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逃頂不再難12(2 / 3)

在圖4–8所示的線框中,標誌出了3個頂分形。我們仔細觀察3個頂分形構造上的區別,主要分析3根K線的形態:左邊第一個頂分形,標號為789,頂分形中後麵兩根K線的實體位於第一根K線的實體範圍之內,是一種較弱的頂分形,因此之後下跌的速度和力度也比較小;第二個頂分形,標號為123,與前麵一個頂分形的構造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第三根陰K線的實體完全吞噬了前麵兩根K線的實體,這就形成了強有力的頂分形構造,所以之後下跌的幅度也很大。在圖中的456處也形成了與123處類似的頂分形構造,但是由於第三根陰K線的實體小於前麵3號所對應的陰K線的實體,因此,即使圖中走勢尚未出來,但我們已經可以根據分形的力度構造原則大概知道其下跌的力度和速度。雖然隻標出來3個頂分形,但圖中頂分形的構造其實是很多的,由於大部分頂分形的力度都沒有我們前麵所述3個頂分形的力度大,所以其造成的下跌力度相對來說顯得不是非常明顯。

五、分形的穩定性擴展

構成分形的K線數量最少要有3根,但3根K線有時候仍然不夠穩定,這就如同一張桌子至少需要3條桌腿才能支撐起來一樣,“3”不過是穩定的最低數量要求。有時候為了增加桌子的穩定性,我們可以增加桌腿的數量。同理,在3根K線的基礎之上,如果在左右兩邊各增加一根K線,這時候的分形就形成了以中間一根K線為最高價或者最低價,兩邊各有兩根K線的構造形式。由於增加了K線的數量,這時候的分形構造的穩定性大大增加,穩定性的增加對於限製根據分形進行交易的次數、提高操盤的成功率具有較大的作用。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增加穩定性與增加反應時間的關係:按照原來的頂分形構造,在第三根K線形成之後,代表相反的走勢就要出現,從第四根K線開始我們就要馬上作出交易的決策。而如果按照由5根K形構成的分形進行交易,買賣決策的根據就是第六根K線,這勢必會增加反應的時間,同時減少了部分利潤。交易的第一原則是控製風險、守住成本,所以擴展的分形在實際的交易中仍然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圖4–9?分形的穩定性擴展示意圖(銅陵有色2011.4~2011.6?日K線圖)

在圖4–9線框所標誌的4個底分形中,如果按照線框所限定的範圍構造底分形,這裏的底分形就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1、2兩個線框中構造的底分形,這兩個線框中底分形的共同點是都隻有3根K線;第二類是3、4兩個線框中構造的底分形,這兩個線框中底分形的共同點是都由5根K線構造而成。雖然都是底分形,但還是形成了兩種較為不同的結果:1、2號底分形形成之後,股價繼續下跌;而3、4號底分形形成之後,股價明顯形成了階段性見底的態勢,也就是股價不再繼續大幅下跌。在這裏,我們還可以根據前麵小節中提到的分形的力度判斷之後可能的反彈力度。事實上,在1、2號的底分形中,分形的構造力度是非常弱的,後麵兩根K線的實體包含在第一根K線的實體之內,並且底分形形成之後,隨後又出現了陰K線,所以,導致再一次形成下跌的走勢。而在3、4號底分形的構造中,分別都有5根K線。在3號底分形中,雖然形成分形構造的K線走勢也較弱(主要體現為K線的實體較小),但是我們應看到很重要的一點是分形走勢出現後,股價的重心仍然保持在一定的高度。我們一直強調,不管是底分形還是頂分形,第三根K線相對於前麵兩根K線的股價重心的變化,是至關重要的。重心的變化事實上已經包含了對於K線實體的判斷、對於陰陽K線的判斷。

這裏,我們還需要注意的一個細節是2號和3號底分形之間的時間間隔非常短,而隨後走勢基本上就見底了。這就透露出了另一個重要信息:如果某隻股票的股價或者大盤指數在短時間內不斷形成底分形形態,那麼其走勢離真正的底部也就不遠了。這可以理解為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眾多的小底分形最終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底分形”,從而宣布真正底部的到來。這種判斷方式,對於頂分形的形態也是一樣的:如果頂分形出現的頻率增加,那就意味著真正的大頂就要來臨了。

