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讀懂中國稅48(1 / 2)

第七章明明白白做納稅人 專款專用,監督政府

隨著近代稅收製度的不斷完善,出於某些特定的目的,各國不斷探索、實踐,從而推出部分稅種收入“專款專用”製度。當然,並不是所有稅收都適合專款專用,這很可能影響國家財政支出相機而動的靈活性。

在國際通行做法中,稅收專款專用製度主要適用於保護環境和保障、改善民生兩個方麵。與保護環境相關的稅收製度稱為“綠色稅收製度”,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多層次的環境稅收製度,同時確保部分環境稅種收入專款專用,用於治理汙染和改善生態環境;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麵,主要是開征專門的特定目的稅——社會保障稅,並確保其用於社會保障支出。

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相繼提出加強環境保護和繼續加大力度保障、改善民生的要求,並以此作為今後的施政目標。目前,我國的燃油稅、車輛購置稅、耕地占用稅的使用遵循“專款專用”的基本原則。

隨著我國政府和民眾環保節能意識的覺醒,人們開始重視資源的有限性和環境保護的緊迫性,早於2009年開征的燃油稅(即成品油消費稅,下同)取代了此前的公路養路費、航道養護費、公路運輸管理費、公路客貨運附加費、水路運輸管理費、水運客貨運附加費6種費用,並在發改委、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國稅總局四部委共同製定的《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這次調整稅額形成的成品油消費稅收入一律專款專用,主要用於替代公路養路費等6項收費的支出,補助各地取消已審批的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並對種糧農民、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給予必要扶持。”而早在燃油稅改的討論過程中,關於推進環境稅製改革的研究也在開展。

對於燃油稅的專款專用,其實並無法律的明確規定,而《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也隻是籠統提及,並未說到具體的使用程序,由哪一部門負責。而主導燃油稅改革的四部委中,發改委、國稅總局網站沒有燃油稅使用的相關數據,財政部稅政司僅在2012年公布全年公共財政收支情況時提及當年的燃油稅收入2811億元,比上年增長99%。而交通運輸部網站上僅可以看到燃油稅補助縣級建設農村公路,尤其是連村公路的部分項目招投標情況,對於各年份燃油費的具體支出沒有進行公示。

通過我國燃油稅的征收和使用情況可以看出,燃油稅對於保護環境的主要作用在於運用高稅費來抑製消費,以減少汙染。但是燃油稅費並未專門用於環境治理,而用於公路養護和部分民生工程的要求落實幾何,亦不得而知。

和燃油稅一樣,始於2010年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稅改革也同樣被戴上“保護環境”的帽子。但事實上,資源稅改革也隻是由從量計稅改為從價計稅,而且沒有規定稅收“專款專用”,用以改善資源開發引發的環境災難,其僅有的一點環保功能也許是提高資源開發的成本,從而實現減少資源的開發,間接實現節能環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