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讀懂中國稅25(1 / 3)

第三章流金“稅”月——那些年,我們繳過的流轉稅 關稅的前世今生

關稅,按照我國法律規定,是我國海關對通過其關境的進出口貨物課征的一種稅收。在全世界各地,關稅的起源都離不開“領土”,調侃式的描述關稅則是:“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財。”當然,隨著現代國家的建立,關稅製度也開始逐步精細和完善。除了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稅收共性外,關稅在維護國家主權和經濟利益、保護國內各產業發展、調節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活動上發揮著獨特作用。

我國的關稅起源於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與當時官府設置的關卡有關。諸侯國為了確保自己的封地完整,防禦外敵,在各邊境設立關卡,早期僅為查驗通過者是否攜帶違禁品,而後發展為征收費用。因此,一個國家的關稅自主權與國家主權緊密相關。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將我國的關稅自主權拱手相讓,直至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才真正將關稅自主權收回,並不斷完善關稅製度,以確保其功能的實現。

從征收對象的角度來看,關稅可分為正稅和特別關稅。正稅是指進口稅、出口稅和過境稅,目前大部分國家隻征收進口稅,我國僅對一小部分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商品征收出口稅,不征收過境稅。而特別關稅是因某種特定目的而征收的關稅稅種,常見的特別關稅有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兩種進口附加稅,是針對他國傾銷商品和政府補貼的商品征收的稅種,以確保正常的國內市場秩序。

從征稅方式上說,目前世界通行的方式有從量計稅、從價計稅、從價和從量複合計稅以及滑準計稅幾種。從量稅是以商品的計量單位(如重量、數量、容積等)為依據計征關稅;從價稅是以商品的價格為依據計征關稅;複合稅是指同時采用從價和從量兩種方式計征關稅,如一批20噸的進口貨物,其中10噸采用從價計征,10噸采用從量計征;而滑準稅是按國內市場商品價格的漲跌來調整某一商品的關稅稅率,一般來說,高檔商品的稅率較低甚至不繳稅,低檔商品稅率較高——說白了,這也是為了保護國內市場。

根據財政部稅政司公布的數據,2010年至2012年,我國關稅收入總額分別是202783億元(當年稅收總額7321079億元)、2559億元(當年稅收總額8972031億元)、2789億元(當年稅收總額100601億元),分別占當年稅收總額的28%、29%、28%。可見,我國的關稅水平一直處於低位,完全履行了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時“降低關稅整體水平”的承諾,使國內貿易市場更加開放和國際化。

凡此種種,關稅似乎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關係不大,其實不然。當我們直接從國內市場購買進口商品時,並不需要自己報關稅,這層關係看似淡了一些。但是當普通人出境遊玩,從海(關)外市場購買商品時,就需要報關稅。

得益於諸多稅收優惠政策,香港一度被人稱為“購物的天堂”。幾年前,內地遊客辦理港澳通行證到時尚之都香港去旅遊,旅遊中最重要的任務不是欣賞香港的都市風景,而是瘋狂購買心儀已久的各類商品。

那時候,海關對於個人境外旅遊帶回的商品監管並不嚴格,而由於各類關稅優惠,海(關)外市場的大部分商品價格都遠低於境(關)內市場,因此使得大批內地遊客在海(關)外大批量采購商品。一些“海外代購”也悄然興起,有大批量采購需求的內地遊客甚至為此特意出境(關)遊。

隨著海關監管的進一步規範,我國內地的各大口岸陸續傳來遊客們補繳關稅的消息。那些曾經看似無關的稅種和稅收條例,從此與每一個可能海(關)外遊的民眾息息相關了。

出關時,遊客們帶上自己的筆記本和單反照相機,但是卻沒有辦理出境申報,海關要求一同補繳稅款。經過一番論證和解釋,遊客們總算保全了自己攜帶出關的物品。但是隨後,購物袋裏的IPAD、HTC手機以及各類化妝品,又成了課稅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