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價外稅來說,價內稅更加隱蔽,由於消費者並不直接納稅,商家們究竟有沒有如實納稅也不好說。商家的定價過於隨意,報稅的門道也多如牛毛,別說消費者無從計算,恐怕稅收征管部門也難以真正監管商家的種種貓膩。
也許有人要問,即使是價內稅,關於稅收額度也是有明確規定的。小商家定價隨意也許是監管難以覆蓋,大廠家總是可以監管到的吧?
舉例來說,一套1000元的化妝品,裏麵稅收究竟占多少份額,很難說得清。流轉稅都由商家來繳納,商家繳納了多少稅費,不需要向消費者交代清楚。消費者所知道的僅是總價,在這總價裏,多少是成本,多少是稅費,多少是利潤,卻無從得知。
稅法規定,增值稅稅率是17%,化妝品的消費稅稅率是30%。進口關稅針對進口國不同有所區別,對不發達國家有較大的稅收優惠。增值稅有專用發票輔證,監管起來相對容易,但是消費稅和進口關稅在進口時征收,可以操作的空間很大,再說這兩類稅本身就包含在價格裏,稅收和成本糅雜在一起,非常不明晰。在流通環節多的時候,這很可能導致重複征稅,同時也不利於稅務部門監管。
說到底,價內稅就有點像糊塗賬。在有些發達國家,價外稅是由消費者自行去申報繳納的,但是我國的增值稅也是商家代收,這樣一來,我們唯一的價外稅增值稅都開始向價內稅看齊,呈現出相當的隱蔽性。
對於不了解稅法的人來說,似乎總以為自己不交所得稅,就不是納稅人。其實,價內稅早已經滲透到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麵麵,隻是神秘而難讓人知。
價內稅本身就是一本比較隱蔽的賬。總之,從商品價格去推算價內稅是不準確的,即使稅率穩定,商家所繳納的稅費可能高於人們推算的金額,也可能低些。
對此,我們一方麵應該主動、積極地了解各類稅收知識,尤其是生活中不常接觸的稅種,如消費稅、關稅等;另一方麵,我們還應該多關注各級稅務征收機關的門戶網站,聽取稅法專家的論證分析,了解最新的稅目稅率變動,及時調整自己的消費行為,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價內稅不夠明晰,這其中既有價內稅自身導致的重複征稅等問題,又有稅價合一導致監管不嚴的缺憾。增值稅作為目前我國僅有的價外稅,大部分消費者對其也知之甚少。也許有一天,大家都能夠平心靜氣地問一句:“我願意繳稅,但是請告訴我到底在消費中繳了多少稅”的時候,就不會再有“價內稅”的糊塗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