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買點構造階段。買點分析的著手點為下跌的末端,在圖中為E、F、G三點位置。為了說明的完整性,從A點開始分析。A點下跌到D點的過程,比較股價的變化程度與黃白線高度的變化程度,可以發現兩者明顯不一致:黃白線高度從a點下降到d點的過程中,股價基本沒怎麼下跌。從背離的本質上看,不同步變化也是一種背離。此時,雖然股價下跌不多,在實際上卻已經“高處不勝寒”,下跌勢能的不斷積累使走勢呈現山雨欲來之勢。隨後從D點到E點的下跌速度非常之快,對應的綠柱麵積S2非常之大,下跌的動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極大的釋放。對於此時出現的較大的綠柱麵積,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股價還具有進一步下跌的內在要求,隨後股價再一次從E點下跌到F點。此時黃白線迅速從e點回升到f點。F點形成底分形之後,也就構成了背離買點1,對應的S2較S1大大縮小。注意到從E點下跌到F點的過程中,期間也出現了一次底背離,當時走勢形成一根帶有較長下影線的K線,這時候的股價創階段新低,而黃白線高度沒有創新低,所以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底背離。F點之後,在短時間內形成了兩個底分形,並且其最低點都高於F點的最低點,說明前麵的底部構造有效,大倉位買進的時機成熟。當走勢進行到G點,綠柱麵積衰減近0,下跌動能衰竭,到達反彈的臨界點,形成最佳買點2。
(3)賣點構造階段。G點正式確立了反轉的趨勢,也就意味著隨後的操盤工作是等待本級別走勢中頂背離的出現。第一階段反彈至H點後,尚未出現頂背離,可以繼續持有。走勢經過小幅回調之後,股價繼續上漲到I點,此時的階段漲幅為5%左右。隨著黃白線高度的進一步創新高,頂部仍然未出現。直到走勢在J點確立頂分形之後,背離的態勢逐漸形成:紅柱麵積急劇減少、黃白線高度急劇下降、紅柱的高度急劇降低。這是走勢中第一次出現頂背離,股價出現大幅度的調整。但走勢並沒有就此結束,股價再次反彈至K點,同時也形成了更加明顯的頂背離:黃白線高度繼續下降至k、紅柱麵積由S5減為S6。所以,不管之後漲勢如何,都改變不了已經發生的頂背離態勢,下跌隻是時間的問題。在J點,也就是賣點1,我們應該出掉大部分倉位,如果是小資金,則可以全部出掉,隨後的K點則是最後的全倉出盡的機會。
從前麵以及本例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下跌末端的底背離買入,還是上漲末端的頂背離賣出,在實際的走勢中都提供了至少兩次機會。一般而言,這兩次機會可以作如下安排:在下跌的過程中,第一次底背離點,亦即第一次買入的機會,可以嚐試性地建立一些倉位,隨後回調不創新低、確立底分形、形成第二次買入機會的時候可以大量買入;而在上漲的過程中,第一次在次級別走勢中形成頂背離後最好出掉大部分的倉位。因為隨後是否出現再一次的頂背離,或者是否形成趨勢性頂背離是不一定的。這兩種模式著眼於最大幅度地降低風險,同時保存操盤的利潤。任何走勢都是當下的,對於買入的過程,不能排除底背離後,股價出現大幅度的反彈;對於賣出的過程,也不能排除頂背離後,股價繼續創新高。但背離後出現趨勢的階段性逆轉是必然的。所以,上述方法也是較為保險的一種操作方式。
圖5–8?一汽轎車15分鍾級別走勢交易分析示意圖(2011.5~2011.6)
(1)走勢總體概述。圖5–8顯示的是一汽轎車(000800)15分鍾級別的走勢。總體來看,圖中形成了一次完整的下跌和上漲走勢過程。整個過程非常簡潔明並且孕育了非常大的操盤機會。D點是下跌和上漲兩個階段的主要分水嶺。D點築底的過程非常明顯,並且提供了較多的買入機會。與幹脆果斷的下跌走勢相對應的是DE段的快速上漲過程,階段最大漲幅達到10%左右,反彈延續的時間為兩個交易日。
