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攝影術初入中國,慈禧太後也有了自己的禦用攝影師
化妝。慈禧是個愛美的人,她常說:“一個女人沒心腸打扮自己,那還活個什麼勁兒呢?”慈禧早、中、晚要在化妝間裏消磨兩三個小時。梳完頭後,慈禧重新描眉,刷鬢角,敷粉,擦紅,兩頰、手心抹點胭脂(胭脂和粉是慈禧親自研製的)。當慈禧前後左右地照鏡子時,宮女總要左誇右讚,哄著老太後高興。
敬煙。慈禧不吸關東煙,吸水煙。金黃煙絲,一兩一包,綠色包裝。慈禧習慣是左邊含煙嘴,侍煙宮女必須站在左方,離太後大約兩塊方磚左右,把煙裝好後,用右手托著煙袋,輕輕把煙嘴送到太後嘴邊。再用左手把煙眉子一晃動,用手攏著明火的煙眉子點煙。
早餐。吸煙後,喝奶茶(保留滿洲習慣)。奶是人奶和牛奶。奶茶不由禦茶房供應,由儲秀宮小茶爐供應,上茶方便,幹淨可靠。同時壽膳房要敬早膳。早膳有粥——稻米粥、紅稻米粥、香糯米粥、薏仁米粥、八珍粥、黃米粥、雞絲粥和八寶蓮子粥等;有茶湯——杏仁茶、鮮豆漿、牛骨髓茶湯等;有點心——食盒裏有二十幾樣,麻醬燒餅、油酥燒餅、白馬蹄、蘿卜絲餅、清油餅、焦圈、糖包、糖餅,還有清真的炸饊子,豆製品的素什錦,也有鹵製品如鹵鴨肝、鹵雞脯等。進早膳時,太監總管李連英守在寢宮門口,崔玉貴站在寢宮門外,張福站在老太後桌旁。崔玉貴先接過太監的包袱,傳遞給李連英,再由張福解開包袱,李連英捧到慈禧麵前。宮裏有個特別嚴的規矩,不當著太後的麵食盒是絕對不許打開的。太後坐在明間炕上,坐東麵西,擺上炕桌,從下麵抬過一張花梨木茶幾,慈禧用早膳。
穿戴。吃過早點,漱完口,喝半杯茶,吸一管煙後,宮女們把慈禧請到更衣室。管服飾的宮女,這時已準備好時下服裝鞋襪。換上蓮花底滿是珍珠的鳳履,戴上兩把頭的鳳冠,兩旁綴上珍珠串的絡子,插上時令宮花,披上彩鳳的鳳帔。慈禧站起來必定要把兩隻腳比齊,看看鞋襪(綾子做的襪子,中間有條線要對好鞋口)正不正,然後才輕盈盈地走出來。這時宮女把寢室的窗簾一打,在廊子外頭,眼睛早就緊盯著窗簾的李連英、崔玉貴、張福等,像得到一聲號令一樣,在廊子的滴水底下,一齊跪在台階上,高聲喊著:“老佛爺吉祥!”慈禧春風滿麵,容光煥發,笑盈盈地接見他們。這時李連英指揮:轎子抬到儲秀宮門口。
上朝。慈禧上了轎,左邊是宮廷總管太監李連英,右邊是內廷回事太監崔玉貴,兩個緊扶著轎杆,後隨著一群護衛,前呼後擁地到養心殿上朝去了。一年四季,不管刮風下雨,到時一定起床,準時到養心殿,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幾十年如一日。
精神。慈禧講精氣神兒,一天到晚那麼多的大事,全得由老太後心裏過,每天還是悠遊自在,騰出閑工夫,講究吃,講究穿,講究修飾,還講究玩樂,總是精神飽滿,不帶一點疲倦勁兒。
這就是慈禧太後在儲秀宮裏度過的一個早晨。
慈禧太後曾經掌控晚清中國近半個世紀,她先後在儲秀宮生活了32年,至今儲秀宮留下了慈禧太後的印記。關於對她的評價,我在《正說清朝十二帝》裏說過:慈禧作為一個女人來說,無疑是傑出的,是優秀的,她性格沉靜,精力充沛,她很聰明,更懂權術。我們用政治家的標尺來衡量慈禧,發現她——缺乏政治家的遠見卓識、寬闊胸懷、治國謀略和守正惟新。慈禧文化不高,朱批懿旨,錯字連篇,書法也差。長年囿於紫禁城或頤和園,不懂農,不懂工,不懂學,不懂商,也不懂軍,更不了解國外實情,僅靠玩弄權術,掌控泱泱中華,麵對新興世界,怎能不敗?六歲的同治、四歲的光緒、三歲的宣統,麵對西方列強,怎能不輸?這是家天下、君主製的必然結果。清朝的家天下、君主製,皇帝隻能在愛新覺羅氏宗室中選擇,而不能在全民中選出最優秀、最傑出的元首。在殘酷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優勝劣汰,落後挨打,敗下陣來,清祚覆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