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和曹操相比,誌向並不比他渺小,但同樣努力工作卻換不來同樣美好的結果,甚至是冰火兩重天——曹操在洛陽北部尉的位置上殺了人,得罪了權貴照樣升職,而劉備努力工作仍被人罰下場,因為他既沒有一個好爹,也沒有曹操那麼廣的關係網,因此,在仕途上進步極慢也就不足為怪了。
這就是命啊。但劉備是不會認命的。公務員幹不成了,正規軍也不是了,他開始帶著自己的兄弟四處打遊擊,好在不久幸運之神又向他伸出了援手——大將軍何進派都尉毋丘毅到丹楊(現在的江蘇丹陽市)招兵,劉備被榮幸選中,獲得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他們在下邳(現在的江蘇邳州)遇到一股土匪,經過一番激戰,劉備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他的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毋丘毅的認可。
毋丘毅是大將軍何進身邊的人,有他賞識,劉備的前途可謂是柳暗花明——朝廷安排他當了下密縣的縣丞。但上任後,劉備很快發現當這個二把手沒啥意思,於是沒幹多久就棄官而去。不久之後,劉備又當上了高唐縣尉。轉來轉去,劉備又當上了縣尉,看來他和這個職位很有緣啊,不過武將轉業搞治安,也算是專業對口吧。不同以往的是,這次劉備的運氣沒那麼差了——既沒有紅頭文件來打壓他,也沒有可惡的督郵來找他談話,所以劉備很快就升職了,當上了縣裏的一把手——縣令。
正當劉備打算紮根基層,大幹特幹的時候,他又遇到一件倒黴事——農民起義軍又打過來了。估計這支隊伍人數比較多,劉備等人抵擋不住,最後高唐縣失守。
縣城在自己手上丟掉了,怎麼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作為父母官的劉備當然得承擔主要責任。縣太爺肯定是當不成了,劉備又一次麵臨下崗,思來想去,他決定去投奔自己的同門師兄公孫瓚。
公孫瓚那時是幽州的降虜校尉,這個職務相當於幽州的省軍區司令。但他這個司令非常牛氣,比他的頂頭上司(幽州牧劉虞)派頭還大,常常不拿領導的話當回事。但由於他手握重兵,領導也奈何他不得。
老同學來訪,公孫瓚很高興,但他的目光還停留在以前的水平,認為這個老實的學弟還同此前一樣,沒啥突出特長,因此,隨意給了劉備一個別部司馬的官銜兒。所謂的別部,就是主力部隊之外的那些雜牌部隊。
東漢、三國時期有許多級別不等的司馬,最大的是大司馬,地位略高於大將軍,其次各級將軍手下也有負責軍政後勤事務的司馬。但就是這樣一個不入流的官也不是白給的,不久以後,公孫瓚就讓劉備和田楷一起去對付一個重量級的選手——袁紹,從他手上奪取青州。
公孫瓚和袁紹是鄰居,但兩人卻沒有一般鄰居那種睦鄰友好、互相串門的習慣,也沒有爭當好鄰居、好夥伴、好朋友的打算,反而是互相看對方不順眼,經常帶兵切磋武藝。
取勝後,田楷當上了青州刺史,而劉備依然在田楷手下幫忙,到了初平二年,劉備終於當上了平原國平原縣的縣令。
在那個年代,你不想當貪官簡直就不是人,但劉備不想當貪官。那時全國災荒頻繁,糧食稀缺,物價飛漲,貨幣貶值,許多老百姓吃不飽肚子,但這個情況在劉備管理的轄區是不存在的,因為劉備采取了一係列合理措施。他對外積極抵禦民變隊伍的衝擊,對內掃除土匪的騷擾,還廣撒錢糧,救濟百姓,與大家共建和諧社會。
和以前一樣,他一如既往地想當官,一如既往地想當好官,所以,他一如既往地遇到了麻煩,而找他麻煩的人叫劉平。這位老兄估計是平原縣的一個富豪,就像現在的暴發戶一樣老喜歡狗眼看人低,除了有錢外,既沒素質,也沒品位。
品位低一點不是你的錯,隻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修養,還是一位好同誌,但那位劉平偏偏不是愛學習的主兒,他喜歡找個人發泄一下,把無知進行到底。這次他相中的對象是新任領導劉備,因為他覺得劉備出身既不顯赫,也沒啥文化(不是士人)和名氣,在他的手下混簡直就是一種恥辱。因此,他決定給劉備一個教訓。劉平知道自己本事有限,所以他決定請一個幫手——刺客來幫助他完成這件工作。但不幸的是,這次他看走了眼。
刺客來到劉備的府邸後,劉備毫無防備,還把他當做來訪嘉賓一樣熱情款待。賓主雙方在熱情友好的氛圍中舉行了坦誠的會談,會談在一係列問題上達成了重要共識,並取得建設性成果。刺客表示,通過此次會談,讓他認識到了劉備就是傳說中的好領導、好公仆、好榜樣。最後,刺客終於憋不住了,他不顧行規和職業道德,主動反水,向劉備亮明自己的真實身份,坦白交代自己此行的主要任務,並且揭發了幕後主使人劉平,表示心甘情願接受領導的任何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