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老禪師的度量,他給犯過錯的弟子提供了冷靜反省的空間,從而使其幡然醒悟,自戒自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寬容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麵對他人的錯誤,寬容的態度會比嚴厲的責罰更能讓人懺悔。你的寬容和仁慈會讓犯錯者從心裏感到羞愧,從而真心悔改自己的行為。
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機會
一大早起來,寺院門口就吵鬧不休,明遠禪師前去詢問,了解到原來是一個屠夫想要進寺燒香拜佛,但是寺裏的僧人嫌他滿手血腥,不肯讓他進殿,於是雙方就在那裏發生了爭執。
明遠禪師看到了這個景象,立刻阻止了眾僧人。他問道:“你們為什麼在這裏吵鬧?”
旁邊的僧人說道:“這個屠夫每天殺豬宰牛,雙手沾滿了血腥與罪孽,怎麼能讓他玷汙佛門的清淨呢?”旁邊的人也附和道:“是啊,每天晚上,他家裏就會傳來豬狗牛羊的哀叫聲,聽得人心煩,讓人無法入睡,像他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到這裏來呢?”
明遠禪師說道:“你們這樣說就不對了。他身為屠夫,為了生計被迫屠宰生靈,一定於心不安,有很多罪需要懺悔。佛門為十方善人而開,也為度化十方惡人而開。”
聽了禪師的話,屠夫滿臉感激,來到禪師麵前說:“方丈慈悲,我殺孽太重,於心不安,於是我想要請方丈和各位法師到我家裏去。我準備在家裏辦齋供養各位,以安慰我不安的心。我們全家齋戒沐浴三日,懇請各位光臨寒舍,助我完成這個心願。”
眾人聽了他的話,都紛紛搖頭不止。明遠禪師卻用微笑化解了他們臉上的不快。他說:“在佛麵前,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機會,隻要與佛有緣,就會度他,佛門慈悲,不會舍棄任何人。”
在從善麵前,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要以寬容之心來對人,哪怕他是戴罪之人。他的過錯可能也是迫不得已,要給他改正的機會。
懂得換個角度思考
一位少年正與一位年過古稀的老人爭辯。
老人得意洋洋地說:“哈哈!太陽圍著我轉了八十多年了,我還沒有死。今後,它說不定還會圍著我轉二十年哩。”
“不對!是您圍著太陽轉了八十多年了!”少年說。
“什麼?我圍著太陽轉?胡說八道!我每天搬個小凳子坐在院子裏,太陽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明明是我不動,太陽動,你怎麼說是我圍著它轉呢?”
“那不是太陽在動,是地球在動。您每天坐在地球上,圍著太陽,旋轉八萬裏呢!”少年說。
“你說地球會轉?”老人驚奇地問。
“對!它不僅會圍著太陽轉,而且自己也會轉。”
“那我怎麼沒有從地球上跌下去?”老人不服氣地說。
“那是因為有地球的引力。”
“地球的引力?那它怎麼沒把月亮、星星引到地球上來?”老人反駁道。
“那是因為地球的引力也是有限的……”
“有限的?誰限製了它?天底下難道有人在限製地球?”老人爭辯道。
“那是……”少年盡自己所知,向老人解釋著,與他爭辯著。
最後,老人無話可說,隻好歎氣道:“唉!活了八十多年,居然被太陽和地球騙了八十多年!”
“不!它們沒騙您,是您自己把它們看錯了。”
“可是,我又怎麼會看錯呢?”老人不解。
“那是因為您站的角度不同。假如您不是站在地球上,而是站在太空的另一個星球上,那麼,情況就不一樣了!”少年說。
“說的是呀。”老人若有所思,“世上之人看事情也是如此,隻因站的角度不同,往往把一個事物看得天差地別,還以為自己受了它們的欺騙,實際上,錯在我們自己呀。”
同樣的事物,因為看的角度不同,所以就得出了不同的結果。其實,調整自己的觀念,才是得到正確答案的關鍵。
寬容能創造生命的美麗
曾經,有個聰慧的小和尚,很有慧根。他的師父是個老和尚,博學多才,把自己的所學全都教給了小和尚,想讓他以後繼承自己的衣缽。
一天,小和尚下山化緣,被外麵的花花世界吸引,最終留在了塵世,沒有回廟。
留在塵世的二十年中,小和尚得到了很多,功成名就。此時的他,已經人到中年。
一天,當他看著窗外的流水和天上的浮雲時,猛然醒悟。終於,他回到廟裏,跪在老和尚的麵前,請求原諒。
二十年前,小和尚沒有回來的時候,老和尚以為他被人拐賣,痛苦萬分。
小和尚失蹤後,老和尚走遍了大半個國家,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可是今天,小和尚竟然回來了,請自己原諒,老和尚很是憤怒。
老和尚看也不看小和尚,一邊采著蘑菇,一邊指著胸前的念珠,說道:“我能原諒你,可佛祖會原諒你嗎?要我原諒你可以,除非這佛珠上能長蘑菇!”說完,拂袖而去。
佛珠上怎麼能長蘑菇?知道師父不能原諒自己,失望的小和尚又回到了塵世……
第二天,老和尚睡醒了,一睜眼,就看到胸前的念珠,還有整個的木板床上,都長著大大的蘑菇。
老和尚頓然醒悟。這世間有什麼不能原諒的呢?最寶貴的,其實是一顆真誠悔改的心呀!
