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脫離戰鬥,郭淮幾乎再未回首觀望,一路撤回渭水大營,薑維部亦收兵回營。
渭水大營。
相比五丈原的漢軍營群,魏軍的大寨可謂是排山倒海,銜接無暇,氣派高端些許,連營數十裏,背水而立,堅不可摧,司馬懿為了和諸葛亮耗到底,也是下了大工夫,其核心戰術有二:
1.利用兵力優勢,嚴防死守,不留間隙。司馬懿吸取第一次北伐隴右地區被諸葛亮聲東擊西的教訓,曾經,大部分魏將認為諸葛亮以長安為目的,隻消重點防守即可。事實上但凡諸葛亮兵峰過秦嶺,幾乎無人能預料其真實目的,從而造就了雍涼二地兵不能卸甲,馬不能解鞍的狀況。由此,司馬懿幾乎沿渭水穀地連營設防,以拱衛隴右防線,壓縮漢軍活動範圍。
2.隻守不戰,以屯兵積糧為先。上方穀潰敗後,謹慎的司馬懿愈加謹慎,未逢戰機,斷然不會出兵接戰,而是全力保證東都至關西地區的糧道供應,就地募集兵勇加以訓練和諸葛亮打持久戰,而其營寨也是越修越高大而堅實,半年下來,攻城寨之雲梯未曾多出一架,反是寨內深坑壕溝多出百道。
郭淮此番試險,已然是破了戒了。隻可惜還是挫敗而歸。
時任平西大都督的司馬懿於帥帳中大會諸將,在場有安西將軍夏侯筠,討逆將軍車攀,後將軍費曜,以及司馬懿二子司馬昭,司馬師兄弟。這是曆時半月後司馬懿第一次升帳議事,也許,直覺告訴他,漢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報!報!大都督,郭將軍為蜀軍殺敗,損失慘重。”
升帳還未議事,噩耗便先入為主了,聽了此報,眾將是麵麵相覷,互相張望著,夏風拂過,偌大的營蓬內無半點聲音。須臾之後,司馬懿環視諸將,“嗬...嗬嗬嗬,才兩千軍士,安能不敗?敗得好!沒有全軍覆沒笨都督甚是滿意啊!”
這顯然是一句違心話,配上司馬家族的招牌假笑,催的原來的尷尬氣氛愈加尷尬起來,諸將相視一眼,紛紛咧著嘴強擠出笑容::“大都督說的是呀。”
沒等笑完呢,驚魂未定的郭淮自帳外而入,一身汙垢,歪歪斜斜地就站到了司馬懿的麵前,久久沒有開口。
“說吧,折了多少人?”
“傷亡過半....”郭淮哪裏知道今日升帳,向來沒有升帳一說,今兒個趕上這麼個巧事真算自己倒黴,這公開處刑使得他近乎無地自容。
“攻城拔寨,自然有傷亡...守寨大將可還是蜀將魏延?”倒是沒想到司馬懿還幫郭淮留了些顏麵,遂而又問道。
但哪知郭淮悶著腦袋搖搖頭,聲微相告:“回稟大都督,末將並未探明守寨之將為何人,蜀軍大寨,隻見得旌旗林立,將勇成群,末將還未近得蜀寨,蜀將薑維便領精兵殺出,我軍由此潰退。”
“薑維?”司馬懿不禁有些驚愕,這下倒好,虛實沒探到,反而來了個新情況,“也就是說,你不曾看見魏延?”
“的確如此。”
聞此言,司馬懿側首看了一眼身旁的司馬昭,喃喃著:“昭兒,莫非是父親錯了?蜀軍非但沒有撤走,還要有所行動?”
司馬昭被這一問,短時間內也拿不定主意,光是看郭淮狼狽不堪的樣子,他豈敢斷定蜀軍軍內的情況?於是也開始含糊其辭起來:“父親,三日來蜀軍未曾來犯,或因天降大雨而進軍不便,亦或是後方糧草銜接不上,若是諸葛亮病亡,蜀軍何以久持?當思趁夜色回旋蜀中才是,否則如我大軍壓境,蜀中精銳將被一舉殲滅。”
司馬懿微微頷首默許,環顧眾將,長歎一口氣,心中孔明逝世的感覺隱隱而現,始終揮之不去,郭淮之失敗,並不能證明自己的判斷失誤,反之,無端的使司馬懿堅信蜀軍軍中必生變故,此等直覺,確在冥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