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翊坤儲秀(1)(2 / 2)

明人記載一個故事:郊遊時見敕建寺宇,壯麗特甚,登殿禮佛,見供幾上並列三位——中曰“當今皇帝萬歲景命”,左曰“坤寧宮萬歲景命”,右曰“翊坤宮萬歲景命”。翊坤宮就是鄭貴妃所住之宮。(《萬曆野獲編·郊寺保釐》)這件事情說明鄭貴妃當時在宮中的地位與影響。

明代皇貴妃禦書鈐用印璽

萬曆帝、鄭貴妃與眾朝臣之間,圍繞著皇儲問題,喧鬧了二十多年,說明當時朝廷大臣有一定的話語權,也有政治的影響力,能在一定程度上牽製皇帝決策,自然也付出代價。萬曆帝是個優柔寡斷的人,猶猶豫豫,患得患失,拖而不決,決而不斷,致使萬曆帝與鄭貴妃、朝廷與百姓都受到巨大損失。

二、兩宮一體

北京老百姓有句話:“逛故宮沒有不逛西路的,逛西路沒有不逛儲秀宮的。”為什麼呢?因為慈禧太後住過儲秀宮。同治帝珣皇貴妃,阿魯特氏,大學士賽尚阿的女兒,是同治帝皇後阿魯特氏的姑姑,也居住在儲秀宮。阿魯特氏初入宮為珣嬪,晉珣妃。光緒間,晉貴妃。宣統時又晉為皇貴妃。民國十年(1921年),薨於此宮。(《賜硯齋日記》)

儲秀宮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壽昌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儲秀宮。清沿明舊,沒再改名。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閏五月,翊坤宮和儲秀宮重修告成,朝廷派官祭祀後土、司工、司門之神。(《清世祖實錄》卷一百一)

乾隆帝禦筆“茂修內治”匾,被新主人慈禧換成“大圓寶鏡”匾

儲秀宮的前殿,懸掛乾隆帝禦筆匾額“茂修內治”,東壁懸掛張照書寫的《聖製西陵教蠶讚》,西壁懸掛《西陵教蠶圖》①。兩宮均設寶座,宮前列銅龍、銅鹿各一對,廊嵌藍琉璃斜卍字。

慈禧福宮。為什麼儲秀宮是慈禧的福宮呢?因為,其一,慈禧在鹹豐二年(1852年)以秀女被選入宮,號蘭貴人,住在儲秀宮。(《內務府奏銷檔》)。其二,慈禧在什麼地方受寵幸的?一說是在圓明園。一天,蘭貴人在園裏唱歌,被鹹豐帝聽到,召去寵幸,懷孕生下載淳(後來的同治帝)。二說是相傳李文田聽一位老太監講:西後(慈禧)先入宮,夏日單衣,方校書卷,鹹豐帝見而幸之,懷了孕,始冊封。(《花隨人聖庵摭憶》)其三,慈禧在鹹豐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在儲秀宮後殿麗景軒生下載淳(同治帝)。其四,慈禧入宮後受到“四封”——初封蘭貴人,晉為懿嬪,又晉為懿妃,再晉為懿貴妃,都是在儲秀宮。載淳(同治帝)出生後九個月時,慈禧被特恩,回娘家省親一次。先有太監到她娘家,告以某時駕到,屆時太監及侍衛群擁黃轎而至,母親率領家人、親戚排列院中,入內堂,慈禧降輿,登堂升座。除母及長輩外,都跪地叩頭。舉行筵宴,母陪坐於下,因為懿妃為皇子之母。

慈禧在儲秀宮裏度過五十、六十、七十大壽。光緒十年(1884年),慈禧五十大壽,中法戰爭失利,法軍攻陷台灣基隆,襲擊福建馬尾炮台,黃河在山東曆城決口,恭親王奕?被罷斥,全部軍機大臣免職,史稱“甲申易樞”。慈禧六十大壽,自紫禁城到頤和園,沿途布置彩棚、彩燈,備賞的餑餑850桌,用彩綢10萬匹,紅氈條60萬尺,用銀760餘萬兩。有人不滿,貼聯京城: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七十大壽,日俄戰爭,割地賠款。曆史有巧合,慈禧逢甲,流年不利:

甲戌(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十大壽獨子同治帝死;甲申(光緒十年,1884年),五十大壽中法戰爭;甲午(光緒二十年,1894年),六十大壽中日戰爭;甲辰(光緒三十年,1904年),七十大壽日俄戰爭。

為慈禧太後五十壽辰,也為慈禧太後將要從長春宮移住儲秀宮,便對翊坤宮和儲秀宮進行大修大改。這項工程浩大,改變原有格局:

一是拆除儲秀門和儲秀宮前院牆,將翊坤宮的後殿體和殿,改成穿堂殿,使兩宮連成一體;

二是將體和殿五間,改中一間作穿堂,東二間連通作膳廳,西二間連通作茶廳,東西耳房各改一間作通道;

慈禧五十大壽時對體和殿進行了大裝修

三是改儲秀宮及其東配殿和西配殿也前出廊;

四是後院東南和西南有兩眼井,並蓋有井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