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祥宮為西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原名未央宮,因嘉靖帝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生於此宮,所以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為啟祥宮,意思是開啟祥瑞之宮。
西六宮靠西一排,南為啟祥宮(太極殿),中為長春宮,北為鹹福宮。啟祥宮與長春宮,鹹豐打通,連成一體,合為一座宮院。
一、啟祥故事
啟祥宮為西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原名未央宮,因嘉靖帝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生於此宮,所以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為啟祥宮,意思是開啟祥瑞之宮。啟祥宮的史事,本講介紹“興獻王母”、“萬曆食言”、“天啟二妃”三個故事。
啟祥宮(太極殿)是嘉靖帝生父的出生地
興獻王母興獻王朱祐杬是明憲宗成化帝朱見深的第四子,是明孝宗弘治帝朱祐樘之弟,生母為邵妃。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死後無子,“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由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繼位。朱祐杬在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封為興王。弘治四年(1491年)在安陸(今湖北鍾祥)建府邸。三年後,興獻王朱祐杬就藩。興獻王“嗜讀書,絕珍玩,不畜女樂,非公宴不設牲醴”。(《明史·興獻王皇帝傳》卷一百十五)其母邵氏,浙江昌化人,家境赤貧,賣給杭州鎮守太監。鎮守太監將邵氏獻進皇宮。邵氏“知書,有容色”,受寵幸,生皇子,後晉為妃,再晉貴妃。兒子就藩,不得隨從。孫子朱厚熜繼承皇位,邵貴妃已老,眼睛也已瞎。史載:“世宗入繼大統,妃已老,目眚(shěnɡ)矣,喜孫為皇帝,摸世宗身,自頂至踵。已,尊為皇太後。”(《明史·後妃傳》卷一百十三)邵太後善終。諡孝惠,與孝貞(王皇後)、孝穆(紀太後)禮製等同。
萬曆食言明神宗萬曆帝自乾清宮和坤寧宮火災後,就居住在啟祥宮。萬曆帝住在啟祥宮的起訖時間記載不詳,但有大概時間框架: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三月乙亥初八日戌刻(19~21時),乾清宮火災,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三月甲子十四日“乾清宮成”,中間有八年的時間。萬曆帝在啟祥宮有一段君王戲言的史事。萬曆帝派太監到各地搜刮錢財,激起民憤,以陳奉和馬堂為例。禦馬監太監陳奉到湖廣,作惡多端:“鞭笞官吏,剽劫行旅,商民恨刺骨”;到荊州,“聚眾千人噪於途,競擲瓦石擊之”;到武昌,激民變——“奉嚇詐官民,僭稱千歲,其黨直入民家,****婦女……以致士民公憤,萬餘人甘與奉同死”;民眾氣憤,誓必殺奉,陳奉逃匿到楚王府,便將被捉獲的黨徒十六人投入江中。(《明史·陳奉傳》卷三百五)天津稅監馬堂也是如此,到臨清,“中產之家,破者大半,遠近罷市。州民萬餘縱火焚堂署,斃其黨三十七人”。(《明史·馬堂傳》卷三百五)其他各地稅監礦監,作惡多端,民怨極大。首輔沈一貫奏言:“陳奉入楚,始而武昌以變,繼之漢口……等處,變經十起,幾成大亂。立乞撤回。”結果是:“帝皆不聞。”
事情在萬曆帝病危時有所轉機。萬曆三十年(1602年)二月十六日巳時(9—11時),萬曆帝病危。急召輔臣及部院大臣到啟祥宮外。萬曆帝在啟祥宮後殿西暖閣,獨召內閣大學士沈一貫到病榻前。這時坤寧宮王皇後、翊坤宮鄭貴妃因“養屙”不在身邊,李太後麵南立,皇太子及諸王羅跪於前,萬曆帝具冠服席地坐。沈一貫進來後叩頭畢,萬曆帝說:“沈先生來,朕恙甚虛煩,享國亦永,何憾!佳兒佳婦,今付與先生,先生輔佐他,做個好皇帝,有事還諫正他講學,勤政。礦稅事,朕因三殿兩宮未完,權宜采取,今宜傳諭及各處,織造、燒造俱停止……朕見先生這一麵,舍先生去也。”(《萬曆起居注》三十年二月十六日)沈一貫呼萬歲,稱謝,並說:聖壽無疆,何乃過慮如此,望皇上寬心靜養,自底萬安。因不覺失聲。這時,皇太後、太子、諸王皆哭。萬曆帝從地上起來上床。沈一貫等回到內閣朝房值班擬旨。到了二更,長安門守門官遞送“聖諭”到內閣,內容如前。二更後,萬曆帝稍蘇。十七日,“上遣文書官至內閣,取回前諭”(《明神宗實錄》卷三百六十八)。就是萬曆帝所示聖諭,旋即取回。(《萬曆野獲編·壬寅歲厄》)大學士沈一貫奏稱:“昨恭奉聖諭,臣與各衙門俱在朝房直宿,當下悉知,捷於桴響,已傳行矣。頃刻之間,四海已播,欲一一回,殊難為力。成命既下,反汗非宜,惟望皇上三思,以全盛德大業,以增遐壽景福。”(《明神宗實錄》卷三百六十八)萬曆帝說:“朕前眩暈,召卿麵諭之事,且礦稅等項,為因兩宮三殿未完,帑藏空虛,權宜采用,見今國用不敷,難以停止,還著照舊行,待三殿落成,該部題請停止。”(《萬曆起居注》三十年二月二十日)堂堂皇上,出爾反爾,國君戲言,內閣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