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曹操,亂世出梟雄(2)(3 / 3)

其實,早在曹操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個膽子特大的人了。有一次,他在老家的渦河裏遊泳,不巧遇上一條蛟龍(有人說是鱷魚,我認為應該是水蛇一類的東西)。此時,曹操顯示出了過人的膽量,不但不逃跑,反而主動出擊,與蛇共舞。水蛇眼見討不到什麼便宜,隻好溜走了。

曹嵩拜曹騰為幹爹後,曹操也和父親一起搬到京師洛陽,開始過上了城裏人的幸福生活。後來,曹操和袁紹認識了,兩人逐漸成為要好的朋友。當然,要指望兩個紈絝子弟在一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是不可能的,搞點惡作劇倒是蠻在行。有一次,曹操同袁紹一起去觀看別人的婚禮,看著人家熱鬧,兩人也想幫著添把火——將新娘子搶走!這麼做不圖別的,就為刺激,娛樂一把。

這可是高難度任務,要知道,搶人老婆、壞人好事曆來都是被人切齒痛恨的,何況參加婚禮的親友團人數眾多,要是被人家抓住了,喜劇就變成悲劇了。但天大的困難也難不住這兩個機靈鬼。他們先溜到主人的花園中藏起來,等天黑盡了,就猛然放聲大喊:“有賊,快抓賊啊!”

這一招聲東擊西效果果然不錯,參加婚禮的人們紛紛從房內跑出來。曹操乘亂鑽進房內,拿了把刀子就將新娘劫持出來。袁紹一看玩大了,那就趕緊跑吧。也許是做賊心虛,袁紹慌忙中掉進了帶刺的灌木叢中,怎麼也爬不出來。還是曹操腦瓜活絡,急中生智大喊道:“小偷在這裏!”這時袁紹也顧不得疼痛,從灌木叢中一躍而起……由此可見,曹操的膽略實在讓人刮目相看。

綜合那天晚上兩人的表現來看,曹操膽大、靈活善變,當仁不讓是首犯,而袁紹的表現實在不怎麼樣,也就是個從犯。但千萬不要因此以為袁紹膽子不如曹操,那要看在什麼時候。有段時間,曹操和袁紹為一些事情關係處得很僵,袁紹決定給曹操一點顏色看看。考慮到自己說又說不過、打又打不贏的實際情況,袁紹決定玩點陰的——派出殺手去完成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和我過不去,就讓你吃飛刀!袁紹不愧是出身於四世三公之家的高幹子弟,連思維方式也異於常人。刺客領命出發,從窗戶外向曹操的房間甩出一把飛刀,結果扔低了。沒關係,低了那咱就再補一刀,可這次又高了。怎麼回事?原來曹操早已根據情況及時調整身體狀態,趴在床席上,這才化險為夷。曹操有如此精準的算計,袁紹隻有吐血的份兒。

小時候玩不過曹操也就罷了,更可氣的是,長大成人後的袁紹還是玩不過詭計多端的曹操,實在讓人鬱悶之極,最後還是官渡之戰幫他解脫了——從此傾家蕩產、血本無歸。曹操真是他的克星啊!

爺爺曹騰圓滑,老子曹嵩腐敗,根據遺傳學推理,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狗熊兒混蛋,兒子曹操也應該不是什麼好鳥,從曹操小時候的表現來看也的確如此。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按照曹操小時候的表現,成年後的曹操也應該沒有什麼大出息。如果你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成年後的曹操已經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他既是能臣、實幹家,也是英雄,作風比較正派,方式也比較激進,要說什麼政治野心,那簡直就是沒影兒的事情。

但正派並不意味著老實,曹操打小就是一個無比狡猾的人。自古以來,官場上混的老實人都是走不了多遠的。個別能力特別拔尖的、運氣又特別好的,能混到相當於丞相的位置上也就阿彌陀佛了,比如諸葛亮、魯肅和荀彧。要想成就一番偉業,必須小時候是小滑頭,長大是大滑頭,老了還是老滑頭,不然早就被同道中人給玩死了。人不但要有真本事,還得像泥鰍一樣滑來滑去,才能在江湖中立足,不容易啊。

言歸正傳,現在就說說曹操是怎樣走上仕途的吧。由於曹操從小不務正業、詭譎奸詐,是個問題孩子,大一點又是個問題少年,長大後更是個問題青年,不愛死讀書,也不愛讀死書,太不符合時代潮流。因此,從小看大,他這個官二代(應該是官三代)除了吃喝玩樂,把家敗光外,今後不會有多大出息。但也有人看好曹操,覺得假以時日,他一定是個棟梁之才。其實,以曹操的家庭背景,入朝為官那是小菜一碟。

在東漢,想當官容易嗎?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說它困難其實很容易;說它容易其實很困難。這裏就涉及東漢的選官製度。我國古代的選官製度經曆了四個時期的變化:秦朝以前實行貴族世襲製,秦漢時期實行察舉製,魏晉以後實行九品中正製,隋唐以後實行科舉製。貴族世襲製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兩個字:接班。老子是什麼官爵,兒子今後接班還是什麼官爵,一個金飯碗,世世代代傳下去,慢慢吃利息。

進入隋朝,隋文帝開創了偉大的科舉製,科舉製簡單地說就是考試製度。形式上有點類似於當今的公務員錄用考試。想當公務員,光靠老子的身份就想吃白食,蒙一個官做是不行的,肚裏沒墨水更是不行的,無論阿貓阿狗,一切在考場上見,讓成績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