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第 517 章(2 / 3)

在益州呆了兩個月,對於郭太後來說,這兩個月是她人生中最珍貴的回憶。

她能像小時候那般陪在母親身邊,雖然兩個女人都上了年紀,可母女之情還是那般濃鬱,厚厚的堆積在彼此心間。

除了陪伴母親得到的歡樂之外,郭太後更是收獲了以前從未享受到的歡愉。

春日的晚上坐在別院的涼亭裏,耳畔流水潺潺,眼前柳枝紛飛,涼亭旁邊雜花生樹,春蟲在草叢間低聲吟唱,人生若是日日這般安寧,該是多麼愜意。

忽然間,就聽到一陣腳步聲走近。

郭太後抬頭,卻之間方洵沿著曲廊緩緩而來,他穿著一身白衣,就如三十多年前那個少年郎般挺拔。當年亦是這般春月皎皎月華如水,山風吹起他的衣裳下擺,飄飄然擦著草葉而過,格外優雅。

“長喜怎麼就將你放過來了?”

郭太後聲音有些惱怒,長喜真是越來越大膽了。

“我沒見著長喜,你千萬別怪她。我是從逾牆而過,到那邊解了一艘輕舟,磋磨湖麵才到了這湖心亭的。”方洵伸手撣了撣衣裳:“你瞧,這衣裳上都沾了青苔。”

“這……”郭太後歎氣:“方洵,咱們都已經過了年少輕狂的時候了,怎麼你竟然還弄出些這樣的事情來。”

“心中若是有情,什麼時候都會做出年少時才做的事。”

方洵走入涼亭,來到了郭太後身邊。

“阿琇,人生苦短,你我的日子還能有多長呢?何必再來探詢究竟我該不該做這些事情?由著自己的本心就是了。”

他伸出了雙手,將郭太後擁入懷中,下巴在她的臉頰上擦了擦:“阿琇,這麼多年來你在我心中一直就沒有改變過容顏,你還是當年那個阿琇,是我心中最珍貴的阿琇。”

郭太後的眼淚漫過了眼眶。

年少的夢想,年少時的那一抹柔情,已經被方洵徹徹底底的勾起,她沒有辦法再去想別的事情,隻能跟著方洵朝前邊走了下去。

回到京城以後,自然不比在益州別院,郭太後與方洵不能日日相見,隻不過好在方洵還有一個身份是教坊司的方大家,經常要出入宮廷,故此也時不時能在宮廷宴會上見到。

不需更多言語,隻要一個眼神,兩人便能體會到彼此之間的那種情愫。

春去秋來,日子過得很快,方洵表明了心跡之後,郭太後覺得每一日都是那樣新鮮有盼頭,一年飛逝如箭,不知不覺又是一個年頭。

某一日,郭太後正在坤寧宮中閉目養神,就聽宮人來通傳,前太子妃來了。

前太子妃宋妙言自從太子過世以後便以寡婦的身份居住在東宮,至此已經服滿了孝期,可以出來走動了。

“太後娘娘。”宋妙言朝著郭太後行了一禮:“妙言有個不情之請,還望娘娘能答應。”

郭太後心中琢磨著,可能前太子妃是想申請出宮自居,畢竟她還年輕,不可能就為前太子許弘守一輩子寡。

她打算毫不猶豫的答應宋妙言,青春年少的女子,不該為一個死去的人埋葬自己的一輩子,就該另外再去尋覓適合自己的人共度一生。

“妙言想跟著方大家學彈琴,還請太後娘娘準許我去教坊司拜師,”宋妙言深深的行了一禮:“妙言喪期已滿,想做點自己愛做的事情。”

郭太後呆住了,沒想到宋妙言竟然提出這樣的要求來。

宋妙言愛彈琴會彈琴,全後宮的人都知道,可她為何還要拜方洵做師父呢?

一瞬間,郭太後的心就如被小螞蟻咬過一般,微微的酸麻。

沒聽到回答,宋妙言忍不住抬頭望向郭太後:“太後娘娘……”

郭太後這才緩過神來,看了一眼宋妙言道:“妙言,你的琴藝已經很精湛了。”

“太後娘娘,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聽了方大家彈琴,妙言才知自己的琴藝根本不值一提,故此想要請方大家指點一二。”

郭太後咬了咬嘴唇。

她還能說什麼?宋妙言隻是想拜師學藝而已,若是自己不同意,可能別人會覺得有些奇怪——畢竟這不是一件什麼大不了的事。

她準了宋妙言前去教坊司之事,可是一顆心終究不踏實,讓長喜暗地裏打發人去教坊司探看情況,是否宋妙言與方洵有什麼太過親密的舉止。

“娘娘,您怎麼就這般信不過方大家了呢?”長喜姑姑在一旁小聲的笑:“前太子妃不過是想學彈琴罷了,您卻這般緊張起來。”

郭太後轉過臉,望向正殿一角的花瓶。

裏邊插著一枝新折的牡丹花,花朵大如碗盞,花瓣上似乎還凝結著露珠。

現在是盛春四月,牡丹正當花期,開得正好,若是再過半個月,那便芳華不再,就如此刻的她,已經是徐娘半老,哪比得宋妙言青春年少。

教坊司那邊傳了話回來,說方大家不收徒,前太子妃怏怏離開。

郭太後唇邊露出了一絲微笑,甜到了心坎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