不管是引入分形的力度判斷,還是引入分形穩定性的擴展,最終目的都是通過觀察股價重心的變化對後市的走勢進行判斷。從圖4–9中1、2處底分形形成之後的繼續下跌走勢我們還可以得出,僅根據分形就對走勢進行判斷是遠遠不夠的。分形不過是決定後市發展除了單根K線之外的第二個環節。

六、包含關係的處理

K線是構成走勢的最基礎要素。上漲的趨勢要求後麵一根K線的最高價高於前麵一根K線的最高價;下跌的趨勢要求後麵一根K線的最低價低於前麵一根K線的最低價。但現實的走勢中往往會出現另外一種情況:後麵一根K線的最高價低於前麵一根K線的最高價,後麵一根K線的最低價高於前麵一根K線的最低價。這種“包含的K線走勢”為走勢的判斷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這時候我們可以采取如下判斷原則:在上升的走勢中,以兩根K線中的最高點作為高點,兩根K線最低價中的較高者作為低點,進行包含處理,得到新的K線;在下跌的走勢中,則以兩根K線中的最低點作為低點,兩根K線最高價中的較低者作為高點,得到新的K線。通過如上分析,就能將任何走勢簡化成為單邊上漲或者單邊下跌的形態,從而為操作形成良好的判斷基礎。

圖4–10?包含關係的處理示意圖I(蘇寧電器2010.12~2011.1?日K線圖)

如圖4–10所示,在下跌的走勢中,形成A、B、C三根K線,其中,B、C完全包含在A的範圍之內,根據下跌走勢中包含關係的處理原則,首先對A、B進行包含關係的處理。由於a2低於b2,a1高於b1,所以以a2作為合並後的新K線的最低點,b1作為合並後的新K線的最高點,因此,A、B合並後的K線即以b1作為最高點、a2作為最低點的K線。

圖4–11?包含關係的處理示意圖II(蘇寧電器2010.12~2011.1?日K線圖)

圖4–11所示即為進行包含處理後的示意K線。可以看到,經過包含處理後,前後相鄰兩根K線就不再具有包含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根據頂分形和底分形進行底和頂的判斷,並在此基礎上采取較為穩妥的操盤策略。

七、紅綠柱麵積的衰減

打開證券軟件中任意一隻股票任何一段時間的走勢,考察其MACD的紅綠柱排列情況,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情況下,紅綠柱麵積的變化呈現一波一波逐漸縮小的態勢,這就是紅綠柱麵積的衰減。就單波的走勢來看,在出現最高的一根紅綠柱之後,隨後紅綠柱便開始逐漸縮短,直到麵積變為0,同時麵積開始縮小,或者逆向開始變長,出現紅綠柱麵積之間的切換。

紅、綠柱麵積代表的分別是上漲和下跌的動能,觀察麵積衰減過程的重要意義在於其為我們提供了分析市場運行能量變化的一個直觀的指標,進而為我們判斷走勢的變化程度提供參考。在下跌的過程中,隻有當綠柱的麵積減少到基本消失時,下跌的動能才能夠確認釋放完畢;在上漲的過程中,隻有當紅柱的麵積減少到基本消失時,上漲的動能才能夠確認耗盡。這不僅詮釋了上漲下跌與紅綠柱麵積之間的關係,而且顯示了兩者辯證的轉化關係。

觀察紅綠柱麵積的變化就是跟蹤其由多變少的衰變過程。在下跌的過程中,主要觀察綠柱麵積由多到少的變化;在上漲的過程中,主要觀察紅柱麵積由多到少的變化。在圖4–12所示的山東如意(002193)的走勢中,總體趨勢向下,因此操盤的機會在於捕捉階段性反彈走勢。要實現走勢的階段性反彈,必然是下跌的動能得到階段性釋放。圖中S1>S2,B處的股價低於A處的股價,所以形成了微小的背離,B處形成底分形後,股價反彈到了A點。從本階段的走勢看,S4處綠柱的麵積接近於0,對應的CD處走勢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階段性底部,此後開始的反彈也必然要重新回到A點位置。相鄰兩段下跌走勢的麵積,S8

八、背離與趨勢轉折

任何趨勢的轉折一定是由背離引起的,所以有“走勢不背離,趨勢不轉折”的判斷方法。但這裏的背離並不一定出現在同一級別的走勢中,也可以出現在低級別的走勢中。例如我們以30分鍾級別的走勢作為買賣級別的話,在分析其上漲或者下跌的走勢是否確立的時候,大部分情況是要切換到15分鍾級別,乃至更低級別的走勢中的。