寬容是一種雅量、文明和胸懷,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世間萬象,沒有什麼不可以原諒。犯錯是難免的,不必計較過往的失誤,隻要有一顆真誠悔改的心,就足夠了。
莫因渺小而卑微
有一個小和尚,他覺得自己的地位很卑微,因此,他整天埋怨自己的命運不好,一輩子都是小和尚,被別人看不起。
夏日裏的一天,他彎著腰在院子裏鋤草,因為天氣炎熱,所以他臉上不停地冒汗,汗珠一滴一滴地流下來。
“可惡的青草,假如沒有這些青草,我的院子一定很漂亮,為什麼有這些討厭的青草,來破壞我的院子呢?”小和尚忿忿地嘀咕著。
有一棵剛被拔起的小草,正躺在院子裏,它聽到小和尚的話,回答說:“你說我們可惡,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我們也是很有用的。請你聽我說一句吧,我們把根伸進土中,等於是耕耘泥土,當我們被拔掉時,泥土就已經是耕過的了。
“下雨時,我們能防止泥土被雨水衝掉;在幹旱的時候,我們能阻止強風刮起沙土。我們是替你守衛院子的衛兵,如果沒有我們,你根本就不可能享受賞花的樂趣,因為雨水和狂風會衝走種花的泥土……你在看到花兒盛開時,能不能記起我們青草的好處呢?”
小和尚聽得呆住了。他沒想到,一棵小草竟然不會因為自己的渺小而自卑。
小和尚對小草肅然起敬。他擦去額上的汗珠,然後微笑了。
不論你認為自己有多不起眼,不論你認為自己有多卑微,有一點你是不能忘記的,那就是你的獨特價值是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一棵小草都沒有因為自己的渺小而自卑,你就更要看重自己的價值了。
與其追求絕對真理,不如做好自己
單智禪師的門下有弟子數百人,其中仁惠、香嚴最為優秀。
有一天,單智禪師正在休息,仁惠冒冒失失地闖進禪室。單智禪師聽到有人進來,便轉身麵壁,不看來人。仁惠禪師說道:“我是您的弟子,老師怎麼不看我一眼呢?”
單智禪師聽後動了一下,但並沒有轉身,仁惠禪師隻好往門口走去,卻被單智禪師叫了回來。
單智禪師道:“剛才我做了一個夢。”仁惠禪師不答聲,隻是靜靜地聽著。
單智禪師又道:“你替我圓圓看。”
於是,仁惠禪師到外麵打了一盆水來,單智禪師迅速地洗過臉。不久,香嚴禪師也進來了。單智禪師也同樣對香嚴禪師說道:“我剛才做了一個夢,夢見慧寂禪師幫我圓夢,慧寂真是一個有心人。”
香嚴禪師道:“我在外麵,不知道這裏的事情。”
單智禪師不放過他,就指著香嚴禪師道:“既然這樣,你也替我圓圓看。”
香嚴禪師聽後,便到外麵替單智禪師端了一碗茶來。單智禪師很高興地說道:“你們兩個人的智慧真高。你們的智慧和不簡單的作為,簡直讓人佩服。”
香嚴禪師和仁惠禪師不約而同地答道:“老師!禪也要分勝負嗎?”
