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啟祥長春(2)(1 / 2)

其四,等級:宮正中設地屏寶座。長春宮前簷出廊,天花繪金龍和璽彩畫,啟祥宮改名太極殿,正殿前左右設銅龜、銅鶴各一對。顯然禮製更高,並具殿堂功能。

其五,合一:改建後的啟祥宮(太極殿)和長春宮,正殿與後殿,及其東西配殿,前後出廊,轉角遊廊,東西耳房各開一間為通道,互相連接,經太極殿後殿(體元殿)的穿堂殿,並經各宮殿相連的回廊,使啟祥宮(太極殿)與長春宮,由原各自獨立的二進院,連成貫通合一的四進院。

為什麼這樣做呢?據專家分析,主要原因是:其一,為紀念鹹豐帝登極十周年;其二,為慶祝鹹豐帝三十大壽;其三,為往來近便——長春宮南院牆距養心殿北院牆7米,長春宮南正門到養心殿“如意門”

鹹豐帝住在長春宮時,去養心殿“上班”極為方便,圖為長春宮寶座

就是說鹹豐帝如住在長春宮到養心殿上班,最近距離為7米,最遠距離為12.2米,既方便,也近便;其四,可能是最主要的,奕這番興工改建與他患有骽(tuǐ)疾相關。這裏我解釋“骽”字:《玉篇》釋作“腿股”,有說是指股骨頭,也有說是指大腿骨。奕當年騎馬摔傷,成為瘸腿,長期體弱,走動不便,跪拜起立不靈活,連天壇大祭也要派人恭代。住在這裏,兩宮打通,上朝下朝,台階少,路程近。但是,工程完工不久,鹹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第二年病死,新長春宮後來實際成為皇太後之宮。

啟祥宮與長春宮合並改建工程,國家圖書館藏有相關圖樣,就是《長春宮啟祥宮糙底》。今見太極殿、長春宮狀況,基本是鹹豐末年的原狀。新太極殿、長春宮使人聯想到乾清門、乾清宮、坤寧宮,雖有大小高低的禮製差別,卻略仿後三宮,並部分取代其功能。(楊文概《奕並長春宮啟祥宮為一宮的前因後果》,載《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六集)

三、長春慈禧

晚清同治時期,慈安和慈禧兩太後都曾住在長春宮。長春宮留下慈禧居住的曆史記憶——長春三事。

慈禧居住長春宮。慈禧入宮後,住在儲秀宮。鹹豐十一年(1861年),鹹豐帝梓宮(棺材)由熱河抵京。慈安與慈禧攜六歲同治帝回到紫禁城,執掌權力,垂簾聽政。這段時間,慈安和慈禧在養心殿垂簾聽政,她們住在哪裏呢?有時慈安住養心殿後寢殿體順堂(綏履殿),慈禧住養心殿後寢殿燕喜堂(平安室),但更多時日慈安和慈禧住長春宮。兩宮太後是什麼原因住在長春宮呢?一因,東西六宮中長春宮前殿廊下匾額“澂心正性”和體元殿匾額“體元殿”,由鹹豐帝禦筆題寫,她們有先帝情結。二因,長春宮距養心殿較近,便於垂簾聽政。三因,兒子同治帝住養心殿後殿,關照皇子,比較近便。這段期間,慈安和慈禧主要居住在長春宮。

鹹豐帝離世後,長春宮實際成為皇太後之宮,慈安、慈禧都曾在此居住

慈安和慈禧早期垂簾聽政的軍政大事,都同養心殿和長春宮有關。同治三年(1864年),清軍克複金陵,太平天國覆亡,曾國藩以六百裏加急紅旗報捷。九歲的同治帝分別到母後慈安的綏履殿和聖母慈禧的平安室,向兩宮太後賀喜。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帝醞釀親政,慈安從長春宮搬回鍾粹宮居住,長春宮便成為慈禧太後一人獨享的宮院。長春宮庭院中花木與鍾粹宮同,蘋果樹獨多,早春葉綠,晚秋果熟。

慈禧太後四十大壽是在長春宮過的。

慈禧慶壽長春宮。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月十日,為慈禧太後四旬大壽,這自然是要大辦的。長春宮佛堂、正殿、後殿及體元殿佛堂等處鋪設地毯、床毯、簾幔、坐褥、靠背、桌套、杌套等項三百多件,共用白銀十七萬多兩。現長春宮前殿及配殿門前楹柱上的對聯,都是慈禧舉辦隆重的壽禮時,詞臣恭進的祝壽諛詞。慈禧題長春宮聯:“月傍九霄,眾星齊北拱;山呼萬歲,爽靄自西來。”這是她身為“女皇”中年誌滿意得的寫照。慈禧太後為慶四十大壽,自初五日起,長春宮天天演戲,連續半個月,晚八點散場,近支王公、後妃公主、大臣命婦等,每天在這裏陪著慈禧太後看戲。萬幾之暇,戲劇之外,還“召唱盲詞者入宮,演說諸般故事”。(《南亭筆記》)晚清隨著譚鑫培、汪大頭(汪桂芬)等進宮演戲,也有盲人到後宮為宮眷、宮女們說弦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