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逃頂不再難10(1 / 3)

第三章如何認識與應用背離形態 第三節

背離形態操盤意義分析

對於證券投資而言,任何技術方法最終都要落實到“買”與“賣”的節點上。背離形態的出現意味著走勢的階段性逆轉必將到來。也就是說,背離必將導致某一級別走勢的趨勢發生轉折。反過來說,隻要走勢出現了轉折,則必然意味著在某一級別的走勢中形成了背離。“背離走勢轉折”是一個相互推導與論證的過程。走勢轉折之處正是買賣點的位置所在。

通常情況下,頂部和底部都是反複衝擊所形成的,我們可以看到經常出現的所謂“M”頂、“W”低,或者“多重頂”、“多重底”。在反複的衝擊中形成了多次的“上漲+盤整+上漲”或“下跌+盤整+下跌”的走勢過程,這種走勢單元的出現,恰恰為我們進行背離判斷、波段操作提供了最好的“線索”。

需要引起注意的,也是現實操盤中較為重要、最難的一點,是對於低級別背離是否會引起高級別背離的連鎖反應的判斷。比如,5分鍾的走勢圖中出現了明顯的背離走勢,但其是否會引發15分鍾、30分鍾、60分鍾,甚至日K線、周K線級別的調整則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一點隻能通過觀察個股當下的走勢過程,並結合漲幅等因素進行判斷。例如當某隻個股的漲幅較大,並出現加速上漲的走勢,這時候低級別的背離引起高級別背離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一、背離走勢的雙重含義

背離在走勢的分析中,具有雙重的含義:其一是確定走勢逆轉;其二是確定逆轉幅度。這是兩個具有前後承接關係的過程。背離形態的出現,意味著走勢必將發生轉折;而一旦走勢出現轉折,隨後的命題就變為“轉折幅度有多大”的判斷。雖然這一切在走勢未出現之前都是不確定的,但是根據背離的內涵,其反彈或者下跌的第一目標是回到作為背離比較段的價位,也就是最近的背離啟動點。在下跌的過程中,調整的第一目標價位就是前後相鄰的兩個低點中前一個低點所對應的價位;在上漲的過程中,出現頂背離後,股價則首先回調到前麵一個上漲波段的高點,也就是說調整的第一目標位對應前麵一段走勢的高點。隨後,如果走勢出現調整結束的跡象,則一定會出現底背離和底分形。

圖3–10?背離走勢的雙重含義分析示意圖(XAG白銀現貨5分鍾K線圖

2011.6.10~2011.6.14)

圖3–10為白銀現貨(使用上海金交易係統軟件)5分鍾級別的走勢圖。我們仔細觀察其下跌的過程中背離與反彈、反彈幅度之間的關係:走勢在下跌至A點之後,形成階段性的底部,但此時在5分鍾級別中並沒有出現背離,並展開了小幅的反彈(1分鍾級別中一定出現了底背離);隨後我們看到其又下跌至B點,這時候連同A點之前的走勢,形成了典型的“下跌+反彈+下跌”的走勢單元,並且我們看到,走勢到達B點之後,MACD的黃白線高度、綠柱的高度、綠柱的麵積形成了綜合背離。在這種情況之下,走勢展開反彈,並且其反彈的幅度達到背離的啟動點C,第一階段的反彈目標價位實現;在C點形成頂分形後,隨後繼續下跌,並且跌破B點,直到D點才階段見底,並開始反彈,這一階段反彈的高度達到F點。從整個走勢過程看,以黃白線高度為參考,B點對A點形成背離,隨後其反彈的高度為H2,並超越A點,以頂分形結束反彈;D點也同時對A點形成背離,之後其反彈高度為H1,接近A點,並以頂分形結束反彈。由此,我們看到,以背離為觀察要素,以背離啟動點為衡量背離反彈的目標點,對於絕大部分出現的背離走勢以及隨後的反彈幅度,我們都能做到非常準確的把握。

二、背離走勢的交易意義

根據背離走勢進行交易,實際上參考的並不是單一的技術指標,而是一個綜合的交易體係。其中涉及前麵所說的對於走勢類型的完全分解、對於走勢級別的分類理解、對於背離的綜合利用。這種交易方式不同於市場中大部分的交易模式,因為基於這種交易體係,隻要市場中有波動,哪怕存在於5分鍾級別的走勢之中,就存在交易機會。放眼中國內地A股市場,每一隻股票都會形成有波動的走勢,所以每一隻股票在這種交易體係下都具有贏利的機會。如果再將交易的範圍進行擴展,比如股指期貨、貴金屬現貨、貴金屬期貨、黃金“T+D”、白銀“T+D”,都可以用這種方式進行交易判斷。因此這種交易方式具有普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