。但何進說得冠冕堂皇、合情合理,漢靈帝一時沒反應過來,竟然也同意了。
事情就這麼拖著,但沒拖多久就出事了,而且是國家大事——千年一遇的極品皇帝漢靈帝駕崩了。他其實不想死,他想當萬歲,想當神仙,但有些事他是想不到的,也是他控製不了的。沒辦法,被閻王爺看上了,就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