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總為浮雲能蔽日(2)(1 / 3)

憂鬱成疾的司馬攸向司馬炎提出了為母親守陵的要求。當初,母親王太後臨終之前,曾囑咐司馬炎,好好照顧弟弟,不要容不下他,司馬炎流著眼淚答應了。司馬攸搬出母親,希望能提醒哥哥,我們始終是一母所出的同胞兄弟,至親骨肉。

但是,在此刻的司馬炎眼中,首先看到的,是皇權,是晉祚,這才是頭等大事。他拒絕了司馬攸的要求。

司馬攸的病情嚴重起來了,聽說這個消息,司馬炎派太醫前去探視。太醫們都很精明,看過之後,眾口一詞,說齊王年輕力壯,皮實著哪,小病,沒事。

那就不要耽誤了行程,趕緊上路吧。

司馬攸隻好懷著深深的悲哀,整肅儀容,去向兄長辭別。這一別,成了生離死別。

上路不久,司馬攸便在途中吐血而死,消息傳到洛陽,司馬炎不禁有些吃驚,前幾日他親眼所見,人還好好的,根本不像什麼病入膏肓的樣子啊。

他便親自前去看望。司馬攸的嫡子司馬冏,一見司馬炎來了,做了一件事,“號踴”,即號啕大哭,跳腳亂蹦。他知道害死父親的罪魁禍首,就是眼前這位大伯,但這事又怎麼能說出口?他隻能責怪太醫有眼無珠,耽誤了父親的病情。

不用說,這幾個太醫做了替死鬼。

兄弟之間,畢竟還是有感情的,司馬炎回到洛陽,一連幾天哀慟不止。馮看到主上有點太進入角色了,便提醒道:齊王名過其實,天下歸心,現在他薨逝了,可謂社稷之福啊,皇上你就不要太傷心了。

馮的話,立刻把司馬炎從情感世界拉回到冷酷現實中,是啊,求仁得仁複何怨?司馬炎迅速止住了眼淚,下令厚葬司馬攸,一切按叔祖司馬孚的規格來。

最後的狂歡

司馬炎在位的最後十年,是四海安定的十年,是全民娛樂的十年,在太平盛世的集體幻夢中,從天子到平民,大家都很high。我們就從上到下,看幾個典型的例子吧。

先從皇上本人說起。

司馬炎不是個工作狂,隨著吳國的平定,創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他需要休息,需要享受。而他能享受的娛樂項目太少了,自助旅遊是不可能的,頂多是借著封禪的機會,帶領大隊人馬,來個泰山三日遊,恐怕其中沒有多少樂趣可言。因此,天下統一之後,賈充等人提出去泰山封禪的請求,被司馬炎拒絕了。

不過,司馬炎也開發了自己的娛樂資源,最基本的是食色二字。吃飯要大家一起吃才有其樂融融的氣氛,司馬炎不是躲在宮裏自己吃,而是經常大宴群臣。

平吳之後,來到洛陽的不隻是孫晧一個人,他那成千上萬的後宮,不久也被運到了洛陽,不過,這次她們的服務對象,已經換成司馬炎了。

司馬炎挑選了其中五千多人,送入了自家後院。這下子,洛陽宮更加擁擠了,你算算吧,加上幾年前他自己招進來的那批,共計一萬多人。一天見一個,就得耗上三十年。

選擇麵太寬了,也會給人帶來無所適從的煩惱,司馬炎發現,每天自己最費腦子的事,就是決定去哪張床上睡覺。現在這種瑣事,領導一般交給生活助理小秘書去辦。

司馬炎也找到了幾頭小秘書。之所以用“頭”這個量詞,因為它們不是人,是山羊。山羊拉著小車,小車上坐著司馬炎,羊車停在哪裏,司馬炎就大駕光臨哪裏。

這種充滿了未知數的遊戲,給司馬炎帶來了莫大的樂趣。

對唯一的丈夫,後宮女子們展開了激烈競爭。其中有幾個女子十分聰明,她們在自家門前撒鹽粒、鋪竹葉,羊兒愛吃這些東西,一頭紮過來就不走了。

可惜,那時也沒什麼知識產權保護,大家紛紛效仿,盜版猖獗。一時間,後宮鹽粒遍地,竹葉堆積,不明所以的人看了,還以為進了鹽場、粽子坊。

接下來再說官員和士人群體。

魏晉之時,士人尚玄學清談,天理固然還在,但人欲卻顯示出更大的力量,什麼忠君愛國、安貧樂道早已是土掉渣的老觀念了,現在,我們的目標是——名士風流,身名俱泰!

但灑脫和放縱之間的界限究竟在哪裏?自我和自私之間的量質轉化點又如何把握?

著名的石崇、王愷鬥富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候,司馬炎還慷慨解囊,讚助過舅舅王愷一把。這故事大家太熟悉了,不再贅述。我們來看看另一個典型代表:何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