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如何理解趨勢運行的類別 第三節
股市運行節奏的形成
一、分形:發現上漲和下跌的轉折
分形向我們展示了看似毫無運行規律的走勢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客觀走勢準則。這種形態為我們發現市場上漲和下跌的轉折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對於可以進行“多空交易”的“T+0”市場而言,分形可謂是一把非常有用的“雙利劍”,其應用規則便是:頂分形形成後買跌,持有直到底分形形成;底分形形成後買漲,持有直到頂分形形成。
當然,如果全部按照分形進行操作,交易就會非常頻繁。因此,我們需要根據資金規模進行時間級別的選擇,以此達到減少交易次數的目的。從1分鍾K線開始,至年K線,乃至更高的時間級別都存在分形形態。隨著時間級別的增加,雖然其波動的絕對值在增加,但其波動的相對值在減少,所以走勢的結構是趨向穩定的。因此,將分形應用到不同時間級別的走勢中,就形成了適用於不同資金規模的操作方式。總體而言,百萬元級別資金適用於5分鍾、15分鍾等低級別走勢中出現分形的操作,千萬元乃至億元級別的大資金適用於120分鍾、日K線等高級別走勢中出現分形的操作。同時,頂分形需要相對應的頂背離、底分形需要相對應的底背離的呼應。
二、切換:把握運行節奏演化機製
股市運行的節奏即個股或者大盤指數在走勢中出現的有規律的上漲、盤整和下跌的現象。在之前走勢類型完全分解的章節中,我們對上漲、盤整、下跌之後的一級走勢以及二級走勢進行了分析推導。市場上,任何時候的任何一隻股票,當前的走勢類型隻存在前述的三種情況,其中一種走勢類型結束後,其後的走勢必然是後麵兩種中的一種,而且這種切換是必然的,也就是“走勢終完美”(“纏中說禪”語)。這個“終”字事實上包含了極豐富的哲學內涵:對於特定周期及以最基本的K線構成的走勢,在經過“量變”的累積之後,後麵的“質變”是必然的,所不確定的隻是“量變”的時間而已。“終”字還代表了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走勢的級別從1分鍾甚至更低級別的走勢,逐漸向5分鍾、15分鍾甚至更高級別走勢演進的過程。於是,我們看到這樣一個邏輯過程:通過低級別走勢的演化,最終形成高級別走勢類型的轉換。這是股市運行的內在節奏原理。
三、交易:多種技術條件綜合運用
交易是一個不斷對各種因素進行權衡分析並製定最終買賣策略的過程。走勢類型之於節奏的意義在於三種走勢類型之間的連接點正是運行節奏轉換點所在,這個轉換點體現在走勢的分形之中;而隻有對於特定級別的走勢而言,三種走勢類型的劃分才有意義,因此走勢級別的確定是走勢類型劃分的前提。根據三種走勢類型之間的連接關係,及其相對於MACD三大指標的同步變化情況,形成走勢背離的判斷,最終得以確定交易信號的產生。
通過上麵的邏輯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這裏所建立的交易體係是在通過選定相應的操作級別,對走勢類型進行分類、對背離形態進行有效把握等綜合前提下展開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是交易不可或缺的部分。這種方式完全區別於目前被廣泛使用的線性交易模式,它是分形理論在投資中的綜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