與此同時,關於背離引起的轉折是否就僅限於同級別的走勢,也是不一定的。例如,由於15分鍾級別的走勢中出現了背離,進而引起30分鍾級別的走勢中出現了調整,此時,調整是否繼續傳達至60分鍾級別的走勢中,引起60分鍾級別的走勢出現調整,卻是不一定的。這是我們根據背離走勢判斷趨勢轉折時的一個難點。

如果再將走勢的範圍進行縮小,將走勢級別進行切換,我們可以發現,就同級別的走勢來講,轉折一定發生在分形的形態之處,那麼在低級別的走勢中,分形形態中處於中間位置的那一根K線肯定形成了背離的走勢。例如在60分鍾級別走勢的頂分形中,中間一根K線代表了60分鍾之內最高價、最低價、開盤價和收盤價四個價位,顯然當頂分形形成之後,也就是說起碼在後麵一根K線至少60分鍾之後,我們才可能知道走勢出現了轉折。而在5分鍾級別的走勢中這根K線被分成了12根,由於形成了頂背離,所以60分鍾級別顯示的最高價在5分鍾級別走勢中對應於這個價位K線的MACD指標肯定不是最高處。由此,通過級別的切換,我們能夠更早地發現背離所引起的趨勢的轉折。

圖4–13?背離與趨勢轉折示意圖(西部礦業2011.6.2~2011.7.1?5分鍾K線圖)

背離,必然要引起相應走勢的轉折。即使是圖4–13所示西部礦業(601168)的同級別走勢也是如此。AB段形成底背離,然後有BC段的大幅反彈走勢;CD段形成頂背離,然後有DE段大幅下跌的走勢;EF段形成底背離,所以有FG段的反彈走勢。因為有GH段的頂背離,同樣後麵必然會出現回調的走勢。因此,背離與趨勢的轉折必然形成因果關係,所不能確定的是背離引起轉折級別的大小。例如,當下在5分鍾級別走勢中出現的頂背離是否引起30分鍾級別走勢的轉折尚不能定論。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隻能采取嚴格的應對策略,即一旦形成背離,就要采取買賣的措施,所需要控製的是根據背離出現的級別調整每次買賣的倉位。

九、趨勢性背離走勢

趨勢性背離是指在多個周期級別的走勢中同時形成的背離走勢,一般是通過小級別的背離走勢不斷引發大級別的背離後所形成的。趨勢性背離,帶來的肯定是力度較大、時間較長的趨勢轉換。廣義來說,趨勢性背離包含兩種含義:其一是指在多個周期中均出現背離走勢;其二是指在特定的周期中,出現股價一直創新高或新低,而MACD指標呈現逐步背離的趨勢。相應地,事實上就有了兩種觀察方式:在同級別的走勢中,觀察股價的走勢與MACD背離指標的走勢關係;在不同級別的走勢中,觀察股價的走勢與MACD背離指標的走勢關係。

針對第二種情況,為了保證走勢的穩定性,我們一般選取周期較大的級別作為觀察對象,例如可以選取15分鍾或者30分鍾級別的走勢。可以確定的是,任何走勢的逆轉,最先一定是在1分鍾級別的走勢圖中出現背離,其後會在5分鍾級別走勢圖、15分鍾級別走勢圖、30分鍾級別走勢圖、60分鍾級別走勢圖等依次出現。通常情況下,1分鍾級別的走勢圖中出現背離,其引起30分鍾,甚至更大級別的走勢背離,進而引發大的調整的可能性較小。

趨勢性背離的形成一般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不管是個股還是大盤,多空雙方都經過了充分的博弈,直至最終達到“臨界點”,引發趨勢的大逆轉。趨勢性背離是一把雙刃劍,不僅預示著巨大的交易風險,同時也預示著巨大的投資機會:趨勢性頂背離的形成,說明走勢將迎來巨大的調整,回避其帶來的風險是當務之急;趨勢性底背離形成,說明巨大的投資機會顯現,重倉參與交易是第一要務。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下跌一定會形成投資機會,下跌也一定會在底背離中結束並進而引發上漲。所以,趨勢性的底背離是非常難得的、重倉參與交易的好機會,可以說是“千年一遇”。如果錯失的話,後麵麵對的將是趨勢性的頂背離、趨勢性的底背離,也就意味著要等一個輪回才會再次出現如此好的交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