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逃頂不再難13(1 / 3)

第四章如何把握背離形態與操盤節奏 第二節

從走勢類型把握操盤節奏

任何交易對象的任何走勢類型都可以分為上漲、盤整和下跌三大類,這是一種客觀現象。市場上任何一隻股票在任何時候的走勢都對應著相應的買賣方法。於是根據走勢類型進行交易就演變成了如下三種買賣類型:如何買漲;如何買盤整;如何買跌。操作的成功率、波段贏利的多寡與交易者本身的技術水平有直接關係,因此對於一般的投資者而言,任何操作都存在著取舍的問題。基於“走勢終完美”的演化規律:下跌完成之後必然是盤整或者上漲中的一種,盤整有平倉的機會,上漲則實現贏利,理論上能實現100%不虧損;盤整之後必然是上漲或下跌,贏利和虧損的概率各50%;上漲之後必然是盤整或者下跌,贏利的概率為50%。就操作的風險看,在“T+1”以及單向買漲交易的條件之下,買漲的風險>買盤整的風險>買跌的風險。實現上述交易的前提是背離、分形走勢出現,以及技術的熟練應用。

一、漲勢中的買與賣

上漲趨勢中會形成兩個重要的交易位置:上漲末端和上漲的回調。上漲末端賣出股票,上漲的回調買入籌碼。上漲末端和上漲回調的判斷基於MACD三大背離指標。由於交易都要選定一個主要的交易級別,上漲的末端會在這個主要的交易級別中形成明顯的黃白線高度背離、紅柱麵積縮減至0、紅柱高度降低至0,亦即出現綜合頂背離後上漲的走勢被終結,此時唯一的正確操作策略是賣出手中的股票。在波段紅柱麵積仍然較大的情況之下出現頂分形,隨後的下跌走勢以回調居多。在整體趨勢向上的前提下可以根據低級別走勢中出現的分形和背離實現波段的操作。

圖4–20?漲勢中的買賣分析示意圖I(瀘州老窖2011.4?60分鍾K線圖)

如圖4–20所示,從反轉原點開始,走勢第一階段反彈到A點。反彈之前的組合走勢類型為“下跌+盤整+下跌”。所以,根據我們前麵所說的原則,第一階段的反彈目標已經完成。這時候的股價已經回到原先的盤整平台A點。觀察此時a處MACD指標,沒有出現頂背離。促使A點向下調整的頂背離需要切換到低級別的走勢中才能觀察到。隨後走勢向下回調到A1點。由於回調低點A1高於反轉原點,可以確認反轉行情成立,形成了圖中的買點1。同樣,若要觀察更加顯著的頂背離的走勢、精確找到買點1的位置,可以將走勢切換到30分鍾和15分鍾等低級別走勢圖中。A1處開始的反彈持續到B點,此時為了觀察B點處走勢的變化過程以及頂部的形成過程,我們一樣可以切換到低級別走勢中。B點處的回調低點B1點高於A點,在B1點確立底分形並形成買點2。之後C、C1、D、D1的走勢同樣也是如此。

從圖中的整體走勢看,同級別的走勢中,C點之前的上漲尚屬正常,所以即便是C—C1段處於不斷的下跌過程中,仍然可以買入。而從C1點上漲到D點的過程中,出現了綜合頂背離的走勢;D1到G的上漲過程也形成綜合頂背離的走勢。尤其是G點的走勢,同時形成對B、C、D三點的趨勢性頂背離,所以其後的大幅度調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從e、f、g處紅柱的麵積對比可以看出,D1點開始的反彈,力度是最弱的。

圖4–21?漲勢中的買賣分析示意圖II(瀘州老窖2011.3~2011.5?30分鍾K線圖)

通過將圖4–20 60分鍾級別走勢圖放大至30分鍾級別的走勢圖(即圖4–21),我們可看到C、D處的背離更加明顯。C處的兩輪小幅上漲,第二次上漲的股價高於第一次上漲的股價,但MACD黃白線的高度卻呈現快速降低之勢,因此,形成了非常明顯的頂背離,隨後股價大幅下挫。D點的走勢同樣如此。通過對此圖的觀察與分析,我們要明確的一個結論是:沒有趨勢,沒有背離;沒有背離,沒有分形。走勢轉折的過程中,即使在之前60分鍾級別走勢中沒有出現頂背離,但並不代表所有級別的走勢中沒有出現頂背離。低級別走勢中的頂背離,造就了高級別走勢中的頂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