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脆弱的名字叫_忍著_(1)(2 / 3)

那麼,怎麼才能知道那兩個人吵架的真正原因呢?隻要聽聽他們吵架的內容就可以了。這種情況,兩方麵通常都會回憶過去,互相指責,你那次怎麼怎麼樣了……之前所有的小事都被翻出來了,哪怕是某次吃飯誰埋的單。

中國人很可愛,他們總做些邏輯錯亂的事情,卻又總是一本正經地跟你說他的腦子很清楚,看問題很透徹,理由言之鑿鑿,有了問題也不當麵解決,而是忍著,憋在心裏,然後慢慢積壓,積壓到一定程度了,統一爆發。這過程中,人們又總是虛偽地互相禮讓,以表現自己的大度。其實每一件小事都是很好解決的,當時說開了就好,過後誰也不誤會誰,大家還能在一起。非要自己憋著生氣,到頭來還得爆發,如此得不償失,這筆賬,聰明人都該算得清的。

2.吃醋不分男女

孫臏和龐涓本是師兄弟,跟著師傅鬼穀子學習兵法,兩個人關係很好,還結拜成了異姓兄弟。龐涓聽到魏國在廣招人才的消息後,心動了,於是下山去了魏國。很快,龐涓就得到了魏王的賞識,成了魏國重臣。

幾年後,孫臏也學成出師了,他打聽到龐涓在魏國過得很好,很受重用,就決定去投奔龐涓,孫臏想,兩個人是同門,又是結拜兄弟,龐涓肯定會幫助自己,而且,兩人關係那麼好,要是能在一起共事的話,豈不是可以讓友誼長存嗎,那絕對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可是,現實並沒有讓他開心。他去了不久,就被投進了監獄。後來他才知道,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好兄弟龐涓搞的鬼。龐涓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如孫臏,怕他奪走自己的位置,就在魏王耳邊說孫臏的壞話,結果導致魏王認為孫臏要投奔他國來對付自己,於是就想殺了孫臏。在獄中,孫臏受到了殘忍的虐待,他們把孫臏的膝蓋骨切掉了,讓他成了殘廢。可即使這樣,龐涓依然不想放過他。後來,孫臏在別人的幫助下,逃到了齊國,並很快得到了重用。終於,幾年後的一天,孫臏帶領齊國的大軍,大敗龐涓,一雪前仇。最後,龐涓死在了孫臏的手中。

相信這個故事大家都不陌生,不過估計在聽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總是會下意識地在故事中給自己找一個定位,將自己定位在孫臏身上。我們的情緒會跟著孫臏的故事走,當他被害的時候,我們傷心;當他獲救後,我們高興;當他勝利的時候,我們則是欣喜;最後,看到龐涓死的時候,可能還會長舒一口氣,覺得世界就該如此,好人就要得到好報。

如果事情就此結束,也該算是一個圓滿的結局了。但現實好像並非如此。如果你對生活觀察得足夠細致就會發現,在看故事的時候,我們都是孫臏,但生活中,我們的思維更像是龐涓。至少,筆者有過這樣的經曆。

那是許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時我還是一個中學生。一年夏天,不知道為什麼,養兔子突然流行了起來,自然,我也為了追這股風養了一隻兔子,跟我一起的還有我的一個表弟。

我和表弟的關係很好,我們兩個年歲差不多,從小一起長大,也總在一起玩耍,有什麼好吃的也總是要分享。但在養兔子這件事上,卻產生了些不愉快。其實說是不愉快,卻並沒有發生矛盾,一切都是在內心完成的。當然,是我的內心。

那時候,我們總是會在一起討論小兔子的事情,交流著彼此的兔子今天吃了多少,長了多少,做了什麼好玩的事情。開始的時候,我並不以為然,但沒過多久,我就發現他的那一隻長得比較快,至少比我的要快些。於是,我開始心理不平衡了,每次看見他的兔子心裏就不高興,總希望它能出點什麼問題,或者是應該長得慢一點才對。漸漸地,我發現,自己經常會對他的兔子發一些牢騷,說一些風涼話……最後,我們的兔子都沒養多久,因為小孩子的興致總是不能長久的,過了那陣子,就會漸漸淡忘了,但是這件事我始終沒有忘記。擺脫了當時那個場景,我一直記得,自己曾經在心裏詛咒過表弟的兔子,也常回憶起自己跟表弟的種種趣事。每當這時,我都會覺得很慚愧,覺得自己的人品不過關。就這樣,伴隨著這個愧疚我慢慢長大了,在成長過程中我也會下意識地觀察類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