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太子的奏議
竺道、滇池道、安南道幾路大軍出發後一個半月,最先從西寧方向傳來消息,竺道行軍大總管韓威率領麾下將士及一部泥婆羅仆從軍,直擊中竺,已經取得了勝績。
為了對抗我大唐軍隊的攻擊,五個竺結成聯盟,共同防衛,這次竺道行軍部的大軍遭遇的也是幾個竺的聯軍。
在竺的茶博及羅城一帶,韓威以火牛陣大破竺軍隊的數萬象軍,中竺王阿羅那順魂飛魄散,飛奔數百裏,逃回國都王舍城,韓威以火炮、拋石車、雲梯等手段,在十內連續將茶博和羅城攻取,這幾城的竺兵潰敗,被斬殺近萬,餘部盡俘,在戰報發來的時候,韓威正率大軍往中竺國都王舍城方向進發,準備攻取王舍城。
滇池道的大軍已經與梁建方所領的嶲州一帶的邊軍彙合,往滇池一帶進發途中,沿途的蠻人聞風而逃,還未遭遇過抵抗。
安南道的大軍已經抵達嶺南一帶,在嶺南的龍州一帶休整,準備在休整數日後,往西南方向進發,先抵交州,在交州分兵,一路直擊林邑,一路攻擊真臘。
竺道的戰報還是很讓人興奮的,主持兵部工作的李業詡,也是秘令兵部所屬的情報司,派出所有能派的人員,為出征的大軍服務。
南方次大陸一帶,基本沒有什麼季節之分,以晴暖的氣為主,一年到頭都適合作戰,這也給我出征的大軍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此前的戰事準備中,冬衣類的東西除竺道準備一部分外,其他兩道基本沒準備,這也讓後勤方麵的供應少了許多的壓力。
隻是氣較熱,將士們容易生病,受了傷也容易感染,為此李業詡在大軍出發前,向李世民建議比以往戰事多一倍的醫官數量配置於軍中,準備的藥物及紗布之類的東西也是成倍地增加,將在南方作戰的注意事項製成手則,給每名隊正以上的主官都配發一本。除了這些外,非常重要的問題還是糧草供應方麵,因南方溫暖,植物長得不錯,戰馬食用的草料基本不能擔心,唯一要擔心的是將士們的吃飯問題。氣熱,食物不容易保存,運送的糧食也容易在路上壞掉。
所幸交州一帶包括整個嶺南盛產稻米,朝廷將糧食補給的任務交給了嶺南道的諸州,出乎李業詡意外的是,李世民責令由曾經在南方主過事的吳王李恪去負責大軍的後勤補給。
李恪也即奉命而去,在與李業詡告別之時,並未明其中的情況。
李恪在給負責糧食運輸的官員令中,嚴令一定要保證糧食的密封與幹燥,以防黴變。在對將領們的命令中,也是一再強調不可吃生的水和食物,以防出現瘟疫。
----------
已經是初冬了,長安的秋末冬初還是比較幹燥的,雖然有些讓人難受,但這樣的氣對於患李世民那樣病症的人來,還是挺適合的,屋內不潮濕,空氣也幹燥,不會對身上的疾病造成不利的影響,也使得這段時間以來,李世民的身子得到了明顯的康複,精神也是好多了。
一直擔心著李世民的病,親自服侍李世民起居的長孫皇後,也終於喘了口氣,放下心來,隻不過這大半年來的辛勞,使得長孫皇後的身體也變差了,氣變冷起來,又時常出現氣喘不過來的情況,讓李世民很是著急。
所幸,休養了一些時候,調理了一陣,長孫皇後的病情也穩定了,這才讓李世民放心。
身體好了,一些朝事李世民也親自處理,特別是前方戰事的情況他都一直在關注,一些決策也是李世民當著太子李承乾的麵做出的,隻不過所有的戰事李世民都讓李承乾知道,基本的事也都先問詢李承乾的意見再做決定,以此查看李承乾對戰事方麵的決斷能力。
十月初一,依慣例是個大朝會日,在京一定品級以上的官員基本都出席了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