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橫空出世(3 / 3)

  在眾人心思各異中,宋王府,很快就到了。

  朱棣率先進去。

  這宋王府,並非隻是一個藩王的府邸,本質上,根據明朝的體製,王府還承擔著處理政務的功能,它分為王府的內苑還有前殿,前殿是各種的藩王屬官的衙署還有機構。

  再加上,宋王領的事務繁多,所以各種衙署林立,來往的官吏,也是川流不息。

  他們一見到頭戴翼善冠的朱棣龍行虎步而來,後頭張安世人等亦步亦趨地跟著,萬萬沒想到,陛下突然聖駕來此,於是紛紛側身至道旁行禮。

  朱棣走的很快,昂首闊步,不一會兒,便抵達了一處庭院。

  這庭院之中,甚是古怪,竟是架著一根根的木樁,上頭則是懸著線繩。

  細看過頭,這裏隻有幾個屋子,很寂靜,不顯山露水。

  沒多久,在張安世的引領下,朱棣便踱步進入了一屋。

  當先看到的,便見一人,竟是坐在一個奇怪的踏板上。

  這人踩著踏板,這踏板帶起了齒輪,此時正呼嚕呼嚕地轉起來。

  與這轉動的踏板,連接著一根線,此線接入一個箱子,而箱子的另一處,又一根線被牽引出來。連接上了不遠處,一個碩大的機械上頭。

  幾個人正埋首在這機械上。

  不過現在似乎沒有發報和收報的緣故,所以這幾個年輕人,都低頭在看著一部書,個個廢寢忘食的樣子。

  朱棣直接看的一臉懵逼。

  他當然不知道,這其實便是當今天下,橫空出世的發報機和收報機。

  張安世沒有采用無線發報的裝置,而是采取了結構更簡單的有線發報。

  之所以這樣選擇,其一是結構簡單,更適合推廣,無線發報畢竟暫時超出了時人的理解範圍,當然,其實也是張安世隻知原理,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緣故。

  且即便是這無線的發報造出來,眼下這發報機的傳輸距離,隻怕也不過數百米至數裏的範圍,眼下顯然是不適用的。

  最重要的是,對於張安世而言,有線發報固然耗費巨大,卻也有其巨大的優勢。

  這有線發報,所能帶來的產業鏈是巨大的,需要大量的線纜,且線纜隨著鐵路來進行鋪設,正好可以借助鐵路司來來進行維護。

  而一旦電線業務蓬勃發展,那麼……隨之而來對於電池裝置的研究,以及發電的研究,則可以變得更加深入。

  任何的產業,都不是空中樓閣,靠的是無數白花花的銀子,還有無數賴以生存的發明創造家、理論家、技工、匠人、勞力來維持,一旦這東西,無法給人帶來收益,那麼……這樣的所謂技藝,其實也不過是曇花一現。

  發報機需要電力,而電力,眼下隻能靠踩踏發電,這樣發電十分原始。而所用的儲蓄電力的電池,亦是簡單無比,尋常人看去,隻看到一個水箱裏裝著莫名的液體。

  而無論是發報機還是收報機,其實都簡單無比,不過是用木板、還有漆所包裹的銅線,還有幾個長螺絲釘,幾個段螺絲釘,以及銅片、銜鐵之類製成。

  所謂的電磁鐵,其實就是用漆線繞著長螺絲釘轉圈而已。

  當然,收報機更複雜一些,因為連接著銅片的地方,製成了一個用炭筆以及長條的墊紙結構,一旦千裏之外的發報機發來了電,則銅片開始起落,連接著銅片的炭筆則也在紙上開始起落,在這墊紙上記下或長或短的電碼。

  這玩意,莫說是蒸汽機,便是有一些這個時代的水車,可能結構都比它複雜。

  可恰恰是這麼一些結構簡單到令人發指的東西,通過線路連接,卻發揮出了不可思議的效果。

  眼前的這一切,對朱棣來說,都是從沒有接觸過的,朱棣的眼中充滿著新奇,他看得極認真,上下端詳著,又見這幾個發報人員手中各拿著一部書看,便忍不住道:“這是何物?”

  “陛下,這是譯電書,您瞧……”

  跟隨在旁的張安世,做著示範,在發報機上,敲了幾下,而後,這發報機上,便發出或長或短的哢哢聲。

  張安世繼續道:“這邊按鍵一按,另一頭便也能收到,而後他們根據這長短的響動,變成電碼,短促的,則代表數字1,連擊兩下,則為2,以此類推,長擊的話,則相當於空格……”

  朱棣看得目不暇接,似懂非懂地點頭。

  張安世則接著道:“收到了這些電碼的數字之後,咱們再根據這譯本,翻譯出文字。譬如343、463、445。每四個數字,就代表了譯本的頁數,若是3,則是第三頁,第二個數字代表譯本的豎列,若是4,則意味著是在第4行,第三個,則代表了橫列,若是3,則代表是第四個。陛下你看……”

  張安世當下,將這343的數字,直接在譯本裏找了出來,隨即指了指上頭的字道:“這個字,是‘錢”字。”

  朱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