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曹操,亂世出梟雄(4)(1 / 2)

在漢朝,有錢人的日子是比較好過的,即使犯了罪,隻要向政府捐點款,連牢飯都不用吃,就可以拍拍屁股出來了;如果有官爵的人犯了法,地方官是不能擅自處置的,必須報由皇帝大人裁決,以便得到減免的優惠,而且他們的親屬犯了法也可以照此辦理,這叫“上請”。所以,縣尉頂多能抓捕嫌疑犯,要想判人家的刑是不可能的,要玩刑訊逼供把人打死更是沒資格的。一句話,天朝子民也不是你一個小小的警察局長說殺就殺的。

當時的法律規定,對犯罪嫌疑人不準搞刑訊逼供。即使某人罪行嚴重,地方上判了死刑,也不能隨隨便便把他拉出去哢嚓掉,因為老祖宗深謀遠慮,早就把死刑的複核權收歸中央了。也就是說,死刑犯必須由廷尉或者皇帝大人做最終裁決才能執行。而且,如果是立春後核準的死刑犯,就必須讓他在監獄裏吃好喝好混到立秋後挑個好日子再動手,這就是所謂的秋後問斬。如果運氣好一點的話,遇到喜歡經常大赦天下的皇帝(比如漢桓帝劉誌),說不定隻要坐幾天牢房就可以出來了。

曹操擅殺蹇碩的叔叔雖然有蠻幹之嫌,但那時朝廷的次序已經很亂,也沒多少人認真依法辦事,反正誰拳頭硬誰就算贏。而且,曹操這一招確實很有效果,一時間“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叔叔死於非命,侄兒蹇碩自然很生氣。要知道,那時是宦官當政,得罪宦官的後果往往是非常嚴重的。考慮到蹇碩患上失憶症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對曹操來講,獲得一個悲劇性的結局看來是不可避免了。但奇怪的是,結果不但不是悲劇,反而成了喜劇——曹操異地升遷為縣令了。更奇怪的是,保薦曹操的竟然是蹇碩!

難道蹇碩突然間良心發現、立地成佛了?不,蹇碩當然不會怕曹操這個愣頭兒青,一個小小的警察局長有什麼好怕的?以他的權勢,就是搞定十個曹操也是小菜一碟啊,他怕的是曹操身後的那個高大背影——曹嵩。

曹操雖是小官,卻也是高幹子弟,他爺爺曹騰雖然早已駕鶴西去,但曹嵩還在朝廷中擔任要職,而且這個老滑頭在官場裏摸爬滾打多年,能量巨大,不可小覷。還是暫時放他一馬吧,把他調離京城,眼不見心不煩。

於是,奇怪的一幕出現了,蹇碩竟然不計前嫌地在皇帝大人麵前為自己的仇人大唱讚歌:“曹操這個人能耐很大,讓他當個小小的警察局長那簡直是大材小用,以我看來,他至少能當縣令。”

親信宦官舉薦賢臣,皇帝焉有不聽之理?於是,熹平六年(177年),曹操離開了洛陽這個是非之地,光榮地就任頓丘(今河南清豐)縣令。這一年,他隻有23歲。

是金子,總會閃光的。曹操在頓丘的表現怎麼樣,史書上雖然沒說,但曹操本人是很自豪的。建安十九年七月,曹操已經六十多歲了,在給其子曹植的書信《戒子植》裏仍然對此念念不忘:“吾昔為頓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歟!”

曹操原本是帶著長期紮根基層的思想準備去上任的,但他沒想到,他擔任頓丘縣令的期限也太短了,隻有一年。由於曹操在擔任頓丘縣令時政績卓著,熹平七年,曹操又被征召入朝,當上了最適合憤青幹的工作——議郎。

議郎也就是皇帝的顧問,是個閑職,平時的工作就是給皇帝參謀一下,吹點牛,發幾句不鹹不淡的議論,然後下班回家,第二天上班接著吹牛。當然,如果吹牛吹得好,領導一高興,沒準兒就給你一個新職位,豈不美哉?但以曹操的性格,過去隻是個小小的警察局長的時候都要和權貴對著幹,要他去阿諛奉承領導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雖然曹操很想努力幹出點成就,但因為這個職位實在太清閑,他常常感到自己有勁兒也使不上,而且還沒等他放出光和熱,他就光榮地下課了。他下課並不是因為工作原因,也不是心理原因,也不是健康原因,而是源於一件小事:宮裏的宋皇後被廢,全家受到牽連,該家族裏有一個叫宋奇的恰恰又是曹操的堂妹夫。其實,這種事可大可小,關係好,睜一眼閉一眼也就過了,偏偏曹操平時得罪了宦官,這麼好的報複機會不用白不用,人家也乘機給他下點猛藥,深挖細查。這樣,曹操不幸下課了。

一年跑兩個單位上班,都是打短工,運氣實在太差了,於是曹操決定回老家清靜清靜。但還沒清靜多久,光和三年(180年)六月,曹操因通曉古文經學再次被朝廷征召,職位依舊是議郎。這次他運氣不錯,也沒人出來為難他,所以幹的時間比較長。但曹操是個不甘寂寞的人,即使身居閑職,他也想幹出點名堂,於是再次上任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書為黨人鳴冤。

宦官曾於漢靈帝建寧元年(168年)發動宮廷政變,殺害了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奪取朝廷大權,但曹操上書說:“武等正直,而見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那意思是說,竇武、陳蕃他們都是好同誌,卻被陷害了。滿朝文武沒有一個好東西,把好人的道兒都擋完了。

好家夥,敢為竇武翻案,膽子還不小啊。在“人妖”們眼裏,陳蕃、竇武的案子就是天字第一號政治大案,誰碰誰倒黴。但曹操偏偏不信那個邪,他天不怕地不怕,罵宦官的同時捎帶著皇帝一塊罵(其言甚切)。要知道那可是宦官最猖獗的時候,你要不要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