(2)買點構造階段。從A點的頂背離開始下跌,第一階段達到B點,此時的黃白線下探到較低的位置,綠柱麵積S1較大。在下跌的過程中,當綠柱麵積較大時,同時說明了兩個問題:釋放了較多的下跌動能;還有繼續釋放的要求。此時,在15分鍾級別的走勢中,尚未出現底背離。B點開始有一個小反彈,這一反彈過程導致黃白線快速上移,為隨後底背離的形成奠定了指標的基礎。B點下跌到C點的過程中,股價下跌幅度達到15%,此時的黃白線從b上移到c,綠柱麵積由S2、S3減少到S4,已經接近於0,下跌的動能衰竭。因此,當C點底分形確立後便形成了較為精確的買點1。注意這裏的“精確”兩字,C點之前的走勢一直處於底背離的狀態,隻是考慮到此前一段時間內以綠柱麵積為衡量依據的下跌動能尚未釋放完畢,所以大幅建倉的時機尚未成熟。如果考慮到大資金建倉的特殊性,C點之前的至少10根K線都是可以著手進行建倉的。對於C點精確買點的判斷都是當下的,買點1正是創新低K線後的第二根K線。買點1出現後,一般情況下會有一個反彈和回落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對底部的進一步確認,在圖中即為D點區域。D點由一係列走勢較為平緩的K線組成,形成了兩個底分形構造,並且最終實現股價的向上突破。D處多根平緩的K線提供了非常充分的大倉位的介入時機。在不創新低的D點形成之後,反轉的趨勢正式確立。我們看這裏的背離差:按照複權價進行衡量,C處的最低價為12.86元,B處的最低價為13.71元,即使沒有買到最低點也起碼有0.8元的差價,所以按照最保守的計算有7%的漲幅,具有非常大的操盤買賣價值。D點之後的走勢一直處於底背離的狀態,一直在積蓄上漲的動能。股價隨後就展開了強勢的反彈,最大漲幅達到10%左右,兩天之內達到14.33元。
(3)賣點形態階段。伴隨著強勢反彈的是快速的階段性見頂走勢。D點到E點的快速上漲使黃白線快速拔高,紅柱麵積和紅柱高度都快速增加,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短時間內動能釋放過快,透支了上漲的行情。隨後E點到F點的紅柱麵積和紅柱高度都呈現快速減少之勢並逐漸接近於0,從而結束了為時兩天的階段性快速上漲行情。由於上漲走勢一定會在明顯的頂背離中結束,因此之後的走勢繼續用股價創階段性新高,而黃白線不創新高的方式去結束上漲是必然的,從而開始新一輪的“回調—底背離—上漲—頂背離”走勢。任何交易品種、任何時段都是在這個循環過程中形成交易的機會。一汽轎車行情的演化也再一次顯示了下跌過程中會出現兩次明顯底背離的走勢規律,當然最終我們判斷底部的依據仍然是以綠柱麵積衰減至0為準。
3. 30分鍾級別走勢下的背離操作
圖5–9?河北鋼鐵30分鍾級別走勢交易分析示意圖(2011.5~2011.6)
(1)走勢總體概述。圖5–9顯示的是河北鋼鐵(000709)30分鍾級別的走勢。從圖中的走勢我們可以看出,即便是像河北鋼鐵這樣總股本為375 551萬股的中盤股票,從背離操作的角度,其仍然具備較為明顯的操盤機會。圖中的C點是走勢的重要轉折點:A點到C點形成下跌的趨勢;C點到G點形成上漲的趨勢。D點也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MACD黃白線在D點處實現由下往上穿越0軸,標誌著走勢正式由弱變強。整個背離操作階段的最大漲幅達到10%左右,第一階段的上漲持續3個交易日。
(2)買點構造階段。從A點開始的下跌,其主要形成了B點和C點兩個階段性低點。第一階段,從A點到達B點,隨著股價不斷創階段性新低,MACD的黃白線也不斷創下新低,此時沒有出現底背離。B點之後有一個小幅的反彈,隨後形成第二階段的下跌並到達C點,這一次的下跌形成較為明顯的底背離:B下跌到C,黃白線由b上移到c;綠柱麵積S2小於S1;C處的最低股價為4.25元,B處的最低股價為4.38元,背離差達到3%。C處底分形確立後,B點的背離啟動點很快被結束掉。由於綠柱麵積S2仍然較大,說明走勢具有進一步下跌的要求。C點反彈之後,在已經具有一定贏利的情況下,可以先退出觀望,等待其回調出現底分形。隨後其走勢進行了較長時間的盤整,同時在盤整的過程中進一步釋放了下跌的動能。綠柱麵積S3已經非常小,d處對應的綠柱高度也非常小,說明走勢已經基本見底,反彈的時間在逐漸臨近。C點反彈之後的回調在D點形成底分形,不創階段新低,形成買點2。此時市場為我們確定操盤策略、買入籌碼提供了充分的時間:D點之前的6根K線、3個小時已經確立了較為明顯的底分形構造,建倉買入機會非常明確。
