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4–14?趨勢性背離分析示意圖(上證指數2010.6~2011.6?60分鍾K線圖)
圖4–14為上證指數60分鍾級別的走勢圖。對於上證指數,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參與人數最多、參與資金最多的“一隻股票”,因此,其走勢更多體現的是一種大眾的行為特征。大眾行為的特征之一是變化慢、慣性強。在圖中AB段的上漲過程中,出現了多個階段性高點,但與此同時,黃白線的高度呈現急劇下降的態勢,說明背離已經非常嚴重,隨後從B點回到A處的背離啟動點是第一段下跌的目標位置。實際的下跌走勢到達C點,大大低於背離啟動點A。AB點之間趨勢性頂背離上漲,最終以10%左右的回調幅度宣告結束。在這種情況下,個股的下跌幅度普遍在20%~30%之間。因此,回避這種風險是極其必要的。
在C點下跌到D點的過程中,從MACD黃白線的走勢看,股指實際上呈現的是趨勢性底背離的狀態,這就為隨後DE段、EF段的上漲奠定了紮實的基礎。DE段的上漲幅度也是巨大的,達到了9%左右。隨後的上漲走勢如同重複了AB段的走勢,在不斷上漲中,形成趨勢性頂背離,最終又形成FG段幅度達15%的“悲劇式”下跌。
由此,我們看到,大盤正是在這種不斷的趨勢性頂背離與趨勢性底背離的走勢中實現上漲和下跌的輪回,上漲的趨勢終結於頂背離,下跌的趨勢終結於底背離。
十、背離走勢啟動點
背離啟動點是指以MACD背離指標為衡量依據,後麵的點位相對於前麵的點位發生了顯著的背離,那麼這個前麵的點位就是背離啟動點。因此,背離啟動點的確定與所選擇的參照係有很大的關係。形成背離啟動點也就相當於形成了背離的走勢,操盤的機會也正式出現。在趨勢性背離的走勢中,第一個背離啟動點是後麵所有走勢的背離啟動點。
圖4–15?背離啟動點分析示意圖(中國平安2011.6.13~2011.6.28?5分鍾K線圖)
如圖4–15所示,A、B兩點分別是中國平安(601318)5分鍾級別走勢中出現的底背離啟動點和頂背離啟動點。在從A點下跌到C點的過程中,背離非常明顯。在A點之前的下跌中,黃白線一直在創新低,所以沒有形成背離。A點之後,隨著股價不斷創新低,黃白線不斷上移,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A點是下跌中的轉折點,所以,A點為本階段的底背離啟動點,隨後的反彈必然要首先回到A點價位。隨後股價從C點上漲到B點,黃白線一路跟著走高。從B點上漲到D點的過程中,黃白線開始下跌。因此,B點是上漲中的轉折點,B點為本階段的頂背離啟動點。即使隨後股價又上漲到D點,但是回調到B點已成必然。
背離啟動點的判定在實際的投資交易中具備非常大的價值。因為一旦出現背離走勢必然引起反轉,但是階段性的反轉的幅度卻不一定。引入背離啟動點之後,我們就可以確定股價第一階段反彈的幅度,即走勢首先必然要回到背離啟動點。這種絕對性為我們的買賣提供了重要的交易參照,連同我們前麵所提到的分形和級別切換等要素,真正的波段交易才有可能實現。
圖4–16?背離差說明示意圖(中國南車2011.2~2011.6?日K線圖)
在圖4–16所示中國南車(601766)的日K線下跌走勢中,形成了A、E、C、B四個階段性低點。在前麵三個點的下跌中,隨著股價創下階段性新低,MACD黃白線也不斷創下新低,因此,並沒有出現趨勢轉折的跡象。當走勢進行到B點的時候,黃白線指標快速上移,而B點的股價創下階段性新低,形成了明顯的底背離走勢,並且同時形成了對A、E、C三點的背離,這也就意味著,股價必然要到達圖中所示6.47元、7.02元、7.33元三個價位,AB兩點之間的股價背離差為15.6%,EB兩點之間的股價背離差為10.7%,BC兩點之間的股價背離差為2.1%。從背離差的角度,就形成了巨大的操盤價值。我們看到,B點之後股價隨即展開了反彈,將之前的三個背離啟動點悉數收複。
