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經濟轉型的推手——資源稅類 資源稅改革,將動誰的奶酪
2011年11月,油氣資源從價定率的計稅方式告別試點,正式向全國推行。
隻要聽到要加稅,老百姓的第一反應便是生活成本即將提高。而事實上,原油資源稅的加重,必然拉動一部分生活用品的飛漲。對於有車一族來說,油價的上漲顯然是可以預見的。截至2012年年底,平民汽油,即一般私家車使用的93號汽油一直處在“破八”的風聲中。
從資源稅改革開始的那一天,類似的擔憂就存在了:資源稅漲了,多繳的錢會不會出自終端消費者?而近期油價漲多跌少,尤其讓車主們懷疑多繳的資源稅洗劫了他們的錢包。如果說油氣資源稅改革隻是讓處在產業鏈下遊的消費者們在無力地歎息,那麼煤炭資源稅改革也許就不那麼簡單了。
煤炭資源稅一旦開始從價定率的改革後,煤價一定會上漲,冬天的取暖費得漲,建材價格也必然大漲。這多繳的資源稅,最終都轉移到上漲的物價上,讓消費者來承擔了。
有人可能要問:“煤企利潤那麼大,為什麼不內部消化,反而轉嫁給消費者?”
第一,煤企大多是中小型民營企業,利潤不見得很多,地方上對他們征收的“苛捐雜稅”也不少,再加資源稅,稅負太重,可能難以承擔;第二,如今煤炭供應緊張的新聞不是第一次見諸媒體了,現在煤炭是賣方市場,企業不會去承擔這筆費用,一定會轉嫁給下遊的消費環節。
而目前開展得很順利的油氣資源稅改革,第一得益於油氣開發企業都是知名國企,會計核算製度都很健全,從量計征轉成從價計征沒什麼難度,再說大企業資金充足,抗風險能力更強一些;第二得益於原油、天然氣不會引發大範圍的物價上漲,煤炭顯然沒有這麼簡單。
說到底,資源稅改革不僅要動資源企業的奶酪,還可能動平常百姓的奶酪。目前的資源稅改革一直停留在漲稅上,而如何合理地使用資源稅顯然還沒提上日程。
如果資源稅改革僅僅是改變計稅方式,漲一些稅費,這與設置現代資源稅的本意還相差太遠。環境保護應該成為資源稅的核心要義,例如增加開發成本,控製開發規模,改善盲目開發帶來環境災難的現狀。此外,資源稅收入應該適當返還到恢複當地生態上。
可惜,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尤其是受到傷害的當地住戶,也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環境權益。如果資源稅收入沒有合理用在恢複當地生態環境方麵,那便是對當地生態環境的二輪傷害。其實,從資源稅改革成果來說,不重視環境保護本身已是失敗,如果環境一度惡化,眾人也許會將怒火轉移到其餘稅收製度的改革內容上,例如目前進行的從價定率。
總的來說,目前資源稅改革涉及的主要是計稅方式。從價定率,必然推高資源稅費,企業成本增加,上下遊產業受到影響,還可能因此推高物價。可見,在這一環節中,涉及的不僅是相關企業,還有終端消費者。
但是,如果多繳的資源稅能夠以另一種方式回饋給人們,如用於恢複礦區生態、環保事業、醫療、養老等,相信消費者定會是資源稅改革的堅定支持者。
當然,其實我國資源稅需要改革的並不僅僅是計稅方式。資源稅的應稅範圍、以環境保護為中心的資源稅體係等,更需要獲得改革者的關注。在這一係列改革裏,也許無人可以“獨善其身”,但是若能以另外一種方式獲得補償,也許更令人期待吧。
任何改革,必然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資源稅改革裏,看似企業、消費者利益有所失,而地方政府“大發橫財”,這可如何是好?
盡量減少失利者的損失,這是改革得以成功的保障。例如對企業安排投資補助、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將部分稅費投入環保、養老、醫療等民生工程等。
一定要朝著正確的方向行走,這是改革成功的關鍵。若是方向錯了,路走得再怎麼好也是枉然。資源稅的終極目標是綠色生態,即節能環保,既要鼓勵能源開發企業積極改進技術,高效產能,又要防止過度開采,汙染環境,同時利用稅費來控製能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