(3)賣點構造階段。一旦上升的趨勢得到確認,隨後的操盤工作就變成了等待頂背離出現。在河北鋼鐵的走勢中,這個位置首先出現在F點:其以一根3%漲幅的陽K線創下新高,但此時的黃白線卻沒有同步創新高,而是呈現回調的態勢。在這種情況下,MACD黃白線像一根用力下拉的繩子,促使股價回調已成必然之勢。F點第一次出現頂背離後形成賣點1。隨後股價的回調幅度較大,一度重新回到底背離啟動點,這反襯出第一個頂背離賣點的重要性。通常情況下,第二個頂背離點出現的時間、回調的價位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本例中,其回調的最低價位達到4.37元。大部分投資者都不可能買到底背離的最低價,所以此時肯定已經接近前期底背離建倉的價位,若以最高價4.66元進行計算,回調達到0.3元,跌幅為7%。盡管隨後又反彈到4.71元,但若是根據第一次出現頂背離後賣出進行來回操作,波段的利潤可以大大增加。當股價達到G點的時候,再次形成了明顯的頂背離,隨後的回調也呈必然之勢。
對於之後尚未出現的走勢,假設進行強勢的調整,股價再度快速下跌,最終也就演變成了如下簡單的過程:黃白線穿越0軸—股價繼續下跌—黃白線繼續下跌—股價繼續下跌—黃白線不再下跌—股價繼續下跌—黃白線不再下跌—底背離走勢正式確認—形成新的反彈走勢—股價繼續反彈創新高—黃白線繼續反彈創新高—股價繼續反彈—黃白線不創新高—股價繼續反彈—黃白線不創新高—頂背離走勢正式確認……這就是“走勢終完美”。
由此,以MACD的黃白線作為維係基準,股市的所有“恩恩怨怨”在黃白線圍繞0軸的上下穿梭中完成。所不同的是,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這個過程是“從地獄到地獄”,而對於看透這些走勢規律的人而言,則是一個“從天堂到天堂”的過程,穿梭過程中就會不斷地產生利潤。在這個過程中,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相應底背離走勢的出現,從容地介入,再耐心地等待相應頂背離走勢的出現,果斷地賣出。
圖5–10?保利地產30分鍾級別走勢交易分析示意圖(2011.5~2011.6)
(1)走勢總體概況。圖5–10顯示的是保利地產(600048)30分鍾級別的走勢。以股本進行衡量,市值600億元左右的保利地產偏大。本圖截取的是其2011年5月到6月期間的走勢。受房地產政策調控影響,地產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未能有好的表現。從日K線圖看,自2010年5月見底之後,其一直在底部盤整,沒有明顯的背離操作機會。如果我們將走勢切換到30分鍾等低級別中,則仍然具有非常多的操盤機會。圖中整個走勢過程以C點為界限,左邊呈現單邊下跌之勢,右邊呈現單邊上漲之勢。MACD黃白線在D點由下往上穿越0軸,標誌著走勢正式由弱變強。階段最大漲幅達到15%,持續時間為8個交易日。
(2)買點構造階段。圖中顯示的保利地產從A點開始下跌,第一階段下跌到B點,黃白線高度也由a快速下挫至b,股價與黃白線高度同時創下階段新低,尚未出現底背離。代表下跌動能的綠柱麵積S1較大,有進一步下跌的要求,因此B點出現的小幅反彈並不能改變繼續下跌的趨勢。股價隨後再一次創階段新低到達C點,從A點到C點的下跌形成“下跌+反彈+下跌”的結構單元,此時黃白線高度由b回升到c、綠柱麵積由S1降為S2、綠柱高度同比縮小,因此第二段下跌對第一段下跌形成底背離,亦即C點對B點構成底背離,背離啟動點為B。C點之後的反彈走勢必然回到背離啟動點B。對於走勢而言,站在C點的角度,所不能確定的是C點的反彈超越B點並形成頂分形後隨後的回調是否會將前期的反轉低點跌破,亦即是否形成買點2是不一定的。所以,為了防範可能的風險,股價由C點反彈至背離啟動點B之後可以先賣掉手中的籌碼。此時,隻要背離差足夠大,贏利出局是必然的。從保利地產的走勢看,其第一波段反彈幅度達到3%,隨後構造頂分形並向下調整,在不創新低的情況下於D點形成底分形,買點2隨之出現,上漲的態勢基本確立。
