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心理怪癖好(2)(2 / 3)

東漢末年,袁紹為了打擊宦官勢力,引西涼董卓進京,可讓他沒想到的是,董卓掌權之後竟然比宦官還要惡毒。於是,朝廷的人又想除掉董卓了,而這些人中,就有曹操。

曹操先是虛假逢迎,故意接近董卓,得到董卓的信任之後,便想要對董卓行刺,可沒想到事情敗露了,於是曹操隻能開始逃亡。在曹操逃亡的過程中,被陳宮抓住了。陳宮感動於曹操的勇敢,決定拋棄自己的官位,跟隨曹操一起做一番大事。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陳宮已然對曹操有了崇拜之心,是絕對沒有理性的,如果不想陷害忠良,那麼,放了他就可以了,沒必要跟隨他。可是,沒多久,這份情感就變了。

在共同逃亡的過程中,兩個人來到了呂伯奢的家裏。呂伯奢安頓好二人之後就去買酒了,然後讓家人磨刀殺豬款待兩人,但曹操誤以為磨刀是要殺死自己,於是拔劍殺了呂伯奢全家,又遇見買酒歸來的呂伯奢,曹操因擔心呂伯奢將告發自己,於是揮劍砍死呂伯奢。

陳宮因此責備曹操的不仁不義,之後,陳宮就和曹操分道揚鑣了,並從此成為曹操的反對者。

我們不否認陳宮最後的做法,但在整個過程中,陳宮的思維轉變絕對是符合上麵的分析的。他自以為曹操勇敢,於是下意識地認為曹操是一個可以成大事、可以救國於水火的人才,才不惜拋棄官位跟著曹操。但很快,他就發現了曹操為人奸詐多疑,於是與之分道揚鑣了。

也許有人會覺得陳宮是因為道德信仰才與曹操分開的,但我以為這個理由的說服力還是不夠的。陳宮最後跟了呂布,單論道德的話,呂布是一個更不過關的人,但陳宮並沒有因此而離開他,可見,陳宮對道德的接受限度還是很寬的。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曹操的另一麵讓陳宮的情感受到了傷害,他覺得自己被騙了。這個思維過程和那些崇拜偶像的小粉絲們是一樣的。

有著這樣思維的一群人絕對是糊塗了,他們認為你變了,就開始走向另一個極端,說你虛偽或者說你被世俗玷汙了。這時候,他們會對你恨之入骨,覺得你騙了他們,就像陳宮對曹操。他們的心理基礎就是,以一種完全崇拜的眼光看你,把你當做他們的神,你在他們的眼裏永遠都是完美的。當突然有一天,他們發現你不夠完美,隻不過是一個普通人的時候,就覺得天塌了,什麼都沒有了。然後總結出了一個結論--你騙了他們。

這樣不爭氣的國人,總是把自己的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身上。他們不敢大聲說出自己的追求,而是把自己想要的生活寄托在別人的身上,當他們看到有人過著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的時候,就好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樣,馬上抓住,而且拚了命地保護。

也許有人會說,粉絲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都有啊,你為什麼隻說中國人?這是普遍現象。他們似乎永遠都不明白一個道理,判斷一個現象是否應該被批判不是看有多少人有這種情況,而是要看這種現象有沒有道理,是否合理。人若能夠從這個角度看問題的時候,也就會慢慢成熟了。這裏的成熟才是真正的精神上的成熟,而不是像某些國人追求的那樣,以"會做人"為成熟。

4.我們的精神勝利法曆久彌新

中國人很有意思,他們的思想總是遊離於自己的生活之外,而且還樂此不疲,覺得這樣很有成就感。在這一點上,最典型的思維就是弱者的強者思維。

中國的老百姓很苦,每天都為衣食住行不斷地操心,他們也對自己的境遇很憂心,卻很少表露,而總是裝做自己很幸福的樣子。這是做給別人看的。在他們的意識裏,必須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幸福,而自己則不需要感受到幸福,他們完全是按照別人的想法活著,而且好像還活得有滋有味,奇怪。

有的人骨子裏很懦弱,但他們的思維、言談總是很強勢。這也是他們最有意思的一點,越是弱者,越願意用強者的角度來思考,而且,還常會表現出很專業的樣子。而他身邊的人不但不覺得奇怪,反而會認為他很有能力。簡直匪夷所思!

春秋時期,有一個偉大的表演藝術家,叫做宋襄公。這個宋襄公很有趣,他的國家麵積小,實力也不算強,他卻有著超乎常人的自信。沒有幾個兵卒的他總是把自己當成是春秋的霸主,並且兢兢業業做著一些本該是由霸主來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