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忍著,忍著,這絕對是一種病態
中國人似乎有著驚人的天賦,不用學習,自然就能夠製造出對立來。最普遍的對立就是富人和窮人的對立,在中國,財富不是一個人價值的體現,而是一個人地位的象征。中國人愛財,但又要裝作一副視錢財如糞土的樣子,以顯示自己的精神境界比別人高。連自我都沒有的人哪來的精神境界呢?但隻有這樣方能顯示出自己比別人強,這才是他們的本意。
中國人的財富觀是有問題的。孔子說過一句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國人好像都把重點放在了後半句,對前半句似乎沒什麼感覺。在他們眼裏,隻看重"取之有道",而看不到"君子愛財"。所以,每個人都在追逐財富,卻又鮮有人把這個當做自己的目標,而是像前麵說的一樣,故意裝作不喜歡。不過隨著儒學影響力的減弱,這種現象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那就是赤裸裸的愛財了。這時候,財富又成了唯一。
我們不需要假裝清高,不在乎錢,也不必把什麼都用財富去量化。其實,我們還可以有很多其他的選擇的。
微博的風行,也引出了些事端:一個人寫了點東西,然後被某報紙或者某雜誌引用了,可是對方並沒有打招呼,也沒有付稿費,然後呢,作者就在微博上抱怨,說某某引用了自己的東西但是沒有付費也沒有通知。其實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極正確的事情,自己的東西被剽竊了,就應該大聲說出來,而且還要追回相應的損失。
不過有趣的不是他們的行為,而是他們的說法和看客的言論。通常,這些人都會在自己的表述中加上一句話,我不是在乎那幾個錢,而是覺得被人侵犯了。重點就在這裏,他們為什麼要特意強調自己不在意那幾個錢呢?
我這裏臆測一下,他們是怕被人說自己小氣。這就很有問題了。一個正常的社會裏,隻要是你的,哪怕是一分錢,也必須是由你做主的。你有權利要,也必須要,沒人會嘲笑你,你也不必特意標出來,我不在乎這幾個錢。隻有在畸形的社會中,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維護自己的利益的時候,還要向別人解釋。很奇怪的現象。
這說明了一個問題,說這話的人的思維是有問題的。他們為維護自己的利益,特別是自己微小的利益為小氣,正因為他們有這種想法,才會特意說明:我不是為了錢。為什麼呢?因為這筆錢太少了,要是幾千萬幾億的話,我想他們就不會說明了。這麼做可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社會輿論。我們整個社會都覺得逐小利是一種沒品的行為,為了那麼點東西如此計較,不是小題大做嗎?環境,給這些維權者帶來了壓力,他們必須做出解釋。正是這些全民都有的思維,才會導致這樣的情況出現。其實這還是群體性在作怪,每個人都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不管那看法是否正確,他們都特別在意,生怕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然後被拋棄了。所以,這個民族是以群體的穩定為前提的,在群體的穩定麵前,任何的東西都要讓路。而為了這幾個小錢影響到了群體的穩定,這就犯了大忌了。有人會說"你至於嘛,為了這點事兒搞得大家都不高興",他們的關注點正是這裏,大家都不高興。所以,中國人對於小利益是不在乎的,不是因為他們不屑於在乎,而是他們覺得為了這個鬧得大家都不高興很不值得。但同時,他們心裏又不會忘記,而是一筆筆記著,直到攢夠了一定的數量,積壓到了臨界點時,他們就爆發了。這時候,一件小事就成了兩個人翻臉的原因了。這件小事,就是壓垮駱駝的那最後一根稻草。
而旁觀這件小事的人會覺得這兩個人就是沒事找事,因為他們看不到之前發生的事,那些事情都在當事人的心裏呢。於是,旁觀者表麵上就會來勸說,你看看,為了這點小事值得嗎,然後在背後說這兩個人真事兒,那麼點小事也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