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特尼和羅斯福同樣來自康涅狄格州的格羅頓,兩人同是哈佛大學的校友。
看上去,惠特尼是那種典型的華爾街老牌貴族,是出身富貴之家的老牌金融家,外表風流倜儻、生活奢華、出手大方、交友甚廣。他在華爾街開辦有自己的經紀公司,他的兄弟喬治是摩根財團的高級合夥人,他的嶽父是紐約聯邦俱樂部的前任主席。他在紐約有好幾處豪宅,周末則在新澤西自家的農場裏打狐狸。
20世紀30年代初期,惠特尼成為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總裁,傲慢的華爾街作風越來越明顯,甚至對於當了美國總統的老同學羅斯福他也不放在眼裏。在各種場合猛烈抨擊羅斯福新政當局的每一項改革措施,成為他標誌性的舉動。
但在一擲千金的豪邁和對總統指手畫腳的氣概之下隱藏著一個驚天的秘密。惠特尼一直在走下坡路,他的經紀公司賺不了多少錢,而他的自有資金在自己愚蠢的投資理財手段打理下,也在不斷縮水。但因為他總是能借到錢,揮金如土的生活方式沒有任何收斂。最終,惠特尼陷入了債務累累的絕境。
當圈子裏的人漸漸有所察覺、借錢越來越難的時候,惠特尼就隻得依靠挪用公款和金融詐騙來渡過難關了。他盜用紐約遊艇俱樂部交給他保管的資金,盜竊紐約證券交易所用於救濟經紀人遺屬的基金,甚至偷竊了妻子和嶽父的財富。直到1938年,惠特尼的騙局終於再也支撐不下去了,一個來自華爾街的驚天大醜聞被昭告於天下。
左翼的《國家》雜誌幸災樂禍地寫道:“即使J.P.摩根偷拿聖約翰大教堂的銀餐具時被捉拿,都不會比這件事更讓華爾街尷尬。”
約翰戈登在他的著作《偉大的博弈》中這樣寫道:“惠特尼的醜聞徹底改變了原來的力量均衡。道格拉斯和證券交易委員會迅速抓住了這個保守主義集團土崩瓦解的好時機。紐約證交所有了新的章程。交易所總裁成為一名拿薪水的職業經理人,而不再是交易所的會員。”
成立由總統任命的獨立的證券交易委員會對證交所進行監管,對故意操縱股票的人治罪,這才是羅斯福想要的。致力於推動這項法案的議員皮考拉在接受《紐約時報》的采訪時高興地說:“根據《證券交易所管理法》,投資者將獲得比以前更全麵更可靠的有關數據,這樣能夠給投資者更大的信心。該法案將使操縱股市的人走向窮途末路。”
法案通過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橫空出世。羅斯福任命自己的老朋友肯尼迪擔任首任證監會主席。此肯尼迪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那個肯尼迪的親生父親。這個任命被不少人反對。在他們看來,這就像派狐狸去看管雞窩。《新聞周刊》這樣評價道:“肯尼迪先生——從前的投機者和莊家,現在的工作是製止投機和坐莊。”
人們看到了老肯尼迪的曆史,卻沒有看到他的內心。和絕大多數投機商不同,肯尼迪在政治上有雄心。在羅斯福競選州長和總統的時候,他都鼎力相助。事實證明,這是他最成功的投資。在資助羅斯福的時候,肯尼迪其實就作出了自己的人生選擇——他背棄了華爾街,背棄了自己的過去。在不長的任期內,這位最熟悉華爾街投資伎倆的前投機者,探索出了監管華爾街的一套方法,並被他的繼任者道格拉斯發揚光大。美國證券業的監管體係就此奠基。
這套製度至今仍然是美國證券市場的定海神針。在之後的幾十年時間裏,雖然美國和資本主義世界又經曆過好幾次重大的危機,但以紐交所為代表的美國證券市場一直表現出相對的穩定性。即使是在2008年這次被稱為自大蕭條後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中,紐交所的股指也沒有像投行等其他金融業務那樣陷入崩潰的邊緣。
一個法律完善、治理有方的證券市場的珍貴價值在於,即使投機的泡沫破滅,泡沫下麵潛伏的是一家家上市公司的真實業績——那才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每一次看上去的滅頂之災,幾年以後看來都是浮雲。法製下的證券市場是資本主義的真正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