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讀懂中國稅32(2 / 2)

前不久,有網友指出,中國每升油的價格比美國每升油的價格高出1元人民幣。隨後,發改委官員證實了這一點,並稱多出的這1元主要是兩國油價含稅值不一樣。據專家估算,美國的稅費占成品油價格的13%,而中國的稅費占到成品油價格的28%~30%。

從表麵上看,挪威、丹麥、意大利是全球油價排名前三的國家。而實際上,油價負擔最重的前三國分別是印度、尼日利亞和印度尼西亞,中國位居第四名。相比實際油價,油價負擔更能體現一個國家國民對油價高低的感受。

油價負擔=每加侖97號汽油價格/該國或地區的人均日收入。有報告指出,從表麵上看,我國油價世界排名第42位。但我國人均日收入是16美元,而每加侖97號汽油價格是531美元,約占我國國民日均收入的34%。由此推算,我國油價負擔在世界排第四位。這也可以解釋中國有車一族為何頻頻抱怨高漲的油價,畢竟相對於國民收入,油價的確過高了。

美國稅率低,所以油價更低。而像日本、歐洲一些國家的稅率也很高,如2009年英國的稅費占汽油零售價格的69%、法國占到67%、意大利占到62%,且其油價和油價負擔均排前列,但其民眾未必覺得油價過高,這又該如何解釋?

由於日本、歐洲一直推行節能環保政策,所以希望通過加大稅費比重來推高用車成本。但是,減少私家車出行並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他們將這些稅費集中起來,用於開發清潔能源,處理各類交通意外,支持環保事業,甚至用於全民的養老、醫療。得益於這些國家完善的納稅人權利體係,高稅率引發的抱怨聲顯然得到了平息,看著自己繳納的稅費用在實處,也讓自己獲得實惠,人們當然也無可抱怨。

而在中國,像李某一樣的納稅人對所謂“稅費交歸國庫,用於支持其他事業的發展”的說法感到十分疑惑:究竟是哪些事業?這筆稅費是如何使用的?使用是否得當?從來沒有人向他們這些最終繳納稅費的人進行過解釋。

久而久之,李某覺得繳納稅費隻是義務,一項讓她很不情願的義務,因為她隻看到了自己有義務,卻未能了解自己繳的稅到底用在何處,這不公平。

大部分人也許都像李某一樣,內心對繳稅也極不情願,但是不得不去繳納。畢竟,車還要開,油還要加,稅也不得不繳!

回到十幾年前,車對於大部人來說是一件奢侈生活品。但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車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車裏的稅”不能應時代而變,而呈現了打劫中產階級的趨勢。切實降低小排量私家車的車輛購置稅,規範燃油稅的使用及其監督,這些都是“車裏的稅”麵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