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心理怪癖好(1)(2 / 3)

漢武帝執政後期,已經相當昏庸了,他早已沒有了年輕時的聰慧和睿智,隻剩下愈演愈烈的殘暴了,當然還多了對權力的依戀和對死亡的恐懼。這種沒有安全感的恐懼讓他變成了一個多疑的人,導致了一場悲劇。

當時,漢武帝寵信江充,江充是一個徹底的騙子,隻能騙騙漢武帝這種老邁的家夥,而太子劉據他是擺不平的,劉據很早就看他不順眼了,不過由於老爹在,拿他沒辦法而已。江充也知道自己的處境,他明白,一旦漢武帝亡故,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太子登基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很可能就是殺死自己。所以,他決定先下手為強。

於是,江充開始散布謠言了,說太子要造反,想利用巫蠱弄死自己的老父親。後來,這件事越傳越大,漢武帝聽了之後勃然大怒,開始對太子進行審問。最後,由於江充的構陷,人們從太子府搜出了幾個小人,算是巫蠱的證據了。此時,劉據也感到了危險,於是決定起兵清君側,要殺死江充,而漢武帝又聽信了讒言,覺得劉據要殺的是自己,最後,漢武帝親自下令,殺了自己的兒子。

一個父親,甚至連自己的親兒子都信不過。我們繼承了這種糟粕,相應的思想也有了萌發的土壤。在我們的社會裏,有的人聽到別人說了一點自己的不好之後,就懷疑那人要害自己了。其實不過是自己內心那陰暗的思想在作怪,總是用自己的陰暗麵來揣度別人。更有甚者,當看到一個人做了好事的時候,便會大膽地猜測那人的動機,給人安上很多惡毒的標簽。將那人按照自己的思維打扮成一個虛偽透頂的家夥,其實呢,不過是自己不願做好事,也不相信別人會做好事而已。

因為那樣,自己不就被比下去了嗎?還有就是,當一個人做了壞事的時候,有人就衝出來充當先知的角色了。他們會一臉驕傲地跟別人說,你看,我早就說過吧,他不是什麼好人,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我們對惡的撻伐更多時候不是出於對善的追求,而是為了跟惡劃清界限;不是出於內心的需要,而是做給旁人看的。這種人,一旦有機會有需要也會做更惡的事情的。

這樣的中國人,心理陰暗決定了他們行為上的變態,總是把別人想得跟自己一樣邪惡齷齪。於是,他們總是拿著道德的放大鏡去觀察別人,想從別人的行為中找到蛛絲馬跡,然後放大,以滿足自己陰暗的內心,也給自己說別人找點證據。

所以,有的人對他人總是缺乏信任,有的不過是表麵上的互相敷衍罷了。這樣一個變態的群體,卻最愛用道德的標簽來標榜自己,不過是為了掩藏那可惡的靈魂罷了。所以,這樣的人不論做出什麼醜惡的事來,都不讓人覺得奇怪,這就是楊揚先生大加撻伐的,醬缸文化熏染的結果。

2.最愛陰謀論

國人很多非常保守,創造力極其低下,但是想象力異常發達。也許你會覺得這話矛盾,但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一點也不矛盾,而且還很合理。很多人鮮少用想象力去觀察世界,認識世界,解釋世界,而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人的身上。這就導致我們總是把人想得特別壞,特別複雜,總是把簡單的事情弄得很混亂。這種思維的具體表現就是有的人特別喜歡陰謀論,每當出現一件跟自己的常識相悖的事情,就會習慣性地給它加上一個陰謀的標簽,在自己的頭腦中臆想,然後將一切的醜惡都展現出來。

把這種思維用在人際關係上,就發生了許多陰謀害人的故事。戴進,字文進,浙江錢塘人,是明朝著名的畫家,甚至有人說他是明朝最好的畫家,但這個才華橫溢的人一生潦倒,最終窮困落魄而死。

明宣德年間,明宣宗非常喜歡繪畫,於是,召集了天下有名的畫師,供自己差遣,讓他們給自己作畫。這些畫師當中就有戴進,和他一起為皇上作畫的還有當時著名的畫家謝庭循、李在、倪端、石銳等,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很快,戴進就憑借著自己的實力,得到了人們的認可,當然,這也給其他畫師造成了壓力。於是,就有人想要謀害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