(3)賣點構造階段。一旦上漲的趨勢得到確認,隨後的操盤任務便成為等待走勢出現頂背離。在保利地產的走勢中,上漲走勢的拐點出現在從G點上漲到H點的過程中:隨著股價創下階段性反彈的新高,黃白線從g下降到h、紅柱麵積由S6大幅下降到S7並接近於零、紅柱高度同比大幅度縮小,由此H點的頂背離已經非常明確。在H點頂分形構造完畢後,下跌已成必然之勢,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保利地產的反轉走勢還會繼續用更加明顯的頂背離去結束。
4. 60分鍾級別走勢下的背離操盤
圖5–11?中國聯通60分鍾級別走勢交易分析示意圖(2011.3~2011.4)
(1)走勢總體概況。圖5–11顯示的是中國聯通(600050)60分鍾級別的走勢。當60分鍾級別的走勢與中國聯通這樣流通市值達到1 000多億元的大盤股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基本可以定義為戰略級別的操作,其可以容納市場中的絕大部分資金而且走勢具有相當大的穩定性。因此,對於大資金的運作而言,像中國聯通這樣的大盤股在60分鍾及以上級別的走勢中出現底背離,無疑是千載難逢的操作機會。圖中的C點是走勢的轉折點,D點是操盤意義上的轉折點。C點到F點的最大階段漲幅達到10%,持續時間為5個交易日。
(2)買點構造階段。從A點下跌到B點的走勢中:MACD黃白線高度由a下降到b;綠柱麵積由S2減少為S1,但仍然較大;綠柱高度也同時降低。從綠柱的高度與麵積上看,走勢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底背離。因此,隨後產生從B點開始的反彈走勢。較大的綠柱麵積表明下跌動能有進一步下跌釋放的要求,走勢隨後繼續創下階段新低並到達C點。此時綠柱麵積S3明顯小於S1、S2,黃白線在c處同時對a、b形成底背離,綠柱高度也同比大幅降低,前後三段走勢形成“下跌+盤整+下跌”的結構單元,C點出現典型的買點1。C點後的反彈走勢出現頂分形,隨後走勢回調但不跌破C點最低價位;D處對應的綠柱麵積大大縮小並接近於0,反轉趨勢基本確立,同時在D處形成買點2。根據辯證分析原理,圖中S1~S4下跌動能的逐漸釋放意味著上升的動能在逐步積累與增強。
(3)賣點構造階段。60分鍾級別的走勢並沒清楚顯示E點形成長時間回調的原因,此時我們可以切換到低級別的走勢中進行觀察並進行滾動操盤。就60分鍾級別的走勢而言,一定要用創階段新高、形成頂背離的方式結束上漲。所以,E點之後即使出現回調,仍然可以繼續持股。
由於60分鍾級別的走勢,仍然有創新高的要求,所以在低級別走勢中出現相應的底背離並結束階段性回調時,我們仍然可以介入。根據這種方法,我們能夠最大限度地接近E點之後的最低回調買點。通過對曆史走勢的分析,這個明顯的底背離走勢出現在5分鍾級別的走勢中,投資者可以切換到曆史走勢圖中進行確認。由於之後會專門介紹級別切換的操盤實例,這裏不再截取走勢圖進行說明。在低級別的走勢出現底背離、確認回調結束之後股價又上漲5%左右。F點頂分形和頂背離的出現意味著了第一階段反轉走勢結束,同時出現賣點1。這時候保守起見可以出掉大部分的倉位,若隨後的反彈不能突破這個價位,則賣掉全部的籌碼並進入下一輪操盤機會的等待期。
圖5–12?中信國安60分鍾級別走勢交易分析示意圖(2010.12~2011.3)
(1)走勢總體概述。圖5–12顯示的是中信國安(000839)60分鍾級別的走勢。總體來看,D點為下跌和上漲走勢的分水嶺,左邊下跌的時間較短,右邊反彈的時間較長;左邊下跌的速度較快,右邊上漲的速度較慢。從D點開始,階段最大反彈幅度達到20%,第一階段反轉持續時間為24個交易日。在這段時間內形成了多而明顯的買入和賣出機會。
