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這種交易模式還能夠把交易的風險降到最低。如果堅持嚴格地按照底背離買入、頂背離賣出的原則進行交易,幾乎不會出現虧損。這裏要注意兩個問題:走勢級別(周期)的熟練切換,也就是多周期的聯合觀察分析;背離指標的準確判斷,也就是要多指標綜合進行判斷。特意強調這兩點,是因為經過長時間的觀察與實踐筆者發現,走勢級別的切換是一個難點,尤其是當走勢級別的切換與背離指標進行結合時,會產生很多較難判斷的情況。例如在5分鍾級別的走勢中,出現了底背離,這預示著對5分鍾級別的走勢而言,下跌已經階段性結束;但此時,假如我們將走勢切換到10分鍾級別中就會發現,其顯示的走勢並不一定就見底了。這就給介入資金的安排、介入時機的選擇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圖3–11?背離與買賣點的形成分析示意圖(深發展A 2011.3~2011.6?15分鍾K線圖)
背離形態的出現,必然要引起某一級別甚至更多級別的走勢的逆轉,走勢的逆轉必將形成相應的買賣點。因此,買賣點是背離形態出現後必然產生的結果。然而,由於交易最終要由人去完成,即使理論和客觀實際上存在一個無比準確的買賣點,但是具體到每個人的操盤實踐中,差異仍然會很大。圖3–11所示的深發展A走勢中,走勢在從A進行到B的過程中,股價創下反彈的階段性新高,而黃白線高度卻由a下降到b,頂背離出現,所以走勢必然產生轉折,賣點也必然出現,就是B點。隨後走勢從B點下跌到C點。在相同的原理之下,隨後有從D點下跌到E點的過程中形成的非常明顯的底背離走勢,那麼走勢必然要重新步入上漲的軌道,所以相應的買點必然出現。
一般而言,隨著操作級別的提升,相應地也就容許介入更多的資金量。將資金量與操作級別進行關聯,主要是因為隨著操作級別的提升,在一定的時間內,其走勢會相對比較穩定。這種穩定就提供了大資金反應所需要的時間。同時,我們一般都是選定一個操作級別,例如以10分鍾作為操作的級別,可同時觀察5分鍾和15分鍾兩個周期級別的走勢,以作為參考。如果三個級別的走勢同時形成背離,那就是一種最理想的情況了。
這種交易模式在“價值投資”的背景下操作更加簡單,隻要我們選擇3~4隻市場中諸如五糧液、蘇寧電器、格力電器等類似可以進行融資融券的二線藍籌股,選取適當的操作級別進行切換操作就足夠應付市場中的所有因素。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基本麵分析與選股的問題可以說都已經變得無關緊要。隻要充分發揮交易級別的作用,市場中就有足夠的交易機會產生。
綜上所述,在這種交易模式之下,市場中90%以上的個股都是可以獲利的。我們打開證券交易軟件,隨便調出一隻股票,其走勢幾乎都是呈現上下波動的。在這種情況之下,隻要我們選定交易的級別,隨時觀察走勢的情況,並且根據走勢是否發生背離,判斷是否介入或賣出,從而撇開對大部分投資者而言非常不擅長的基本麵分析法以及消息麵分析法。
三、底背離與買點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