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醜陋的競爭(1)(2 / 3)

中國人永遠分不清自我空間和公共空間,他們不明白有些事是不能在公共空間表達的,當然了,在他們的意識裏,更多的是,公共空間就是他們自己的私人空間。

不過,很多人雖然整天在抱怨,卻從不去尋求改變,一是沒有這個意識,更多的是沒有這個膽量。這些人就是這樣,無論做什麼事,都想得到別人的支持,如果沒有支持,他們就覺得不應該做,就沒有膽量了。這種懦弱決定了一部分人受到任何不公的時候,不是直接反抗,而是訴諸他人,但他人的忠言逆耳,又會得罪他,真是矛盾。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當一個人被領導訓斥了,他是不會當麵頂撞領導的,而是忍下來,然後找第三者傾訴。當得到第三者的同情後,特別是當第三者也跟他一起在背後討伐領導後,他就心安了,第二天就會高高興興去上班了。當然,也有反抗的人,不過不多,而且很多時候還是在第三者鼓動下才會反抗,自己決定是很少的,沒有這個膽量。

還有一些呢,則是另外一種情況,第三者聽了之後勸他們反抗,他們不是覺得有人支持了,心裏有底了,可以反抗了,而是開始害怕。心想,你這是什麼意思呢,要我反抗,這不是坑我嘛,我麵對的是我的領導啊!你讓我去雞蛋碰石頭,懷的什麼心思?他們反而生氣了。

這就是中國人,他們總是自己嚇唬自己。看到貓的影子,就以為自己遇到了老虎,然後奪路而逃。要是有人攔下他,告訴他隻是一隻貓的時候,他就瞪大了眼睛,嗬斥那人,你這麼騙我是什麼意思?要我去打老虎?你這不是害我嗎?於是,被害妄想症爆發,他們瞬間就改變了目標,已經不去想什麼老虎了,而是對著跟他們說是貓的人大喊,你想害我。

事實也是這樣,有人跟你訴苦,你沒有同情,而是勸他反抗。最後可能他不再恨欺辱自己的人,反而把恨意轉移到你的身上了。他發自內心的、真誠地認為,你是想害他,你不是好人。於是,他開始跟你結仇了。至於那個欺負他的人,早已經忘記了。

看看我們的周圍,是不是這樣呢!看看網上就明白了,很多人整天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在那裏抱怨,然後想得到別人的支持。如果你不同情他,而是勸他反抗,他就火了,說你不安好心。還會可憐楚楚(白瞎這個成語了)地跟別人說,你看那人,讓我去反抗,你要知道欺負我的是什麼人啊!我反抗不是被其欺負得更慘嘛!就這樣,好心被當做了驢肝肺。

然後,你成了壞蛋,一個不安好心的人。這就是中國人,懦弱成性,不敢爭取自己的權利,隻好找別人來幫忙。可笑的是,你真的出了主意,往往又會得罪他,這就是我們,不懂得好賴的一群人。

2.成功者最希望別人來猜自己的心思

三國時,有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叫楊修,楊修是曹操的手下,他就死在了總是猜別人的想法上。

曹操大家都知道,為人奸詐多疑。他經常話說一半,然後讓別人去猜。很多人知道曹操的習慣,就故意裝傻,然後凸顯曹操的厲害。可是這個楊修卻不,他把這當成是表現自己的機會,常以識破曹操的啞謎為傲。

一次,曹操修一個花園,工匠們做好後,讓曹操去查看是否滿意,還有哪裏需要修改。曹操到了一道門跟前,看了看,什麼也沒說,隻是拿了一支筆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工匠們不解,不知道曹操什麼意思,楊修就對他們說,門內一個活,是"闊"字,丞相是嫌這個門太寬了,要縮小。工匠們縮小後,果然得到了曹操的稱讚。還有一次,有人給曹操送來了一盒酥糖,曹操隨手在盒子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楊修見到了盒子,就把其中的酥糖取出來給眾人分了吃了。後來曹操問起,楊修說,不是丞相讓我們吃的嗎,您看您寫著"一人一口酥"嘛。原來,古人寫字都是豎著寫的,一合酥豎著分開,正是一人一口酥。曹操表麵上沒說什麼,但心裏很不滿,覺得自己被人看扁了。可楊修還不自知。

後來,曹操帶兵攻打劉備,可是很長時間了,依然沒有進展,曹操為此很發愁。一天晚上,軍士來曹操這裏問當夜的口令,曹操那時正在吃雞,剛從碗裏夾了一塊雞肋,不僅產生了聯想,就隨口說,口令是"雞肋"。楊修聽到這個口令之後,就跟同行的人說,趕快收拾東西吧,我們要班師回朝了。從口令就能看出來,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不正是我們現在的處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