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白濁案
王某,男,46歲,1988年12月8日初診。原因跌傷腰脊,頻繁腰痛,經治時輕時重。近2個月來漸見尿有白濁,近周加重。刻診形體消瘦,尿混濁或如米濁,或黃濁,飲食減少,不能吃葷腥食物,食之則尿濁更甚,腰脹甚,俯仰不利,口不幹渴,時便秘,舌紅、極少白苔,脈細數。尿常規:蛋白(++++),紅細胞(++),前列腺B超檢查形態正常。腰椎拍片第3~4腰椎骨質增生,第1~2腰椎壓縮性骨折。證屬脾腎兩虧,帶脈失榮,濕熱下注所致。擬滋腎補脾榮帶,祛濕清熱為法;腰椎損傷,另尋治法。處方:
生熟地黃各10g,女貞子10g,墨旱蓮10g,白術10g,炙甘草6g,雲茯苓10g,豬苓10g,滑石10g,炒地榆10g,琥珀3g(衝)。3劑,每日煎服1劑。
二診:尿稍轉清,尿常規、蛋白(+),紅細胞(±)。擬雙益脾腎、通補帶脈,兼化瘀化食。處方:
龜甲15g,石斛12g,山藥15g,雲茯苓10g,豬苓10g,杜仲10g,鹿角霜10g,山楂肉10g,雞內金10g。
後守上方去豬苓或加萆薢、桑螵蛸,或續斷、枸杞子等增減,服藥20餘劑,尿清,尿常規複查正常,能食葷腥而無所苦。
[朱祥麟.奇經病醫案六則.中醫雜誌,1996,37(9):527-529]
原按:帶脈圍腰,總領六合。《素問·痿論篇》說:“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若“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疾,及為白淫。”帶脈一元之氣通於先後二天,包涵陰陽二氣化合而天成。若至虛至損,則見陰陽衰敗之象,必從陰陽著手調治。首方雙補脾腎,祛其濕熱,以複帶脈之用。二診用龜甲、石斛、山藥、杜仲、鹿角霜等通補陰陽以益帶脈,山楂、雞內金消食化滯以增化源,二苓以利水道,守方增減使帶脈複其約束收固之權,病乃可痊。
6.不孕案
戴某,女,38歲。患者結婚10年未孕,近年來形體更加消瘦,語言低微。自感身體沉重。腰部酸楚且有冷感,睡臥則盛,站立酸重疼痛加劇。不能從事工作。多方求醫,上海某醫院診斷“腎下垂”。尿常規及中段尿培養均正常,苔薄舌淡,脈細微無力。證係帶脈氣分不足,弛緩失束,波及腎經而致“腎著”之證。擬法溫中益氣固帶。方選補中益氣湯合甘薑苓術湯加減治之。處方:
人參(另煎)3g,黃芪20g,當歸12g,炙升麻10g,柴胡10g,白術10g,白芍10g,幹薑5g,茯苓10g,枳殼20g,甘草5g,川續斷15g,杜仲15g。
服藥30劑,因停經40天,經婦科檢查疑為“早孕”而停藥,次年生一子,追訪上述諸症均除。
[邵性麗.奇經虛證治驗5則.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6,12(1):25-26]
原按:《奇經八脈考》曰:“帶脈病變,令人無子”。患者婚後10年未孕與帶脈虧虛有關。而腎著之病首見《金匱要略》:“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故病屬下焦……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帶五千錢,甘薑苓術湯主之。”《奇經八脈考》將腎著列為帶脈病一章。方中人參、黃芪、當歸、升麻、白芍、川續斷、枳殼、杜仲都是入帶脈的藥,補中氣,固帶脈,使陷者上升,弛緩者恢複正常的提係能力。另幹薑溫帶脈之寒,芍藥、甘草止帶脈之疼痛,當歸補帶脈之陰血,升麻緩帶脈之攣急,共服藥60劑後檢查受孕,說明帶脈氣提得複,進而腰部冷痛等症得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