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總為浮雲能蔽日(1)(2 / 3)

試卷本身沒什麼問題,都是聯係時政的一些疑難點,讓太子寫議論文。考試形式似乎也沒有問題,因為能幫太子的人都被支開了。

但我們仍能從中找到放水的地方,因為太子並非在司馬炎眼皮底下現場答題,仍然身在東宮之中,這相當於開卷考試,還沒有監考老師。

太子接到試卷,字倒是全認識,一道也答不出來。這時,賢妻賈南風出來救急了。不過,老婆雖然一貫英明神武,但這些問題,也超出了她的專業範圍。

沒關係,皇上給出這種優越考試條件,明擺著讓咱找槍手。

願意給太子當槍手的,大有人在,不多時,便有人把答案傳送進來了,答得很完美,除了緊扣題意,還旁征博引,詞藻華麗。

女人天生心細,賈南風覺得,最好再找人來檢查一下,而太子妃找來的,確實是一個能人:給事中張泓。

張泓隻是一個內侍,這張卷子如果由他來答,未必能答得這麼好,但他看出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答得太好了!而皇上的用意,恐怕絕不在於證明太子才華橫溢。

於是,張泓建議,什麼子曰詩雲的引用,什麼大氣磅礴的修辭,統統刪去,隻用家常口吻,把意思表達出來就行,不但不能修飾,還得特地加幾個錯別字和病句。這才像太子的手筆嘛。

賈南風覺得太有道理了,趕緊把改好的答案拿去讓老公謄抄,並向張泓表示,我們不會忘了你的功勞。

司馬炎收到答卷,發現雖然言辭鄙陋,見識卻不差。這是一個驚喜,他未必想不到太子作弊,但這弊做得很漂亮。太子並不笨嘛,知道什麼地方該表現,什麼地方該示弱。

司馬炎當場把卷子拿給衛瓘看了。衛瓘還未看完,便汗如雨下,連連謝罪。

這個時候,大家才知道,這場考試事出有因。賈充得知此事,立刻派人給女兒傳話,小心點衛瓘,這老奴才差點壞了你家好事。

衛瓘雖然及時向司馬炎謝罪,但與賈南風的怨仇卻是結下了,後來,他就死在這件陳年舊案上。

驅逐齊王

生於帝王之家,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

司馬攸常會回憶起小時候的事。

他剛記事的時候,大哥司馬炎已經是一個堂堂青年了,雖然他那時很忙,但每次回家,見到他們幾個小弟弟,總是笑眯眯的,有時候給他們講外麵的故事,有時候給他們帶來有趣的玩意兒,有時候輔導他們做作業。

如果時光永遠停留在那個無憂無慮的時代該有多好。可惜,時間不會為任何人停留。司馬攸逐漸長成一個少年,發現大哥看他的眼神裏,開始有了一種叫猜忌的神情。

司馬攸知道,這一切都源於自己對哥哥那頂皇冠的威脅。自從哥哥登基以來,他一直小心做人,認真做事,贏得了天下人的尊敬和厚愛,但哥哥似乎不為所動。

每次兄弟,不,現在應該說君臣相見,司馬炎從來沒有跟二弟暢所欲言過,遣詞造句總顯得格外小心,那種眼神,大家都說是敬憚,但司馬攸知道,那其實是忌憚。

但哥哥似乎又沒變,仍舊寬厚友愛,甚至沒有忘記那幾個幼年夭折的弟弟。登基以來,把他們都追封為王,連為他們承嗣的問題都考慮到了。

比如三弟司馬兆,童年夭折,泰始五年被司馬炎追封為城陽哀王,並以皇子司馬景度承嗣,景度不壽,後又以皇子司馬憲過嗣,司馬憲夭折後,又以司馬祗繼嗣,這孩子也早夭,鹹寧初又以司馬遐頂上。

為了給一個弟弟承嗣,先後動用了四個親兒子,要知道,以司馬炎兒子的成活率,他自己也不算多富裕啊。

為什麼素來兼愛寬容的哥哥,獨獨容不下自己一個人呢?

於是,司馬攸更加謙虛謹慎,處處留意,不願授人以把柄,並努力爭取群眾的支持,搞好與朝中群臣的關係。

也許,依靠群眾的口碑和支持,哥哥會逐漸解開心結吧。

司馬攸,你想得太簡單了。

太康三年(282)臘月,詔書宣諭:侍中、司空、齊王司馬攸,輔佐天子,勞苦功高,特任命為大司馬、統領青州諸軍事,侍中之職依舊,不日請啟程去封國赴任。

這個決定,據說是荀勖、馮和外戚楊珧促成的,理由是齊王司馬攸威望太重,將會威脅到太子的地位。但實際上,司馬炎才是主謀。

親情在皇位麵前不堪一擊,什麼東西我都可以給你,可是你不能威脅到皇位的傳續。

為了消除司馬攸的威脅,司馬炎可是做了一場長長的鋪墊,幾年前,就開始陸續派遣諸王歸藩,怎麼可能半途而廢?

天下是我的,將來是我兒孫的,現在我要做的,就是繼續為你們掃清障礙。而最大的障礙,就是齊王。

司馬攸為了證明自己,做出了許多努力,可惜,他做得越多,錯得越多。他的形象越高大完美,司馬炎就越是如坐針氈。司馬炎曾經問過尚書張華,百年之後,誰堪托付後事?張華想都沒想,就說齊王大德,至親,高才,不做第二人想。

張華的話透露了一個危險的信號,這幫人眼裏隻有齊王,沒有太子。

司馬攸,你必須離開洛陽。

得知皇上遣齊王歸藩消息,朝中許多人坐不住了,紛紛上書阻止。第一批人,以王渾為首,加上司馬駿、李獈、羊琇、王濟(王渾子)、甄德等,司馬炎全部拒絕。

皇上這次是動真格的了。

王濟急了,想到自己的夫人是常山公主,他有了主意。皇上一向重感情,何不讓公主出麵勸說?王濟怕一個公主不好使,還特別找到甄德,因為甄德的夫人是長廣公主,司馬炎的姐妹。