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謠言裏的中國(1)(2 / 3)

這種現象在網上表現得最突出。很多網友會把自己思考問題的模式複製給別人,在他們眼裏,隻要是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別人做了,那麼,那個人肯定是拿了錢的,他們便會指責別人是在拿錢發帖子。我們不否認這種情況的存在,但個人以為這個情況真的沒有那麼普遍,而且,就算是有人雇用"五毛黨"在發帖,想引導某一輿論,也肯定會有人是自動支持的。

給人定了目的之後,他們就開始找證據了。一旦發帖人公開說明自己支持某一方,他們便像撿到了寶貝一樣,拿著那所謂的"證據"到處去展示,"看,我沒說錯吧,他幫著某一方說話肯定就是"五毛黨"!"我們不能說這種人是壞人,他們大多都有一顆"正義"的心,做"仗義執言"的事。可是,他們的心是好的,但他們的好心不一定能辦成好事。他們自動屏蔽了來自另一方麵的聲音,把自己固定在一個封閉的世界裏,隻要有人跟他們的世界不同,他們就如臨大敵一樣,給別人安上個標簽,百般抗拒,一致對外。

其實他們心裏的正義感是很真實的,至少在他們看來是非常真實的,他們給別人扣帽子的時候也是真誠的。可是這種真實和真誠很可怕,破壞力極強。當一個人把正義建立在自己的局限之上的時候,所產生的破壞力是十分驚人的。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原因前麵已經說過了,不懂得換位思考,而且自己的思維方式非常簡單,他們的思維是完全二元化的,也就是非此即彼,沒有中間選項。凡事隻有兩麵,自己站的那麵是正確的,那對立麵就是錯誤的了。所以,中國人要想進步,就得首先拋棄二元化的思維,學會換位思考,隻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加理性,這個社會也會越來越光明。

2.迷戀救世主

國際歌裏有一句很牛的歌詞--"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不錯,現實確實如此,但是,很多人不這麼想,他們會在自己心裏創造出一個救世主,崇拜得五體投地。而在這點上,中國人應該算是最典型的了。

我們看不到一件事,那就是世上從來沒有救世主,所有人不過都是平常人而已。不過有些平常人在實現自己的價值、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時,恰巧惠及了我們的利益而已,可是,盲目的我們卻會在心裏對那人進行無意識的崇拜,覺得他的道德高於常人,肯為我們的利益去奮鬥,去付出。於是,就這樣,在我們心中他們就成了救世主。而當我們發現救世主並不存在時,信仰就崩塌了,轉而去相信虛無的事物,覺得這世界太可惡了。其實呢,世界從來就沒有變過,變的隻不過是我們。

荀彧是曹操很重要的謀臣,曾被曹操稱做"吾之子房",意思就是荀彧是他的張良。荀彧是最初跟隨曹操的幾個人之一,絕對是曹操的老牌追隨者,但最後,他卻因為反對曹操稱魏公而被曹操調離權力中心,最後憂鬱而死。

如果仔細分析荀彧的整個生命過程,就可以發現,他正是迷戀救世主的一個典型。

曹操打著興複漢室的旗號,以勤王起家,這時,荀彧來到了曹操的身邊。從荀彧後來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出,他也是想要興複漢室的,他看到了曹操的所作所為,以為曹操就是自己心中的那個可以興複漢室的英雄。他覺得曹操心係國家必能成大事。於是,曹操成了他興複漢室的希望。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曹操的勢力慢慢強大了,甚至強大到了可以操控皇室的程度。這時候,曹操的野心也開始顯露了。他已經不滿足於當一個位及帝室的臣子,而是想要自己的家族接掌這個帝國。當然,他沒有直接這麼做,但其自比周文王的論調確實顯露出了他的這種想法。

這時候,荀彧才感到大事不妙,自己之前看錯人了,於是,他開始反對曹操稱魏公,因為這違背了古訓,更是可能危及帝位的一種做法。這,就是他和曹操分崩的最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