十一、背離差與走勢反轉幅度
在實際的操盤應用中,無論根據哪種背離指標進行分析,或者根據三種指標進行分析,都存在背離力度判斷的問題。例如,如果股價創新高,MACD黃白線沒有創新高,這種情況下,存在兩種可能的形態:一是黃白線的高度與前一段上漲的黃白線高度接近;二是黃白線高度比前一段上漲的黃白線高度低。在形態上,這兩種走勢都形成了背離。但是兩者的力度卻有一定的差異,前者的力度明顯比後者的力度小。這種大小不同的力度所造成的結果便是走勢在隨後出現的調整幅度上的差別。
因此,我們引入“背離差”的概念來比較背離的力度,具體來講背離差即當下的指標(或股價)與背離啟動點指標(或股價)之間的差值。背離差主要有以下兩個作用:其一是說明趨勢性背離的重要操盤意義;其二是定量說明反彈或者下跌的幅度與背離的關係。根據MACD判斷背離有黃白線高度、紅綠柱高度、紅綠柱麵積三大指標,因此,也就對應了三個指標背離差:黃白線高度差、紅綠柱高度差、紅綠柱麵積差。三者的本質是一致的,都說明了不同的背離形式對於趨勢反轉的作用,並為我們的操盤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
我們可以將背離差理解為引導股價走勢轉變的牽引力。背離差越大,牽引力越大,股價回落或者反彈的力度相應也會更大。相對而言,股價的背離差對於操盤具有更大意義。由於隨後的反彈走勢會首先回到背離啟動點,因此,在考慮到操盤的機會成本以及風險等因素的情況下,股價的背離差成為我們決策的重要參考。在操盤中我們可以設定3%的股價背離差為介入的最低要求。
十二、背離的有效程度
雖然每隻個股的走勢中都會出現背離的形態,但總體而言,背離的有效程度與個股股本的大小、場外資金參與數量的多少有著非常直接的關係。對於個股而言,場外參與的資金數量越多,表明影響其運行方向的分力越多,其反映的更多是一種大眾資金的行為。這種大眾資金的行為使得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更加準確地判斷背離的有效程度。個股要想體現出更多的大眾資金行為,其股本一定要大,能容納更多的資金入駐。例如市場上的貴州茅台(600519)、五糧液等在業績上有保證、股本又大的個股。因此,這些股票在走勢中體現出來的背離有效程度相對來說更大。而如果股本較小,就比較容易受到資金的操控,人為操控的痕跡也較為明顯。“船大”既有有利的一麵,也有不利的一麵:有利的一麵是背離的信號更加明確,可靠性和穩定性較高;不利的一麵則是因為參與的資金多、股本大,其運行變化的速度也較慢,影響資金的使用效率。
對於投資而言,我們的首要任務是降低操盤的風險,因此邏輯上我們可以選擇前述的績優個股作為操盤的對象。同時,為了提高資金滾動操作的效率,可以準備多隻績優股票進行滾動操作。這樣,既能有效地控製風險,也能有效地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
圖4–17?背離及其有效程度分析示意圖I(上證指數2009.12~2010.11日K線圖)
圖4–17所示上證指數日K線圖中形成了非常典型的背離走勢:“A+B+C”形成“下跌+盤整+下跌”的走勢;“D+E+F+G+H”形成“上漲+盤整+上漲+盤整+上漲”的走勢。根據相鄰同向走勢的力度比較原則,A、C兩段可以進行下跌力度的比較;D、F、H段可以進行上漲力度的比較。A、C兩段對應的MACD黃白線指標為2、4,因為C段股指相較於A段股指創下了階段性新低,4點位置明顯高於2點,這就形成了非常明顯的底背離走勢。在這裏C段綠柱麵積也明顯小於A段綠柱的麵積。因此從綠柱麵積上,我們也可以判定C段走勢對A段走勢形成了背離。所以,基於背離的比較判斷,2010年7月2日、5日之後的反彈走勢就顯得非常明確了。出現底背離,股指反彈並首先回到底背離的啟動位置,即圖中的E段。
