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以上種種,我們可以看出,我們是一個講究合和性的民族,我們認為和氣,至少表麵上的和氣是很重要的,是我們懂得做人的一個重要標尺。
請允許我在這裏做一個小人式的推測。當我的朋友看到這本書的時候,肯定不會跟我翻臉,還會說我的批判有道理,但是,肯定有人在內心中不以為然,甚至覺得我這個人不地道,身為一個中國人,竟然如此批判自己的民族。而且,如果這本書是別人寫的,他們沒準還會在我麵前對作者破口大罵。但因為我們是朋友,自然我就幸免於難了。這種情況實在是太普遍了,我們這裏截取一個小片段,看看人們在生活中更多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兩個人在聊天,他們說得熱火朝天,就像好多年沒見麵了一樣,總有說不完的話題。甲:你看我的這件衣服怎麼樣?漂亮嗎?
乙:哎呀,真好看,在哪買的啊?甲:××商場啊!花了我上千塊呢!
乙:嗯,真不錯,你真會買東西,跟你很搭。甲:我也這麼認為的,我看見它第一眼就喜歡上了。乙:是啊,真好,有時間我也要買一件。
……半個小時後,甲走了,丙過來找乙聊天。丙:哎!你跟甲說什麼哪?聊得那麼熱乎。
乙:沒什麼啦,說她的新衣服,你看到了嗎?就是她身上穿的那個。丙:嗯,看到了。
乙:覺得怎麼樣?丙:很一般,穿她身上不好看。乙:嗯,咱倆想一塊去了,我也覺得很一般。
丙:是啊,她一直都不會買衣服,穿什麼都穿不出好來。乙:就是,就是,還總愛顯擺,我最討厭這種人了。
……這是一個模擬的場景,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我們身邊整天都在發生這種事。人前誇,人後罵。這似乎已經成了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像吃飯一樣平常。我們不但不會認為有什麼不妥,還會覺得自己有一雙慧眼,能看透世間一切虛偽,卻不知,最虛偽的就是我們自己。
國人之所以這樣,完全是由我們虛偽的文化決定的。在這樣的文化裏,當麵說人壞話總是不好的,我們總是把對別人的批評委婉地指出來,小心翼翼地向對方表示:我隻不過是就事論事,完全沒有針對你的意思。但是,受批評方還是會腹誹,"你就是看我不順眼,不然我有什麼好批評的?"這種思維決定了,我們在人前總是小心翼翼地附和,少有建設性意見,更是不願說出自己的真實看法,往往都虛偽得誇讚地對方。但在背後就開始擠兌別人,把別人說得一無是處,以顯示自己的偉大和聰明。這麼做不過是為了得到群體的認同罷了。人前誇耀是想告訴對方,你看,我是同意你的,我們之間沒有矛盾,可以做朋友的;在人後罵是因為想對聽的人說,你看,我是有價值的,我比別人強,至少也比我說的那人強吧,你看,我講給你的就是明證。所以,我是值得交往的朋友。
人們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切都是基於和合性的。中國人是一個很奇怪的群體,不管做什麼都喜歡找依據,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群體屬性非常強。一個人要是身邊沒有朋友或者不被圈子接受的話,在國人眼裏這個人就不能要了。我們會覺得這個人是如此的可憐,身邊竟然沒有朋友,竟然沒有自己的圈子,這還叫人嗎?他過的也能叫生活嗎?
而且,我們自己離不開別人,離不開圈子,也總是下意識地認為人人都應該這樣,所以當看到跟自己不同的情況時,就會非常驚訝,覺得不可思議。即使偶有人能接受這種情況,也會先裝出一副非常驚訝的樣子,他們這麼做不過是想告訴身邊的人,看,我也感到驚訝,我跟你們的感覺一樣,我們都是一樣的人,他才是另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