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道:“我從來沒後悔過。你從前輔佐過隱太子,你對他的了解可能比我對他了解得還要多。你覺得他比我更能對天下人負責嗎?”
“陛下又在為難臣了。”趙弘智說。
李世民說:“我不後悔是因為我知道,我比他們更有資格做一個對得起天下人的皇帝。既然做了君主,自然要知道做君主的法則。百姓自然是最重要的。如果靠損害百姓來讓自己獲利,那真好比割自己大腿上的肉來填飽肚子。”
趙弘智道:“遇到明君是臣子的運氣。古代聖明的君主,也都是先從自身入手,才能遠而推及世間萬物。陛下所明,實同古義。我沒什麼要說的了。”
李世民笑道:“我要是什麼都明白了,還要你們這些人做什麼?”
趙弘智道:“臣子也有區別。天下之人無非兩種,君子與小人。朝中百官也是如此。陛下自然也會聽到小人之言。君子心係天下,將自己置之度外,小人心中隻有自己,為私利可以置良心不顧。陛下若是聽信了小人之言,自然禍害不淺。與其讓小人在身邊進讒言,不如從一開始就疏遠他,讓他無機可乘。”
李世民道:“那你說,你是算君子,還是算小人呢?”
趙弘智說:“陛下心裏已有答案,為何還要來問臣下呢?”
李世民對趙弘智無奈,隻好略帶自嘲地搖了搖頭,臉上卻明顯地流露出賞識的表情。
房玄齡道:“陛下,原來秦王府和天策府的僚屬,陛下登基之後,雖然進入朝廷,開始掌管朝政,可是,像尚書令這一級,也就是左右仆射,還是太上皇的老臣掌握。應該說我們還不能徹底掌權。”
李世民看著房玄齡:“你說對了。老臣不能跟上新政,可是太上皇讓出皇權,老臣是太上皇安排的,也是太上皇讓出皇權的條件之一。”
長孫無忌道:“事情已經過去半年了,我們也該有所動作了。去年,需要解決的是太子、齊王的人,現在他們的人已經收為我們的人。李承明與李藝也已經龜縮幽州,解決他們隻是時間問題了。現在應該開始對付太上皇的這幫老臣了。”
李世民對長孫無忌說:“你是吏部尚書,管理大唐上上下下的官吏,也許我們先做些事情,來回旋一下,好徹底掌握朝政。”
李世民抵著頭,一邊走路,一麵沉思,過了一會兒道:“這樣吧,我一直覺得武德律雖然比起隋朝開皇律寬簡很多,但還是繁複,我們再來刪繁就簡,做成貞觀律。(對長孫無忌)你以吏部尚書來率??????”
李世民想了一下對房玄齡說:“還是你去吧,你領中書令,還有大理少卿來修律吧。”
房玄齡道:“哎呀,中書令就是立律法的,大理少卿就是審案的,我怎麼能領他們修訂律法!”
李世民看看他說:“我讓你做的是大事情,隻能做好,不能做壞。”
長孫無忌道:“太上皇的武德律,不是很好了嗎?現在這麼多事兒要做,法律就先按武德律,以後再說不好嗎?”
李世民道:“武德律是按隋律來的,雖然寬簡了很多,可是還是麻煩,所以,一是要再寬簡容易執行;二是??????”
杜如晦笑著說:“貞觀要有貞觀的一套東西?”
李世民笑了笑,沒有說話。
長孫無忌道:“那就叫戴胄馬上來吧!”
李世民點頭道:“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