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將翊坤宮和儲秀宮兩座原本獨立的二進宮院,連成通過穿堂和遊廊貫通的一座四進宮院。
工程總耗銀63萬餘兩。
儲秀宮庭院,分兩個部分,後殿儲秀宮主要是慈禧寢居和辦公的宮殿,前殿體和殿主要是慈禧用膳和休息的殿堂。
慈禧吃在體和殿。體和殿五間,當中一間是穿堂門,東兩間連在一起,是慈禧用膳的地方。用膳分天、地、人三桌——天桌在最東頭一間,地桌在穿堂門內,人桌在東屋第二間(慈禧專用)。西兩間當中有槅扇隔開,是慈禧飯前、飯後,休息、喝茶、吸煙的地方。飯後常在西二間休息。最西頭一間為衛生間,飯後小解在這裏。慈禧午、晚兩餐多在體和殿,早膳則在儲秀宮。
體和殿和儲秀宮一樣,用南果熏香,而不用香料熏香。在儲秀宮和體和殿裏,在條案、茶幾、桌子等底下,有多個空缸,就是用來裝南果子薰殿用的。乘慈禧在體和殿吃午飯的間隙,宮女先在儲秀宮換果子;等太後午睡的時間再在體和殿換果子。整個儲秀宮有一股特殊的水果芳香味。慈禧的寢宮是在儲秀宮。
三、儲秀慈禧
光緒十年(1884年),慈禧太後由長春宮移住儲秀宮。這一年,光緒帝十四歲,清朝先例是順治帝十四歲親政,康熙帝也十四歲親政。同治帝十八歲親政,比其先祖順治、康熙晚了四年。這一年,慈禧由長春宮搬回儲秀宮,這是為表示自己要歸政養老,而做出的一個姿態。這時儲秀宮皇太後下,配備編製是宮女12名(實際更多),如意媽媽4名,嬤嬤12名。皇太後宮規定太監128名。
同治帝親政後,慈禧由長春宮搬回儲秀宮
住在儲秀宮。儲秀宮五間,三明兩暗。三個明間,中設正座,是為接受朝拜用的。最東頭一間為東暗間(靜室),是慈禧禮佛、思考的地方。她信佛,也信薩滿教。北麵是白衣大士像,遇到不順心大事,或批閱奏折心煩時,在佛像前,燃上藏香,兩眼一閉,雙手合十,靜默沉思,有時默坐半天。東一間臨南窗有炕,靜穆,豁亮。喝茶,吸煙,早餐,談話,接見皇帝和皇後等多在這兒。西一間跟臥室連接,是臥室的外間。屋裏幾上的匣子裏,盛著慈禧心愛的首飾。最西頭的一間為西暗間,是慈禧的臥室兼化妝室。這屋裏床頭有一麵大玻璃,慈禧睡覺頭朝西,在炕上一歪身,把帳子一掀,能看到外麵院子一切。炕上被褥按季節,按製度更換,如冬天鋪三層墊子,夏天鋪一層墊子,冬至掛灰鼠帳子,夏至掛紗帳子等。臨窗東南角有一架慈禧最心愛的梳妝台。她親自研製的化妝品放在這裏。
慈禧每天早晨是怎樣生活的呢?參照一位在慈禧身邊八年的宮女榮兒的口述曆史《宮女談往錄》(金易、沈義羚著)所述,列舉八點,以窺全貌。
儲秀宮床帳與黃花梨嵌螺鈿盆架、掐絲琺琅蓮花壽字麵盆
起床。寅時(三點至五點),慈禧臥室燈一亮,兩個值夜宮女,在臥室門口伺候著,兩個在宮門口外的宮女準備。寅正,宮門下鎖,宮女打來一桶熱水到門外。太監張福熬銀耳已好,作為慈禧下床後第一次敬獻。她認為吃銀耳可以容顏不老,永葆青春。等侍候的宮女跪在地上磕頭,喊“老祖宗吉祥”,慈禧便坐起來下地。門口值夜的兩個宮女,才放其他宮女進寢宮。宮女們齊齊整整地向寢室裏請完跪安以後,開始一天的活計。司衾的宮女們有的整理床上、床下的什物,疊被,有的用銀盆端來一盆熱水,慈禧用熱手巾將手包起來,在熱水盆裏浸泡相當長的時間,要換兩三盆水,直到把手背和手指的關節都泡舒坦了。這樣的浸泡是天天必做的。然後才洗臉,實際上是煺(tuì)臉(就是熱敷),這樣可減少臉上的皺紋。然後是傳太監梳頭。
梳頭。慈禧脾氣剛強,不讓別人看到自己蓬頭垢麵。宮女給梳頭的劉太監掀起宮門簾子,劉太監頭頂黃雲龍套包袱(裏麵是梳頭工具)走進來,雙腿向慈禧請了跪安,把包袱從頭頂上請下來,向上一舉,由宮女接過來,然後清脆地喊一聲:“老佛爺吉祥,奴才給您請萬安啦!”在臥室的宮女喊:“進來吧,劉德盛!”這是替老太後傳話,太監能經常進太後寢室的,劉太監算是獨一份。劉太監進屋磕完頭,打開黃雲龍套包袱,拿出梳頭的簪子、梳子、篦子等工具,開始為慈禧梳頭。這時老太後開腔了:“你在外頭聽到什麼新鮮事沒有?說給我聽聽!”劉太監一麵給慈禧梳頭,一麵慢條斯理地說著。宮女在一旁給遞東西,常在這個時候,張福老太監把一碗冰糖銀耳送到儲秀宮門外,交給當差宮女。慈禧麵前擺茶幾,用銀勺舀著銀耳喝。宮女都感謝梳頭劉太監,因為他一大早就伺候得慈禧高高興興,她們的差事就好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