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削減封王(2 / 2)

裴寂道:“武德年間,封王無數,那是因為隋朝的教訓,恐怕一旦發生不測。封王因為是朝廷封的,他們會出來屏藩朝廷。”

房玄齡反駁道:“晉時何嚐不是如此,到頭來,反是這些封王葬送了江山。戶部的奏章已經都看過了。諸位都從隋朝過來,有目共睹。”

蕭瑀道:“封王各有不同。有的是賜姓封王,有的是立功封王,有的是太上皇的族親,不過大多還是當初打天下,為了籠絡人心而封的。他們的僚屬有沒有侵犯州縣,罪過到底有多嚴重,要分辨具體,才好對症下藥。”

杜如晦道:“陛下,臣以為,今天的議論主要是要不要處置,還未到如何處置的地步。”

“我看要不要的話題已經沒必要再議論。朝廷已經無力再負擔這些封王。我看不如直接商議怎麼處置,也能免去很多麻煩。”趙弘智說。

許多大臣聽到魏征的話,都麵帶慍色。陳叔達更是開口喝斥道:“趙弘智,你個建成餘孽,竟敢教唆皇上如此行事。我看你是想天下大亂,給楚賊以可乘之機吧!”

趙弘智輕蔑地笑了笑,轉過頭去,不予理會。

李世民擺擺手道:“大家同朝為官,今日隻管議論,不談其它。當年隋煬帝隻聽虞世基的,誰的話都不聽,結果是丟了天下。諸位不要當無口君子。朕請大家暢所欲言。”

蕭瑀受到鼓勵大膽開口道:“陽關道,獨木橋,為何單單是削減封王?漢景帝時采用晁錯主張,堅決削藩,結果鬧出七國之亂。其實,太上皇封王根本不能與漢的藩國相提並論。朝廷與封王爭利,不足為論,負擔,也不足為論。”

房玄齡道:“若論負擔,無疑負擔得起。臣以為要議論的是,現在天下初定,民間沒有積累,要想增強朝廷的實力,又不增加百姓負擔,隻有削減封王。封王過濫,上不利朝廷,下不利百姓。”

裴寂道:“孟子說:何必曰利,仁義而已。堂堂新朝,何必曰利。那天陛下不是很以趙弘智所言的仁義為意嗎?”

房玄齡道:“孟子不曰利,不是無利可說,而是重視大利。仁義者何謂,到頭來還是為天下大利。孟子不是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封王是君嗎?不是!是社稷嗎?也不是!大唐新朝,北有強敵,內有隱患,富國強民,就是天下大利所在,就是仁義所在。封王讓出可讓之利,何以是不仁義啊?”

裴寂張了張嘴,又咽了一下,無言以對。

封德彝點頭道:“裴相的話是沒有錯,漢初,蕭何修建未央宮,高大壯麗,漢高祖認為過於華麗近於秦朝的奢靡,蕭何說,非壯麗不足以顯示天子威嚴。高祖欣然接受。天子者,天命所在,該有的還得要有。封王屬於皇室,在待遇上有所特別,實在是天命的恩德,如果削減,有損陛下天威。”

李世民也點頭道:“右仆射所言,值得深思。”

趙弘智道:“陛下,剛才右仆射的話讓我想起一些事來。隋煬帝為了讓高昌王和西域各酋長對隋朝肅然起敬,在洛陽接見他們的時候,竟然用絲綢包裹街樹,人們到市場上可以任取而不必付錢。但凡明事理的人,都知道那是虛假。臣以為,自尊不可以沒有,沒有,與禽獸無異,也不足以尊敬賓客。但自尊過甚,恐為人恥笑。”

李世民一邊聽著趙弘智的話,一邊默默點頭讚許:“諫議大夫所言極是。以今日而言,皇室宮殿,已超過漢高祖,至於封王待遇,多一點少一點也不牽涉天子形象。前兩天,諫議大夫還告誡我,設天子以為天下也,非設天下以為天子也。也就是說,天子是為天下設置的,而天下不是為天子一人設置的。現在的要務,是封王待遇與國力不相稱。”

“陛下三思啊,此舉一出天下震動,得益的隻會是偽太子李承明和李孝常這些叛逆和那些心懷不軌的宵小之輩。”陳叔達說道。

李世民笑了笑道:“陳相所言朕也想過,不過我們大唐的封王與漢晉不同,諸王護衛不過千人。地方府兵他們也並不能掌握,而且削減封王得益的是他們封地的百姓,隻要我們舉止得當,應該不會有大麻煩。”

裴寂等武德老臣子見李世民決心已下,便都不在言語。(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