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讀懂中國稅21(1 / 1)

第三章流金“稅”月——那些年,我們繳過的流轉稅 天價物流費,誰是買單人?

自2010年以來,山東等農業大省的白菜持續豐收。原本的好消息,卻讓種植戶們高興不起來。原來,豐收的白菜無人前來收購,且收購價格極低。

那些一輩子以土地為生的農戶們,誰也不忍心讓大白菜爛在地裏。但是2分至5分一斤的白菜收購價,還是讓大部分農戶選擇了讓白菜爛在地裏。而小部分不忍心將白菜爛在地裏的農戶,欲以極低的收購價格賣出時,竟然發現市麵上鮮有人收購。

而在入冬的北京,白菜是家家戶戶都需要儲存的蔬菜。市內各大超市的白菜價格都不下1元一斤,即使在更貼近百姓的農貿市場,大白菜的價格也不菲,而且一菜難求。

從山東到北京,十來個小時的車程,白菜價格翻了幾十多倍,山東白菜無人問津,北京白菜卻銷售吃緊。

十幾個小時的路程裏,究竟發生了些什麼?

在農戶們以幾分一斤的價格賣了地裏的白菜後不久,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和《今日觀察》欄目以“山東菜賤傷農,北京菜價居高不下”為實例推出係列節目《聚集物流頑疾》,引入關於物流成本的討論。這一係列節目不僅引起社會和行業的激烈討論,也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高額的路橋費、肆無忌憚的罰款、各類進場費、貨車限行引發的違法成本,還有令物流企業叫苦不堪的重複征稅,這些都在不斷地推高物流成本。央視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物流費用甚至一度占到菜價的七成。物流成本的增加,為此買單的自然是終端的消費者。但事實上,還有那些賣不出產品的生產者。

目前,物流企業重複征稅的重災區是營業稅。與增值稅不同,營業稅是以營業額度為依據而征收的稅目,而增值稅可以抵扣,因此能有效地避免重複征稅。但目前,我國的物流業在倉儲和運輸環節所需繳納的均是營業稅,重複征稅現象十分突出,嚴重侵蝕了物流企業的利潤,擠壓了物流行業發展的空間。

據央視《經濟半小時》透露,廣州某物流公司承運4個價值740元的燈具,從廣東廣州至山東萊蕪的運單利潤隻有12元,但所繳稅額卻有39元,所繳稅種涉及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和企業所得稅。按正常計算,這4項稅費相加應為34元,但企業實繳39元,多出來的5元即為重複繳稅。

原來,4個燈具並不由廣州直接運至萊蕪。為了提高效率,公司安排在臨沂中轉一次,而臨沂至萊蕪的運費須再次繳稅。而事實上,城市之星物流公司已經為廣州至萊蕪的全程運費繳過稅。如此說來,從臨沂中轉至萊蕪的運費再次繳稅自然是重複征稅。別看一次運輸隻有重複繳稅5元錢,一個物流公司如此經營下來,一年重複繳納的稅費有時甚至比盈利還高。

其實,這種重複繳稅在多式聯運中顯得更為普遍。多式聯運下,公路運輸、鐵路運輸和海洋運輸可以實現高效銜接,有效地提高物流效率,同時降低物流成本。尤其在我國的一些偏遠山村,多次中轉是必然。但是在目前的稅製下,物流企業大多不願意精細分工,開展多式聯運,而鄉村物流這個大市場也無人敢開發。畢竟,多中轉一次,就麵臨著重複繳一次稅的風險。

除了運輸環節的重複征稅,在倉儲環節的重複征稅更令人咋舌。

廣州某現代物流公司花24萬元租用某業主的倉庫,其中包含45萬元的各種稅費(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如今,公司以60萬元的價格向外分租,分租使得倉庫本來36萬元的營業額變成60萬元,共繳納各種稅費40278元(包括營業稅、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堤圍費、印花稅、企業所得稅等)。

每月,公司共須繳納稅費85萬元,其中4萬元屬於重複繳稅。而公司月純利潤是24萬元,而重複納稅稅款竟然是利潤的167倍。

僅一個倉庫的重複繳稅額便如此之高,可想而知公司的整體倉儲業務一年需重複繳稅幾何。更令公司高層不解的是,倉儲企業須按企業所得稅的最高稅率征稅。重複征稅和高稅率讓高層隻能作出漲倉庫租金的決定。

當然,無論是重複繳稅的稅額,還是上漲的租金,最終都會分攤到每一個普通的消費者身上。而過高的物流費用,不僅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也傷害了生產企業的積極性。

2011年,國務院製定發展物流業的八項配套措施,第一條便明確提出“要切實減輕物流企業稅收負擔”,但重點還在於擴大“營業稅差額納稅”的試點範圍。2012年年初,營業稅改增值稅讓更多的物流企業看到了曙光。

目前,物流行業增值稅缺位,營業稅稅率在不同物流環節征收稅率不統一。此外,營業稅本身的弊端讓抵扣變得艱難,重複繳稅每日都在物流企業上演,中轉越多,重複繳稅越多。為避免重複繳稅,企業不得不采取低效率的運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