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兵力與計劃
斯大林急不可待的要奪回頓巴斯。早在庫爾斯克反攻取得初勝的8月6日,他就責成華西列夫斯基擬定相關計劃,並在8月10日上報。而由華西列夫斯基協調的西南和南方麵軍,則應該在8月13-14日完成準備。
華西列夫斯基不敢怠慢,8月8日就上報了計劃。考慮到南方麵軍幾天前剛被德軍從米烏斯河趕回去,損失較大且兵力較弱,他建議其進攻日期可以比西南方麵軍晚2天。8月10日淩晨,斯大林批準了頓巴斯戰役計劃。
為執行這個計劃,集中了西南方麵軍和南方麵軍總計105.3萬人,火炮和迫擊炮約2.1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257輛,作戰飛機約1400架。指揮官依然是馬利諾夫斯基和托爾布欣。
他們的對手也沒有變,還是馬肯森的第1裝甲集團軍,沿著北頓涅茨河防守,以保護頓涅茨盆地;以及霍利德的第6集團軍,防守著米烏斯河。
2個德國集團軍現在共有22個師(包括1個羅馬尼亞師),約40萬兵力。7月份交給他們用於反擊的裝甲部隊,現在大都被調回哈爾科夫方向,留給馬肯森和霍利德的隻剩2個裝甲師(第17、23)和第16裝甲步兵師。而且和7月不同的是,曼施坦因很難調給他們新的援兵了。馬肯森和霍利德在劫難逃。
第6集團軍戰鬥序列8月14日第17軍第302、306步兵師第29軍第336、17步兵師,第15空軍野戰師,第111步兵師一部,“南方”騎兵團第4軍第335、304步兵師,第3山地師Recknagel集群第294步兵師直屬羅馬尼亞第24步兵師第1裝甲集團軍戰鬥序列8月14日第57裝甲軍第328、15步兵師第30軍第62、38、333步兵師第40裝甲軍第46、257、387步兵師,第23裝甲師,第17裝甲師直屬第16裝甲步兵師2、西南方麵軍攻勢馬肯森首先受到遭到馬利諾夫斯基的西南方麵軍打擊。該方麵軍擁有近衛第1、3、8集團軍,第6、12、46集團軍。總兵力565200人。
機動兵團為坦克第23軍(220輛坦克)和近衛機械化第1軍(165輛坦克)。空軍第17集團軍提供空中支援。
由於馬肯森7月份沒有進行徹底反擊,紅軍得以在伊久姆方向的北頓涅茨河擴大登陸場。現在,華西列夫斯基和馬利諾夫斯基準備利用這個登陸場,作為挺進巴爾文科沃、巴甫洛格勒、直至紮波羅熱的出發陣地。為了增強戰力,馬利諾夫斯基在8月10日派來了新銳的第6、12集團軍,以取代登陸場內損失嚴重的第8近衛集團軍。
但紅軍的第一個行動,卻發生在伊久姆以北的方麵軍右翼——茲米耶夫。這裏所連接的北麵哈爾科夫戰場,當時還在激烈決戰。為了支援哈爾科夫之戰,8月11日淩晨,斯大林要求華西列夫斯基和馬利諾夫斯基務必有所行動。第二天的8月12日,第1近衛集團軍就向茲米耶夫市發起了進攻。8月13日,以茲米耶夫之戰為契機,西南方麵軍右翼開始向克拉斯諾格勒進攻。茲米耶夫市本身,直到8月17-18日才被蘇軍攻陷。
8月16日,馬利諾夫斯基才開始主要攻勢。
他的中部集團——第6、12集團軍由伊久姆地域的登陸場出擊。近衛第3集團軍也在方麵軍左翼發起攻勢。
為了支援進攻,紅軍實施了威力空前的炮火齊射,巨烈爆炸掀起的大量泥土就像直豎在空中!但因為彈藥不夠,炮擊並沒有持續太久,而蘇軍步兵已經投入了戰鬥。他們馬上意識到,德軍的火力點根本沒有被壓製,反而不斷噴射出炙熱的殺人烈焰。遭受重大損失的紅軍僅僅前進了1-2公裏。至8月18日,他們的散兵線就基本無法推進了。
8月18日,馬利諾夫斯基隻得命令尚未休整完畢的近衛第8集團軍,投入第6、12集團軍之間。同樣從第二梯隊投入的,還有第46集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