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再伐蜀寨(1 / 2)

皓月繁星下,司馬懿凝視夜空,其形比前日更甚,南方之星已衰微至幾乎無可瞅見,而北方將星皎潔刺眼。天象如此,那諸葛亮怎會是健全之身,不說半道而猝,至少也應該是重疾纏身了。但既然郭淮落得狼狽如此,也見得蜀軍軍心並未動搖。

盡管在戰場之上,戰機於兩軍而言,皆十分重要,但對漢軍來說更加彌足珍貴,要知道司馬懿的任務是抵禦漢軍而不是殲滅漢軍。

要不要冒這個險,是司馬懿猶豫之所在,若是以旁人眼光視之,這未免太好做決定了,漢魏兩軍軍力對比一比二,十萬對二十萬。魏軍擁有數座堅城,糧草軍械毫無憂慮,戰將雲集,兵勇悍勇,漢軍而言,背靠秦嶺,百裏秦川,千裏運糧,時刻都有斷糧的風險,加之沒有一個能夠值得固守的堅城利寨,將軍也是屈指可數,如此之仗,還能不打?

想當初,袁本初尚且認為自己能踏平許都,一舉鏟除孟德老弟;同樣的情況下,玄德公也曾起兵要烹殺了孫十萬,更何況諸葛亮用兵,又怎會不如許攸之輩?

第五次北伐,本是漢吳兩國相約出兵,而吳軍失利過早導致諸葛亮很快陷入了單線作戰,這也是為何諸葛亮選擇就地屯田和魏軍久戰,上蒼不能再給丞相十年,丞相隻能以日夜相抵,朝夕相爭。上方穀一戰,司馬懿算是見識到了諸葛亮要大破魏軍的決心。

方才回了營寨,闊別了漫天繁星,內寢簾側,次子司馬昭已打好了一木桶熱水,在吆喝著司馬懿潤潤腳。“來,父親,解解乏。”

司馬懿隻是笑笑,一麵緩緩地坐到榻上,又故作愚鈍地反問一句:“為父有何可乏?乏從何來?”

“孩兒見父親整日心不在焉,愁容滿麵,今日升帳也隻是草草而結,諸將不明白父親的意思,孩兒還能不明白,父親還是堅信蜀軍內部必有禍亂。”

司馬昭雖麵色上慘白無光,模樣上更談不上出眾,坦言之還有些呆呆傻傻,但洞悉司馬懿心思倒是有鼻子有眼,惹得司馬懿甚是青睞,而長子司馬師呢,更多時候並不在司馬懿之側,而是周轉和協調各部關係,同朝廷的聯係的職務上。

“那依你所言,這蜀寨,攻是不攻?”

“攻!父親,此乃千載難逢之機會,若是為我軍捉到了蜀軍破綻,剿滅蜀軍就在眼前,而逾十年之戰亂數日之內便可休止,蜀漢再無翻身之機。”原是擺好水的司馬昭一麵探出手往裏去試試水溫,被司馬懿一問,反而是激奮起來,“若是父親有所顧慮,明日孩兒可引一支精銳,奔襲蜀軍大寨,為父親一探虛實,父親可自提大軍而來。”

“好,昭兒有此決心,為父欣慰至極,明日許你三千精騎,給我敲開蜀寨大門!”司馬懿喜形於麵,“咯咯”笑了數聲,從戰靴中抽出汗腳,浸沒在溫熱的水中。

三更之下,薑維仍駐守著北寨,其身前有足足二十萬魏軍,若是一字排開,其陣勢也足以使人望風而卻。今夜無風,山嶺間傳來聲聲蟬鳴,水濱畔回響著若有若無的猿啼。初步估算,怎麼著也得三日,魏延才能完成祁山的轉移,而今過了一日,還剩兩日。

薑維手下此刻並無能征善戰之人,牙門將軍王驥是往日同自己一道投奔大漢的,在史書上也隻是籍籍無名的小人物,談不上能征善戰,但作為薑維之副也略顯融洽。

再觀魏延麾下,蜀中老將吳班,吳懿族兄弟分侍左右,前有張翼做先鋒,後有張嶷為押軍,可以算是蜀中最為精銳的力量了。

“將軍,我軍弓弩可數,箭矢不足,雖有佯裝之勢,實則一碰即碎,魏兵如是反應過來,幾近是有全軍覆沒之險。”暮色裏,王驥抵著長長的橫欄,庸倦上身,提醒完後又短歎一聲。自然,作為軍中之人,對當下軍情悉數於心,牙門將王驥是如此,其麾下部眾又有何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