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逃頂不再難8(1 / 3)

第三章如何認識與應用背離形態 第一節

背離形態及其表現形式

一、背離原理及其表現形式

背離是通過將股價的上漲或下跌(一般以最高價和最低價為準)和下麵指標同步性變化程度(本書隻選取MACD指標)進行比較而形成的一種走勢判斷。簡單地說,股價或股指創“階段性”新高或新低,而指標不創新高或者新低,就形成了背離。

應用MACD進行背離的指標分析,涉及三個方麵的內容:黃白線高度、紅綠柱高度、紅綠柱麵積。這裏可以將背離原理簡要地概括為如下哲學邏輯:變—不變—變。第一個變是指股價變化,創階段新高或階段新低;第二個不變是指MACD指標不同步變化,或朝相反的方向變化;第三個變則是指因為出現了第二個“不變”,再次引起第一個股價的變化。從這個角度而言,走勢正是在MACD三大指標的“變—不變—變”的循環中實現上漲與下跌的輪換的。

分形所表明的是“一筆”走勢中上下兩個點對走勢轉換的意義,而背離則揭示了最小的走勢單元——“三筆”走勢中趨勢發生逆轉的直接原因。此外,在MACD指標中,除了黃白線高度、紅綠柱高度、紅綠柱麵積三大要素之外,MACD黃白線相對於0軸的位置也是我們判斷走勢強弱的重要依據,具體來講:黃白線位於0軸之上,則走勢較強;黃白線位於0軸之下,則走勢較弱。

圖3–1?MACD背離指標示意圖(上證指數2011.4?30分鍾K線圖)

圖3–1顯示了以MACD為指標的背離體係中的三種判斷方式:黃白線的高度,更為準確的表達為黃白線離開0軸的距離,圖示顯示為h1、h2;紅綠柱的高度,紅綠柱離開0軸的距離,圖中顯示為H1、H2;紅綠柱與0軸圍合而成的麵積,圖中顯示為a1、a2。

根據背離的定義,因為有所謂的“新高或新低”,於是就必然涉及如何比較,也就是哪一段與哪一段的比較。通常情況下,隻要有三段走勢,並且第一段與第三段走勢方向相同,就可以進行走勢力度的比較。當然,最少必須有三段走勢才可以進行背離的比較。例如上漲+下跌+上漲,前後兩段的上漲就可以進行比較,後麵一段創新高的上漲力度小於前麵一段上漲的力度,說明走勢出現了背離;上漲+盤整+上漲,前後兩段的上漲也可以進行比較,後麵一段創新高的上漲力度小於前麵一段上漲的力度,也同樣說明走勢出現了背離。同樣在“下跌+上漲+下跌”或“下跌+盤整+下跌”構成的走勢中,兩段下跌的走勢也可以相應地進行走勢力度的比較。

由於走勢類型分上漲、盤整和下跌三種,背離意味著某一級別走勢的階段性底部或者階段性頂部的形成,上漲的終端意味著階段性頂部的形成,下跌的終端意味著階段性底部的形成,因此,對應的背離形態可以分為頂背離、底背離和盤整背離三類。在上漲的過程中,相鄰的兩個上漲波段相比,例如在“上漲+盤整+上漲”中的兩個上漲波段,後一波的上漲相對於前一波的上漲創下階段性新高,但下麵的MACD指標卻顯示不創新高,或者上漲的力度變小,則形成頂背離形態。在下跌的過程中,如果在“下跌+盤整+下跌”的走勢中,第二個下跌波段的股價創階段性新低,但MACD指標卻顯示不創新低,下跌的力度變小,則形成底背離形態。在盤整走勢中,如果盤整的方向是向上的,而MACD指標向下,這種形式類似於頂背離形態;如果盤整的方向是向下的,而MACD指標向上,這種形式類似於底背離形態。這兩種背離可以合稱為盤整背離。盤整背離事實上是背離的一種特殊形態,其判斷的方式與頂背離和底背離一致。頂背離意味著階段性頂部的形成,趨勢的階段性回調不可避免;底背離意味著階段性底部的形成,趨勢的階段性上漲機會形成;盤整背離的出現意味著盤整趨勢將得到延續。

二、黃白線高度與走勢背離

黃白線高度相對於股價的不同步變化背離是最明顯,也是信息最確定、最可靠的一種背離形態。根據趨勢的運行方向,分為兩種:前後相鄰兩段同向的走勢相比,股價創階段新高,而黃白線高度不創新高;前後相鄰兩段同向的走勢相比,股價創階段新低,而黃白線高度不創新低。比較的兩段走勢一定要相鄰並且同向。

黃白線相對於0軸的上下位置關係是走勢中值得觀察的第二個重要方麵。在上漲的過程中,黃白線通常都會位於0軸之上。換言之,隻要是黃白線不在0軸之上的上漲就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上漲走勢。在下跌的過程中黃白線通常會位於0軸之下,而隻要黃白線不下穿0軸,走勢就不算真正變弱。在實際的操盤應用中,更重要的是黃白線方向發生改變的時刻,即黃白線向下運行過程中轉折向上的瞬間和黃白線向上運行過程中轉折向下的瞬間,這個變化的瞬間也正是頂分形和底分形形成的時刻。在由下跌轉為上漲的過程中,黃白線能夠有效穿越0軸,可視為走勢變強的重要標誌;在上漲轉為下跌的過程中,黃白線能夠有效穿越0軸,可視為走勢變弱的重要標誌。

圖3–2?黃白線高度變化與走勢背離分析示意圖I(蘇寧電器2010.6~2011.1?日K線圖)

圖3–2所示蘇寧電器的走勢中,顯示了非常明確的黃白線高度背離與走勢變化的關係:A、C兩段是相鄰同向的上漲走勢,其上漲的最高點分別記為G2、G3,圖中顯示G3的高度明顯高於G2的高度;與此同時,我們看下方MACD黃白線高度的變化,H3則明顯低於H2,黃白線下降的趨勢非常明顯。這就形成了黃白線走勢方向與K線走勢方向背離的情況,於是我們看到,G3點之後,股價開始大幅度回調。分階段考察其調整的幅度,由於G3對G2形成了背離,於是股價第一階段的調整目標是回到G2點對應的股價之下。在圖中,股價調整到G2點時,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橫向盤整。同時我們看到G3點還形成了對G1點的背離,因此,第二階段的調整目標必然是回到G1點對應的股價之下。

圖3–3?黃白線高度變化與走勢背離分析示意圖II(吉林敖東2010.3~2010.10?日K線圖)

圖3–3吉林敖東(000623)的走勢同樣非常典型地展示了在下跌的過程中黃白線高度與背離以及隨後的反彈幅度的關係。我們可以看到,在從A點下跌到B點的過程中,股價創下了階段性的新低,跌幅達到20%左右,應該說下跌的幅度還是非常大的。但正是在這一波下跌的過程中,跌出了隨後非常大的階段性操盤機會,根據黃白線高度的變化就可以很容易發現這個操盤機會。當股價下跌到B位置並在B點形成底分形構造時,黃白線指標為B1,在股價創階段性新低的過程中,B1相對A1的走勢卻是逆市向上的,也就是黃白線的位置在不斷地抬升,從而形成了典型的背離走勢。因此,根據底分形與黃白線的背離,階段性底部的判斷就顯得相對容易多了。在出現上述兩種見底的技術形態的情況下,隨後股價展開了反彈。第一階段的反彈目標正是A點所處的平台位置,也就是最近的一個底背離啟動點。在完成第一階段的反彈任務之後,走勢隨即進入盤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