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明想了想道:“幽州治下現在還有多少軍民?”
“男女過百萬,精壯二十萬。”李藝答。
一聽還有這麼多人,李承明不禁也有了當皇帝的念頭,他覺的反正也不知道結果怎樣,既然李藝支持自己,當就當唄,反正李世民也已經篡位了。自己是大唐太子李建成唯一的血脈有什麼不能當的。
“殿下不可,李世民逼宮篡位,自立為帝,乃十惡不赦之徒。現在太上皇健在,你如果也登基稱帝,將至太上皇於何地,天下百姓又會怎麼看待殿下你呢?”魏征似乎看出了李承明的想法,開口說道。
李承明扭頭向馬周看去,想聽聽他的意見。沒辦法,他手下文膽太少,除了魏征就隻有馬周了。其他人除了蘇烈能文能武外,剩下的都是武將,問他們也是白問。
“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殿下如果不登基稱帝,拿什麼身份來號令天下討伐李世民呢?又如何能使士卒用命,拚死血戰呢?”馬周說道。
李承明點了點頭,心說:“是啊!將士們浴血沙場,無非是要博功名,取富貴,封妻蔭子。自己要不是皇上的話憑什麼身份給他們封賞呢?”
馬周的話一說完,大廳裏一片嘩然,武將們紛紛勸李承明擇日子登基稱帝。
“爾等愚夫,貪圖擁立之功,便陷楚王殿下於不義之地??????”魏征破口大罵道。
“不要吵,不要吵,誰都不許再說話了,從現在開始,舉手發言??????”大呼道。
大廳裏再一次安靜下來,大家都閉緊了嘴巴。
“大王,臣有話說??????”蘇烈舉起手來說道。
“請舉手,不是,請發言??????”李承明有些慌張
“依臣之見,大王還是先繼太子位,以太子的身份昭告天下,討李世民逼宮篡位之過,招四海豪傑之士勤王救駕。”蘇烈說。
“楊不悔,你怎麼看?”李承明問道。不知道為什麼,他現在特別相信楊不悔。
楊不悔想了想道:“大王,臣也以為還是不要冒然稱帝的好。”
李承明考慮了很久終於決定,先稱太子,然後昭告天下,看看各地的反應以後再決定是否稱帝。
公元627年,正月初一,貞觀年號啟用,是為貞觀元年。大唐第二代皇帝李世民舉行祭農禮,告誡天下,農為立國之本。李世民麻衣彩帶,在祭壇上拜祭穀神神農。
祭祀完穀神以後李世民一路步行,回到東宮。他對陪伴在身邊趙弘智笑著說:“皇帝也不是好當的啊!”
趙弘智道:“陛下除了治國之道外,有沒有想過,應該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李世民一愣:“我做過太子,如今又做了皇帝,怎麼能沒想過呢?”
“那陛下是怎麼想的呢?”趙弘智又道。
李世民說:“做皇帝自然不同於做普通人。”
“怎麼不同?”趙弘智問。
李世民:“我做秦王時,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隻要不違王法,不逆天理,有什麼事不敢做呢?如今做了皇帝,顧慮就多了。要為自己著想,更要為天下人著想。自己的一個小小的疏漏,可能給天下百姓帶來無窮的災難。”
“陛下有沒有想過,當初要是不爭太子之位就好了呢?”趙弘智又問。
李世民十分驚詫:“這麼放肆的話,也隻有你趙弘智說得出來。”
趙弘智笑而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