我們再看E段的走勢。6點位置的指數大於5點位置的指數,MACD黃白線指標6點低於5點,所以形成了小幅度的背離走勢,之後有了6—7段的小幅下跌,那麼在7點位置為什麼又止跌了?顯然,由於這裏隻有“盤整+下跌”的兩段走勢,不足以進行比較。這時候我們可以將圖形切換到30分鍾級別的走勢圖中。
圖中的最後一段走勢由“F+G+H”三段所構成。由於F、H段是同向的,並且H段創下了階段性的新高,因此這兩段就可以進行力度的比較,也就是8、9點位置。從圖中可以看到,9點的指數明顯高於8點的指數,最高達到了3 186點,這一天是2010年11月11日。但我們看此時的MACD指標,9點位置的黃白線高度低於8點位置的黃白線高度。在日K線圖中,這段走勢的變化過程顯得並不是非常清楚,這時候,我們同樣可以切換到低級別的走勢圖中。
在日K線圖中,6—7—8段走勢時間比較短,特別是7—8段的轉折,無法看清楚其中的過程,這時候可以將其走勢切換到圖4–18所示30分鍾的低級別走勢中。我們可以看到,從6點位置跌到7點位置後,下跌速度明顯減慢,圖中7—M段的走勢,總體上股指重心是在緩慢下降的;而下方的MACD指標卻顯示黃白線在不斷上移。這就在30分鍾級別的走勢圖中形成了較為明顯的底背離走勢。30分鍾級別的走勢已經具有了較大的穩定性,我們看到之後的反彈力度也是非常大的。這樣,6—7—8段的轉折過程在30分鍾級別的走勢圖形中得到了直觀的展現。
圖4–19?背離及其有效程度分析示意圖III(上證指數2010.8.25~2010.12.9?120分鍾
K線圖)
將G、H段的走勢放大,也就是切換到120分鍾級別的走勢圖中,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其變化的過程。如圖4–19所示,8—9段股指的上漲非常明顯;下方MACD黃白線顯示8、9點位置的背離下跌也非常明顯。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30分鍾以上級別走勢所發出的背離式操盤信息已經非常可靠。在這裏,日K線和120分鍾級別走勢都出現了嚴重的頂背離走勢,隨後的大幅度調整必然要出現。
十三、背離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由於上漲趨勢一定在頂背離中結束,下跌趨勢也一定在底背離中結束,則在單向的交易體係中,隻要不出現頂背離,我們就可以一路繼續持有,隻要不出現底背離,就需要繼續空倉。但是這裏有一個非常重要,也是在理論上始終無法徹底解決的問題是,對“上漲趨勢一定在頂背離中結束”這句話中的“頂背離”的判斷。這個判斷主要涉及兩個難點:一是背離本身的判斷;二是背離出現的級別的判斷。雖然背離對應的就是紅綠柱高度、黃白線高度、紅綠柱麵積這三個非常簡單的指標,但因為在現有的證券軟件中,無法精確地計算紅綠柱的麵積之差、黃白線的高度之差等及其對走勢產生的影響程度,使得對於走勢的把握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背離級別判斷的難度在於高低級別的聯動,這裏的聯動是指低級別的背離是否會引起高級別的背離,以及背離到底會傳導到哪個級別。反映到實際的走勢中為在一輪下跌的走勢中,1分鍾級別中出現的底背離是否有足夠的量能帶動形成5分鍾級別中的底背離,從而引起高級別的上漲走勢。在上漲過程中則要確認1分鍾級別中出現的頂背離是否會引起5分鍾級別中的頂背離,甚至出現更高級別的頂背離,從而引起高級別的回調走勢。雖然上述問題的不確定性是絕對的,但有一點也是絕對的,那便是相鄰兩段的走勢一旦出現背離,必然引起走勢的階段性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