單智禪師哈哈大笑:“不錯!男兒自有衝天誌,不向如來行處行。”
這件事過去不久,仁惠禪師收到單智禪師送來的一麵鏡子,仁惠禪師拿著鏡子對門下的弟子問道:“單智禪師送來一麵鏡子,你們說說看,到底是單智禪師的鏡子,還是我仁惠的鏡子?如果是仁惠的鏡子,為什麼又是單智禪師送來的?若說是單智禪師的鏡子,為什麼又在我仁惠的手裏?如果你們答得對,便把鏡子留下來,答不出,便把它打破。”
仁惠禪師連說了三遍,沒有一個人回答,於是,仁惠禪師便把鏡子打破,離座而去。
將你我之相泯滅,把對待之念去除,就是一個超越的世界。沒有誰能說出絕對的真理,太過較真,反而會與真理擦肩而過。
行人莫與路為仇
惠南禪師曾經在廬山的歸宗寺參禪,後來雲遊至圓明禪師的道場時,圓明禪師就令他分座接引,指導禪法,這時他的聲譽已經名聞八方了。
後來,雲峰禪師見到他,就讚歎道:“你雖有超人的智慧,可惜你沒有遇到明師的鍛煉。圓明雖是雲門禪師的法嗣,但是他的禪法與雲門禪師並不相同。”
惠南禪師聽後不以為然,問道:“為什麼不同?”
雲峰禪師回答道:“雲門如同九轉丹砂,能夠點鐵成金;圓明如同藥物汞銀,隻可以供人賞玩,再加鍛煉就會流失。”惠南禪師聽後憤怒異常,從此不再理睬雲峰禪師。
第二天,雲峰禪師向惠南禪師道歉,並對他說道:“雲門的氣度如同帝王,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願意死在他的語句下嗎?圓明雖有法則教人,但那是一種死的法則,死的法則能活得了人嗎?慈明禪師的手段超越了現代所有的人,你應該去看他。”
後來,惠南禪師在衡嶽的福岩寺參訪了慈明禪師。慈明禪師說道:“你已經是有名的禪師了,如果有疑問,可以坐下來研究。”
慈明禪師說:“你學雲門禪,必定了解他的禪旨,例如放洞山頓棒,是有吃棒的分兒,還是無吃棒的分兒?”
惠南禪師答道:“有吃棒的分兒。”
慈明禪師很莊重地說道:“從早到晚,鵲噪鴉鳴,都應該吃棒了。”
於是,慈明禪師端正地坐著,接受惠南禪師的禮拜。然後又問道:“假如你能領會雲門意旨,那麼,趙州說‘台山婆子,我為汝勘破了也’,哪裏是他勘破婆子的地方?”
惠南禪師被問得冷汗直流,不能回答。第二天,惠南禪師又去參謁。這次,慈明禪師不再客氣,一見麵就是指罵不已。惠南禪師道:“難道責罵就是我師慈悲的教法嗎?”
慈明禪師反問道:“你認為這是責罵嗎?”惠南禪師在言下,忽然大悟,就作了一首偈:
“傑出叢林是趙州,老婆勘破沒來由;
而今四海明如鏡,行人莫與路為仇。”
四海明如鏡,行人莫與路為仇。保持寬容寧靜的心,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能從中感受到不一樣的境界,那就是真正的超脫了。
內心的潔淨才是真正的潔淨
在舍衛國,有一個做清潔工作的婦人,天天打掃街道,十分勤勞。因為長期工作,她的衣服很髒,大家都很討厭她。每次見到她,人們總是掩著鼻子走過。但佛陀卻叫她來聽佛法,鼓勵她精進。
這樣一來,城內的人很不讚成,他們跑來責問道:“佛陀啊!你常說清潔的話,教人做清淨的事,可是你為什麼要和肮髒的女人談話呢?難道你不覺得討厭嗎?”
佛陀嚴肅地看了他一眼,答道:“這婦人保持城市的清潔,對我們貢獻極大,而且她謙卑、勤奮,做事負責,你們為什麼討厭她呢?”這時,那婦人已經洗過澡,換了衣服,容光煥發地走出來和大家見麵。
佛陀繼續說:“你們外表雖然清潔,但是內心驕傲、無禮,心靈汙穢。要知道,她外表的肮髒容易洗淨,你們內心的肮髒才難於改善呀!”
佛陀的話讓人們羞愧不已,他們知道自己錯了,從此再也不敢譏笑別人。
看人要看心,正如佛陀所說,外表的肮髒容易洗淨,內心的肮髒才難於改善。要做個內心純淨的人,掃除心靈的汙穢,因為,內心的潔淨要比外在的幹淨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