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劉備,一切從零開始(1)(3 / 3)

但我認為這種說法是比較武斷的。三國時代雖然沒有偃月刀,卻有斬馬劍。斬馬劍是一種雙刃劍上安長柄的武器,早在西漢時就有了。它能砍能刺,使用方便靈活,是專門用於對付匈奴騎兵的。也就是說,關羽可能使用環首刀,可能使用斬馬劍,也可能使用戟、矛一類的武器,一直到現在,眾說紛紜,還是沒有結論。當然,即使關羽使的兵器是斬馬劍,也不能叫做青龍偃月刀,因為龍是皇帝的象征,是皇家專利,所以,即使曆史上真有青龍偃月刀,關羽也未必敢用。

真實的偃月刀實際應該叫掩月刀,最早出現在唐代。作為重型武器,偃月刀的殺傷力雖然很大,但也有其致命的弱點——笨重,不是大力士是玩不轉它的,而且使用起來很不順手,因此,並沒有配發到一線作戰部隊。但人們很快給它找到了一個能顯示其威風的地方——儀仗隊。直到南宋,經過嶽飛的改造,它才成為進攻性武器——砍馬腿,專門對付金國騎兵。可見,曆史往往與我們想象的不同。

關羽本來是河東解梁人,即現在的山西運城鹽湖區解州鎮,後來因犯了命案成為一個逃犯,來到了涿郡。關羽的運氣也不錯,犯了案子,不僅沒被抓去坐牢,到了涿郡後還碰到了伯樂——劉備。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不說,還遇到兩個知己,一個是老板加大哥的劉備,一個是同誌加兄弟的張飛。雖然不是正規軍,但能當民間組織的二把手,沒事替老大出出頭、練練拳腳,教訓一下那些不規矩的對手,日子也是相當滋潤的。

下麵介紹一下張飛。張飛(?—221),字益德(《在三國演義》、《華陽國誌》中字翼德),漢族,涿郡人,是劉備的同鄉。

張飛給大家的印象是個黑臉大漢,他手執丈八蛇矛,脾氣火爆,說起話來像吃了炸藥,打起仗來像吃了興奮劑,和後來的李逵、程咬金等人的形象差不多,都屬於頭腦很簡單、四肢很發達的類型。但實際上那是藝術家塑造的形象,曆史上的張飛與我們想象中的大相徑庭,幾乎判若兩人。

曆史上的張飛除了主營打仗外,還兼職藝術創作。據說他不僅寫得一手好草書,還畫得一手好畫,尤其善於畫美人。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張飛的外貌。從四川簡陽出土的張飛像來看,一向脾氣火爆、胡子拉碴、黑如煤炭的猛張飛竟然是一個玉樹臨風、神采飛揚的帥哥。另外,史書也從側麵向我們透露了張飛的長相:章武元年,張飛長女被封為劉禪妃子,劉禪繼位以後,她也順利地成為一國之母。張皇後因故去世後,她的妹妹又被選進宮,先當貴人,然後升任皇後。兩個女兒能當皇後,相貌必然不差,因此,張飛的長相想來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至於張飛的出身,史書上一字不提,《三國演義》上倒是提了一句,說他是殺豬的小商小販。但一手拿著占滿血腥的殺豬刀,一手還要搞藝術創作,怎麼想都有點兒不可思議,如果真是如此,張飛也算是天下最有才的殺豬匠了。

關羽、張飛、劉備,三個有緣人聚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創業團隊,他們將幹一場轟轟烈烈的事業。在做大事之前,他們還要做一件雖然很小但很重要的事——結義。注意,我說的是結義,而不是桃園結義。

關於結義這件事,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而《三國演義》上卻說得有鼻子有眼,連結義的地方都寫清楚了——桃園。但這種說法遭到眾多專家的反駁,理由是史書上根本沒寫這事。

到底有沒有這回事呢?曆史上雖然沒有記載,但我們還是可以梳理一下曆史資料,得出一個相對靠譜的結論。一開始,關羽、張飛為先主禦辱,扮演著貼身保鏢的角色,後來他們的關係更上一層樓——“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也就是說他們三人的關係像親兄弟一樣好得一塌糊塗,這段話來自於《三國誌》,可信度應該是不用質疑的。

其實,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無論誰都需要安全感和歸屬感,而誌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喝個酒,吃個飯,發個誓,然後結成兄弟,從此以後,大家就是親密團結的一家人了。比方說張飛就把關羽當親兄長對待的(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後來,關羽被迫暫降曹操時,對曹操派來的說客張遼說過這樣的話:“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不是兄弟,發誓幹什麼?誓以共死幹什麼?因此,我認為說他們是兄弟是很靠譜的。

總之,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不像馬騰和韓遂名為結義兄弟,實際上卻是仇家(韓遂曾經殺害馬騰的妻子),經常玩窩裏鬥,內戰內行、外戰外行,讓人笑掉大牙。

有人、有錢、有槍,似乎啥也不缺了,劉備就這樣組織起了一支像模像樣的遊擊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