(2)買點構造階段。從60分鍾級別走勢圖看,該股自2010年11月開始下跌直到2011年1月21日,也就是圖中C點的位置才階段性見底,之前一直呈現單邊下跌之勢,沒有反彈可操作的機會。整個下跌的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從A點到B點;從B點到D點。從A點到B點的下跌中,對應的黃白線從a點下降到b點;綠柱麵積S1較大,下跌動能得到極大釋放,但此時沒有出現對應的底背離。在B點確立底分形並形成小幅反彈後,股價繼續下跌到C點。此時走勢形成了明顯的背離:黃白線高度由b點上升到c點;綠柱麵積由S1劇減為S2,下跌動能幾近耗竭;綠柱高度同比大幅縮短,下跌力度急劇減弱。C點底背離出現後,隨後的反彈必然首先對B點的底背離啟動點進行回抽,因此形成了背離買點1。
第一次底背離後的反轉一般都需要第二次的回調以確認是否有效。股價反彈至背離啟動點後形成頂分形,隨後走勢回調至高於C點的D點,形成相應的底分形。此時的綠柱麵積幾乎縮減至0,下跌的動能基本耗竭,反彈的臨界點形成。走勢在D處形成買點2並宣告了反轉趨勢的確立。整個下跌的過程中,綠柱高度和麵積不斷縮小的變化過程一方麵為我們對下跌結束信號的不斷確認提供根據,另一方麵事實上也提供了我們足夠多的時間進行建倉。
(3)賣點構造階段。上漲趨勢的確認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意味著走勢又進入了下跌趨勢的倒計時。從圖中的走勢看,從D點反彈到E點,其階段性漲幅雖然已經達到14%左右,但此時並沒有出現明顯的頂背離。隨後股價又創下階段性反彈新高。由於調整的時間、空間非常有限而且上漲的力度較弱,在創新高的過程中,黃白線高度由e點降到f點,F處的紅柱麵積幾乎為0,第一次頂背離走勢形成。這次的頂背離導致股價形成了5%左右的回調,如果能把握這個精度,完全可以多做一個來回波段。經過回調之後,股價隨後進行強勢反彈並再度創下階段的新高到達G點,此時的黃白線高度g點對e點形成明顯的頂背離,這是走勢中出現的第二次頂背離。因此有了趨勢性頂背離的特征,這意味著走勢在不斷積蓄下跌的動能。當走勢到達H點時,趨勢性頂背離正式形成。此時黃白線高度從g點降為h點,H 點同時形成對E、F、G點的頂背離,這意味著隨後的下跌走勢必然回到E點,調整幅度為8%左右。此時有必要在H點進行清倉。H點之後,股價進行了大幅度的回調,綠柱的麵積也急劇增加,對下跌的動能進行了較大的釋放,同時黃白線穿越0軸,走勢進入下一輪的上漲準備階段。
5. 120分鍾級別走勢下的背離操盤
圖5–13?工商銀行120分鍾級別走勢交易分析示意圖(2010.11~2011.5)
(1)走勢總體概述。圖5–13顯示的是工商銀行(601398)120分鍾級別的走勢。作為超級大盤股,合力總是在不斷的糾結與盤整中形成,其走勢就像一台巨大的引擎,啟動運行的速度較慢,但是一旦啟動,其慣性又非常之大。C 點是走勢的重要分水嶺:在C點左邊,股價通過快速打壓,短時間內跌幅迅速達到15%;C點之後,走勢開始了漫長的築底過程。D點是操盤的重要轉折點,MACD黃白線在D處實現由下往上穿越0軸,標誌著走勢正式由弱變強。C點開始的階段最大漲幅達到了15%,持續時間70個交易日。
(2)買點構造階段。從A點開始的第一階段的下跌走勢到達B點,從綠柱麵積S1可以看出這一階段的下跌動能得到了極大的釋放。B點的底分形構造以及低級別走勢的底背離導致走勢出現小幅反彈,但在120分鍾級別走勢中並沒有出現底背離。隨後股價從B點繼續下跌到C點,在此過程中一共形成了3次底分形。從綠柱麵積S2、S3相對於S1的大小看,走勢的底背離態勢逐漸明確。但是對於B點而言,前兩次的背離差太小,故並不值得建倉。C點最低處的破位下跌K線形成3%左右的背離差,注意到前麵盤整下跌的黃白線上升的幅度過大,因此C點對於B點形成底背離已成必然之勢,破位下跌之處正是最佳的買點1。
C點底背離和底分形確立之後,走勢以一根3.5%左右漲幅的K線反彈至背離啟動點B。C處的反彈回調點D高於C點使得上升趨勢得以確認。隨後股價一路上漲,最大漲幅達到5%左右。在弱市背景之下,工商銀行這種巨無霸短時間達到這樣的漲幅實屬不易。當股價達到階段性高點4.37元時,本級別走勢中沒有出現頂背離,所以之後走勢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調並在次級別走勢中出現頂背離,仍然是加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